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琳娜·伊力汗
(新疆醫科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實現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其在大學英語教學領域的應用更是顯著提高了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不僅有利于優化學生的知識體系結構,更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正確的外來文化價值觀。基于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相關要求,優化互聯網教學已經是現階段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這也需要大學英語教師積極落實課程任務,積極優化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互聯網的介入,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系統,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同時,在核心素養的支配下,教學目標也不應該局限于應試教育,而應該將眼光拓展到教學的方方面面,立足于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到教學內容及形式的多元化,到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多管齊下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1]。
現階段,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人才,馬上就要面臨步入社會的階段,這也要求大學生應該要具備一定水平的英文能力,能夠服務于各樣的跨國企業,有利于推動我國進出口業務發展。但現階段國內的英語教學多還是以應試目的為主,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注重卷面成績,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啞巴英語”,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都較差,這也為“互聯網+”融合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總的來看,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課程設置閉塞是很多學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英語教學沒有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體系,沒有設置符合大學教學環境的英語課程,不能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相結合,依靠傳統課堂,英語教學無法脫離教室,這就為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設置了一定的阻礙。
英語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應用英語同外國友人進行交流,而不僅僅是應付考試。而語言類課程或多或少都需要大量的記憶,且部分學生存在語言天賦較差的情況,如果沒有合適的引導,這些學生很容易會喪失學習興趣,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方式老套。傳統的基于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多元化教學目標要求,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教學并不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按部就班的念課件是非常無效的教學方式,教師缺少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也不增設各樣的教學活動豐富教學模式,這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在英語的學習中,詞匯積累非常重要,只有大量的詞匯累積,才能夠讓學生在與人交流時自然流暢。但是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和老套的教學方式讓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通過玩手機來消磨時間,除了對英語興趣濃厚的學生,很少有人認真地學習英語。英語教師在面臨這種局面時,缺少轉變思維,沒有能力和意識去改變現狀,不采取措施調動學生情緒,老套的教學方式是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重大障礙。
互聯網教學與英語文化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緊密的,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媒介,互聯網是英語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技術,能夠大大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2]。然而現實情況中,互聯網教學與英語文化融合程度非常淺,教師并不注重英語文化的傳播,沒有積極鼓勵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反而很閉塞的只負責教授語法單詞等,這樣的保守策略不僅沒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非常低下。
作為大學生,即將面臨就業的嚴峻形勢,而許多企業在招聘時會要求大學生通過四六級考試,這也成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任務。而許多學生在準備考試中最痛苦的一個部分就是聽力考試,聽力能力不強,導致聽力分值低,很大程度來源于英語教學中忽視實踐教學,
英語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詞匯量積累和語法教學,要求學生大量的記憶教學內容,但僅僅局限于課本是很難實現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會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現實生活脫節,在實際英語應用中會面臨很大的困難。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進行了系列策略探究。
首先是適當引用技術優化教學方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相關的互聯網課程層出不窮,如慕課、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等線上課程相比于線下課程具有許多獨特優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獲取英語知識,且能夠使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合理安排學習進度,進度條設置能夠反復觀看,學生還可以參與線上的課堂討論,提問平時不好意思提出的問題,這對于學生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幫助的。除了線上課程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課堂的多媒體設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感受的一大利器,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引進了各種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如智能投影儀、觸屏多媒體以及課堂平板等。技術的革新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多媒體展示通過視覺畫面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印象深刻,而且互聯網技術帶來了更加多元的知識內容,這些豐富的知識都能過通過多媒體終端在課堂上展現,形成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內在要求[3]。“互聯網+”時代下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填鴨式教學給予否定,呼吁創造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教學模式到教學內容,多維度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主動獲取英語知識,并且主動查漏補缺,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英語學習上,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從而實現學生英語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構建開放性的英語課程是“互聯網+”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要求,大學生不同于初高中生,其生活環境更加豐富多彩,在英語課程設置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構建開放性的課程,充分融合課堂與學生的課外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發現英語,在課堂上聯系生活,開放性的課堂內容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增強學生記憶,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課程興趣,
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英語課程教學要樹立人本思維,由于學生先天語言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應該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態度[4]。以口語教學為例,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中,許多學生由于口語能力差不敢表達,在老師提問時不敢抬頭注視老師的眼睛,生怕被提問。也會出現學生被提問后回答不出問題的尷尬場面,這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并且針對口語較差的學生提出提高口語能力的建議,在課堂上盡可能給更多的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應該跳脫出傳統的教學觀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全面發展,不僅要傳授應試的英語技能,更要給同學更多的機會實踐,為學生普及更多的外國文化,培養全面的英語人才。
最后是引入文化影片等豐富教學內容,對于許多學生而言,大量的英文詞匯和枯燥的語法是非常無聊的,加上老師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英語課堂顯得非常無趣。在“互聯網+”背景下,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引入,學生有了更多渠道接觸新鮮知識文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引入外國的文化影片等,如英文電影、英文歌曲MV、英文紀錄片等等。這些文化影片走進課堂,能夠很好地緩解學生由于長時間接觸詞匯語法所產生的煩躁情緒,很好地調動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觀看文化影片,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了解英美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另外,在觀看一些經典的英文電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繹經典片段,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情景模擬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一方面需要教師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合理設置課程目標,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培養全面的英語學習型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英語課堂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通過多媒體等設備的演繹,學生掌握比傳統課堂更加全面的、豐富的知識,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未來的發展中,“互聯網+”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將會不斷深化,在教學模式上也還會有許多新的突破值得我們期待,未來涉外的全面人才將會越來越多,有利于吸收外來優秀文化,也有利于推動我國文化走向國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