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陽春
(鄧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有一位教育家提出:“如果老師能采用巧妙的方法使學生產生心情高昂、情緒激動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能使學生情緒飽滿地投入到課堂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一節有趣又有料的語文課?精心設置的課堂導入,猶如戲劇的“序幕”,不僅可以激情激趣,往往可以收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1]。我們語文老師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導入技巧,點燃學生認知的火花,讓課堂變得趣味十足,讓學生參與興趣更濃,使他們情緒飽滿地,滿心歡喜地積極主動去獲取新知識。
通常我們語文老師采用故事、歌曲、游戲、猜謎、復習、創設情景法、設置懸念法等導入方法。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通過多種導語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語文教學中,感染和激勵學生進入文本情境,引導著聽眾漸入佳境,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苦學變為樂學,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信賴,互相尊重的美好情感。
導入法這枚小小的石子,如果設計得好,就能在課堂上一石激起千層浪。下面就給老師們分享幾種導入的方法。
動畫集聲、色、畫、樂于一身,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真實的故事場景。比如在講授崔護《題都城南莊》這首古詩時。首先講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借助藝術形式加上藝術化語言創設情境具有較強生成效果,采用動畫導入,創設特定的意境,喚醒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聲情并茂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嬌艷欲滴的桃花林,一樹樹桃花清香襲人,一陣微風吹來,桃花的花瓣一片一片落下來,像一位美麗的女子在跳舞,那一團團楚楚欲燃的粉紅,如詩如畫。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艷麗,何等的美麗,人面竟能“映”得桃花格外紅艷,學生就能真實地感受到“人面”之美。人似花,花似人,人花不分,給學生描繪了一幅色彩濃麗,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巧用桃花動畫,將學生帶入唯美的桃花景,使學生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感受古詩的意境。
比如在講授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時,一首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的歌曲《但愿人長久》,讓學生回味無窮,不用刻意去背,整首詞就已然熟誦于胸,已經可以初步體會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那份哲思與曠達。那么接下來的詩詞賞析,也就很容易進入情景了。
學習起源于思考,多疑方能多思考,多思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教師要想使學生獲得成功,就要想辦法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結合起來。
下面來看一個案例如《雷雨》的導入。
有這么一個才子,他是中國現代戲劇的泰斗,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有這么一部話劇,它一出世便被搬上舞臺,以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聞名于世,被看作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志。他是誰?又是哪部劇呢?讓我們一起走近曹禺,走進他的《雷雨》的世界。
一開始就給孩子巧妙地設置懸念,緊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給學生帶來一種神秘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懸念作為挑逗學生好奇心的出發點,營造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感覺,鼓勵學生去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講《項鏈》這篇小說時,設計問答式的開場白。問:同學們,人生最寶貴的是什么?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生命”。接著問:人生最燦爛的是什么時期?學生群情激昂,回答:“青春”。問:如果用一掛珍貴的項鏈換取你十年青春,換不換?學生立刻笑語盈盈,非常堅決地答道:“不換”。問答不出所料,此刻時機已到,馬上轉入關鍵問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瑪蒂爾德卻以十年青春的代價換取了一掛假鉆石項鏈,這又是為何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細致閱讀課文,分析原因,從文中尋找答案。學生急于,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巧妙的質疑,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引入求知的殿堂[2]。我們教師要學會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構建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一定過目難忘。
例如在教《金色的草地》時,下面是一位老師的導語。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草地,同學們能用一個詞來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草地嗎?(學生作答)大家形容得都很形象。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學習一篇新課文。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眼中的草地是什么樣的呢?(板書題目,讀課題)
