戴雪梅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0)
隨著現代家長的教育意識不斷提高,幼兒教育問題受到廣泛重視,而學前教育階段是語言培養的關鍵時期,對幼兒早期英語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有鑒于此,當前社會上雙語幼兒園、幼兒英語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增多。然而,英語幼教機構的數量并不能代表其質量,一些經驗少、師資差的幼教機構在幼兒英語教育教學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功利性的幼教機構、培訓組織不在少數,他們以幼兒英語教育為噱頭,在幼兒培養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使得幼兒英語的學習成人化,這顯然有違幼兒語言學習的自然發展規律,不僅不利于孩子在幼年期英語語感、思維的培養,還制約了幼兒英語教學的有效發展,使得教育反其道而行之[1]。有鑒于此,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主力軍,應著力于培養切實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幼教人才,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其幼教專業水平、英語教學能力,從而有效解決社會當前對高素養高標準幼師的需求,促進幼兒教育中英語教學的良性發展。
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學始終以理論基礎為主,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仍較為傳統,英語教學往往側重于語法、單詞等方面,從而忽視了英語聽、寫、口語表達等。在教學中,學生缺少良好的英語口語訓練環境,對英語學習的意識薄弱,其口語水平也難以得到磨練和提高。然而,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師應具備一口純正的英語口語,這樣才能快速將幼兒代入英語學習環境中,這也是學前教育英語教師的敲門磚。故此,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學前專業英語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才能抓住教學重點、增強教學互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口語表達能力,學生才能在未來幼教崗位上發揮出專業實力,創設出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師在教學理念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知方面還深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對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還不夠引起重視,認為語法才是英語教學的核心。但是,很多學前專業學生學習英語語法比較吃力,甚至覺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課堂失去興趣,整體的學習氛圍差,學習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不足,通常學前教育專業和英語教育專業為兩個分別的教學范疇。前者側重培養學前教育領域相關知識的人才,而不具備針對化的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一般較差;而后者則側重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論基礎和技能,缺乏一定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針對幼兒英語教學的指導顯然不足[2]。因此,高職院校往往難以培養出學生學前專業知識、英語教學知識為一體的高素養幼師,難以滿足當前幼教機構的實際用人需求。同時,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缺乏專業化、針對性,與其他專業的英語教材沒有很大差異性,缺乏對幼兒英語教育的指向教學,難以體現出學前幼兒英語教育的特征。因為學前專業人才未來都是服務于幼兒,從事幼兒英語教育與成人英語教育本身有很大的區別。在幼兒英語教學中,首要的任務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其所學校的專業技能方面,更加應該注重學前專業學生的英語表達、語言溝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能“一鳴驚人”讓幼兒能快速被自己吸引,并且愛上英語。但是,目前關于學前專業英語教學方面,其課程設置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沒有針對學前專業人才未來服務群體的個性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都比較大眾化,不具備專業特色。
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通常由英語系教師授課,盡管他們具備堅實的英語教學基礎和能力,然而在學前教育方面缺乏認知能力,對幼兒英語教育缺少研究,不了解幼兒心理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則難以創設以幼教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和內容。反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其幼兒教育理論強,但英語語言教學能力不足,也就難以形成有效的英語情境教學,這樣高職院校所具備的雙師型教師明顯不足。師資的薄弱制約了教育目標的達成,在教學中難以構建良好的幼兒英語教學環境,無法給學生更具專業化的教學指導。基于多數教師還以傳統滿堂灌教學為主,使得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愈發缺乏學習吸引力,教學內容枯燥、缺乏學前教育針對性,難以將所學英語知識與學前教育其他內容關聯起來,比如音樂、美術等。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英語語境,自行設計并實施幼兒英語教學活動,難以滿足職業化需求。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擴招,高職院校的生源大幅上升,隨之其招生質量卻也是參差不齊,這些學生往往學習能力不強,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在高職學習階段,難免有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持有一種聽之任之的心理,在此種學習心態下學生很難掌握到正確有效地學習辦法,英語成績則難以獲得提升。很多情況下,學生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需要才不得已學習英語,一旦課程結束也就下意識放棄學習,無法養成終身學習英語并應用英語的良好習慣。
傳統教育已然不適用當前的教育形勢,高職院校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采用情景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幼教環境,讓學生滲透學習內容,這樣才能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強化其課堂參與意識,積極形成討論式學習小組,在模擬幼教課堂中學習專業的英語知識。教師在設置模擬課堂時,要積極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幼教場景,教學內容要具備完整性、針對性,引導學生合理表達教師用語、應用英文兒歌、設計英語小游戲,以此形成真實性、滲透性的幼教英語學習情境。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幼兒階段語言學習的特征、認知水平等,從而掌握幼兒英語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及內容,讓學生廣泛溝通交流,推動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創設機會讓學生到示范型幼教機構參與幼教英語老師公開課,通過現場觀摩了解幼教實際教學活動,獲得真實的教學經驗,并讓學生總結觀后感想,提出聽課見解并與之共同探討進步。針對英語口語訓練方面,教師應充分遵循英語學習的情景化原則,多安排一些幼兒英語口語及語言教學課程,轉變以往教學重視英語語法應用、詞匯積累的問題,主要以提高學生對幼教日常英語用語使用、英文兒歌傳唱、英語小游戲應用、英文故事講述等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以此提高學生的幼教英語口語表達能力[3]。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幼教素養、全面的知識結構、專業的雙語教學能力為主,增強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合理性,以此優化課程體系。因此,學前教育專業不但要開設基礎的公共學科,如幼兒舞蹈、美術、音樂等,還應開設獨立的幼教英語課程,主要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發音標準、訓練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為主。同時開設必要的選修課程,比如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應用,如何讀好英文繪本等此類講座類課程,學生可就喜愛或需求選學,以此增長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素養。此外,在教材遴選層面,高職院校需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材的針對性,如《幼兒英語教育活動指導》《幼兒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教師英語口語》這些教材都具備因材施教的作用,集理論與教學指導為一體,其全面性、實用性較高,當然有關的幼兒英語教學教材還有其他的,高校可根據自身教學目標、學生的接受情況按需取材并分別應用于不同學年階段。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英語教學能力,強化幼兒英語教學實踐,致力于讓自身成為具備幼教能力以及英語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參與院校組織的教學科研活動,爭取外培學習機會,多鍛煉磨礪自我,提升組織、設計、創新教學的能力,可靈活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可熟練掌握日常用語,提高英語口語流利性、準確度,輕松閱讀英文繪本及書籍,強化西方國家幼教語言表達知識。
我國新課標提出素質教育理論,使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因此,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回歸學習主動性。教師可通過組織講課活動、英文繪本閱讀活動、英文故事歌曲競賽等,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引導學生借助幼兒繪畫、手工、玩偶、音樂等融入英語學習,將英語故事講得更為生動有趣、歌曲唱起來歡快易懂,從而促進英語教學與其他幼教課程的相互融通,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滲透應用,使其掌握更全面的英語教學技能。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要提升其有效性,必須從更新教學理念著手,通過優化課程體系、遴選合適教材、提升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等多方面,促使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與學前教育專業相適應,從而為更多幼教機構培養出具備高素養能力的優質幼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