老師看到大家在讀“金色的草地”這個題目時,露出了不解的表情。是呀,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黃以后的草地嗎?草地上的什么東西是金色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課文,去探索“金色草地”中的奧秘!比如在講授《狐假虎威》,老師先來設問:“狐貍和老虎誰更加厲害呢”?學生肯定回答:“老虎”。那么今天老師領著大家來看狐貍是如何戰勝老虎的?通過抓住狐貍和老虎的動作,啟發學生思考“狐貍怎么借老虎的威風”,在有趣的活動和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和朗讀能力。通過設疑,把興趣變成內驅力和信念,把知識化為智慧和素養。語文之趣在對話、在參與、在字里行間,在課內課外中實施,更加貼合學生心理,深度挖掘語文學科課堂之趣。
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導入時,如何讓課堂散發磁鐵般的吸引力?除了上面的兩種導入方法,游戲導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游戲導入能充當教與學之間的潤滑劑,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放射出強烈的磁場,讓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3]。
在《拍手歌》的課堂導入中,我巧妙安排了“小動物們回家”的配對游戲。用PPT軟件制作互動游戲,引導學生把文中出現的孔雀、錦雞、雄鷹、大雁、等幾種動物分為“獸類”和“鳥類”,并通過動畫效果,讓它們住進相對應的房子里。這樣,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導它們發現表示鳥類動物的漢字部首的特點。
例如,在講《三個小伙伴》一課時,我選取游戲導入型微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游園闖關游戲,在游戲中掌握植樹的“4步法”。在參與闖關游戲中,學生通過參與游戲、體驗游戲、自己思考、自己吸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構共生的教學理念。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逐漸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一首與本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詩都能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詩歌具有語言精練、優美、含蓄雋永[4]。教師用恰當的詩歌導入新課,滿含情感,深情導入,情感是教學中的靈魂,將學生帶入一種如畫般的優美境界,陶冶了學生的性情[5]。例如在講《桂林山水》時,我是進行這樣的導入。
同學們,相信你們一定見過許多美麗的地方,那么哪個地方留給你們的印象最深刻呢?(學生回答)師:同學們,其實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剛剛你們也說了許多許多,但是呢,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把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風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言贊美她,謳歌她。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詩,我要讓大家猜一猜寫的是哪兒。“諸峰如筍拔垢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沒錯,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所描述的(板書:桂林山水)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它的獨特美麗景象。通過詩歌,加速孩子對語文情境的理解,能夠更好地提升孩子知識積累,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的境地。
在講授《暮江吟》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誦詩導入之法,自然流暢地將學生帶入文本中,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課堂上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引導學生著重通過“讀、品、賞、悟”來理解古詩。切實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會其意,悟其神,入其景”欣賞了詩的意境,體會了古詩的用詞之美。
展示導入就會比圖片更加直觀,生動,更能活躍課堂氛圍,并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6]。下面讓我們來看《紙的發明》這課是如何導入的?同學們來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展示龜甲、獸骨、竹簡、帛等實物,引導學生近距離觀察及觸摸,教師相機介紹實物。大家來說說它們有什么作用?我們的老祖先很早以前就學會把文字寫在這些物品上面,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后來為什么又不這么做了呢?就讓我們進入到課文《紙的發明》中尋找答案吧。
(一)科學性。不僅要合理控制課堂導入時間,在內容上也要緊扣教材。
(二)趣味性和啟發性。導入能形成“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能引人入勝,使學生喜歡學習語文。
(三)藝術性。課堂導入“導”無定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我們要因課制宜,因地制宜,巧妙運用,學會靈活選擇適當的課堂導入方法,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開好課。
(四)趣味性。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大家不要忘了,課堂導入的最終目的是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導入“有序、有趣、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何導入新課,沒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謂“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聰明的老師會緊跟潮流,主動學習,拓展自己,這樣才不會落伍,更能抓住學生的心,教學效果加倍提升。巧導入猶如一縷春風,給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帶來蓬勃的綠意和時代的氣息,我們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靈活構思,巧妙運用導入,設計出小巧靈活、點燃孩子激情的導入方法,讓學生愿學、想學、會學,讓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發出迷人和絢麗的火花,讓語文課如一股清泉注入每個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