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琪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黃炎培(1878—1965)先生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不同于大多數人,黃炎培先生將其職業教育思想結合實踐,先后創辦了一大批優秀的職業教育機構,這正是職業教育今天取得巨大成就的堅實基礎。課程是教育的重要載體,何種形式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目標的實現都需要結合課程這個載體才能去完成,所以黃炎培先生的職業教育課程思想也是重中之重,黃炎培先生也給予其深刻的內在價值。今天深入挖掘黃炎培職業教育課程思想的內容,從中汲取理論與實踐經驗,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黃炎培不僅從思想上倡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職業教育課程思想是黃炎培先生通過不斷實踐積累總結而出,有其一定的理論基礎及社會依據。
黃炎培先生就讀于南洋工學特班時便開始接受新思想,后遇到蔡元培先生,下決心教育救國,決定從事新式教育。黃炎培先生在成為江蘇省教育司司長的第二年便發布《江蘇今后五年間教育計劃書》,文中強調“生活教育之宜注重”[1],表明教育上的“實用主義”已經開始醞釀。1914年黃炎培的《實用主義小學教育法》正式出版,書中分為修身科之實用教育、國文科(讀法、作文、書法)之實用教育、算術科之實用教育、理科之實用教育、技術科之實用教育等章節[1],對各學科課程做了進一步的剖析。次年黃炎培先生從國外考察回來時,職業教育已經與國內提倡的“實用主義”相契合,可以說“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為此后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業教育課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04年癸卯學制改革制定后,普通教育得到飛速發展,實體教育的發展速度幾乎停滯不前,普通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等與社會需要脫節,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出現“所學非其所用,所供非其所求”[2]的現象。為了探求當時中國教育弊病的本源,1914年黃炎培先后對長江、黃河流域進行考察,第二年跟隨游美實業團體到美國考察。之后黃炎培先生又先后去日本等不同國家切身體會當地的職業教育,并將調研結果出版發行。在了解國內外職業教育現狀后,黃炎培先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實業界朋友一起成立職業教育社,并在宣傳書中提出以溝通教育與職業為宗旨。如何溝通教育與職業?如何將教育與生活相聯系?職業教育該如何實施?黃炎培先生開始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職業教育應開設哪些課程、課程怎樣實施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如何評價培養的人等問題,黃炎培結合時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黃炎培先生多次進行教育調查,重點分析當地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此為基礎去設置職業教育課程。以中華職業學校為例闡述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問題。
《職業教育機關唯一的生命是怎么》中認為職業教育的重點從本質上說就是要具有社會性,從作用方面來說就是要有社會化。[3]即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就開設相應的課程培養人才。中華職業學校在設置課程之前調查了該校附近居民的職業,發現鐵工最多,其次為木工,于是先設鐵工、木工兩科。之后黃炎培先生調查發現紐扣和琺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為培養此方面人才,便開設紐扣科和琺瑯科。1918年在上海創辦該校后“先后曾開辦工科(分鐵工、木工、琺瑯工、紐扣工)、職業師范科、文書科等。1920年添設商科,旋又合并鐵工木工兩科擴充為機械科;1930年添設木工科,此即本校今日所設之三科也(商科、機械科、木工科)。”[4]隨著社會需求不斷改變,課程也與時俱進,歸納總結形成普通學科、基本職業學科和職業專門學科三大類課程。
為達到教育效果,中華職業學校對每一學科的內容進行細分,每一學科都涵蓋三大類課程。就商科而言,普通學科的內容最常見,如體育、畫圖、音樂等。職業基本學科包括商學、會計等,同時制定了對應的專門學科。[5]就機械科而言,專門學科包括制圖、工作法、電鍍實驗等科目,這些科目的設立是讓學生去了解機械的基本原理以及構造,對以后機械的使用也能有一定的認知。而木工科的專門學科大致包括制圖、工廠管理法、工廠實習等,確保學生能學會使用一般測量儀器,能設計、制造出一般的產品。課程內容的設置與選擇是依據職業標準,從社會與職業崗位中選出相關知識,這些知識不僅是普通學科,更是結合社會需求。
中華職業學校內附設有各個專業實習的場所,如為機械科學生開設鉗工場、木工廠等實踐基地,商科在校內設中華商店。此外,為彌補校內設備不足,中華職業學校與社會的各行業企業合作,組織學生分學科見習和實地參觀,學生將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鍛煉動手能力,從企業的角度來檢驗學生培養的效果。黃炎培還主張在職業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采用工讀交替方式。工讀交替是針對當時部分學生困于就業,貧苦青年學生因學習費用問題而無法繼續學習提出來的,特點是注重實學,將做工與學習相結合,全面培養知識與能力。
中華職業學校從道德方面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在課程實施中,一要重視職業道德的熏陶,從校歌、校訓,到學生入學時寫誓約書、制定的紀律制度,充分體現道德熏陶與約束。二要強調職業道德的實施,首先,將重心放在課堂上。中華職業學校每周有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其他課程的開展過程中也會適當融入道德教育;其次為加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重視程度,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活動,尤其是當時有影響力的人物的演講,其效果有時會遠超出學校教師的教導;最后強調身教重于言教,中華職業學校的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以身作則。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課程思想雖形成已久,但仍有其先進性和科學性,在我們目前職業教育的日常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存在滯后性,學校對職業人才知識和技能的發展變化了解不及時,學校很難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整。在新時代,新發展也需要造就嶄新、高質量的人才,這要求職業教育要順應發展,積極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6]培養嶄新、高質量的人才離不開順應時代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職業教育課程可大致分成兩方面。一是知識理論課程;二是實踐技能課程;這兩類課程要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深入了解社會崗位需求,對原有不合適的課程進行篩選、取消,不斷提高課程的質量,讓學生在職業教育中做到學以致用,重點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課程內容源于社會的需要。“職業教育課程的內容是一種技術知識。”[7]目前我國的職業院校多以就業為導向,課程內容側重于專門學科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普通學科的實施。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更強調普通學科,順應職業教育普通化的趨勢。課程內容方面的職業教育普通化既要強化專門學科,又要注意普通學科教學,力求做到普通學科與專門學科相結合。普通學科的教育重點放在學生的素質培養方面,讓學生對理論基礎有更深入的認知,在更高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層面上進行職業專門學科的教學,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技能。
職業教育課程的實踐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技能的習得與練習。在課程實施中,首先職業院校應提供充足的教學場所和教學設施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及時了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建立更多專業的實訓基地,在實踐過程鍛煉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要強化教師與技術人員之間的溝通合作,可以考慮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人員,二者相互協調配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由于教育體系還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目前還有一些職業院校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做得仍不夠完善,甚至在有一些地區職業道德教育已經到了邊緣化的地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群”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首先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比重給予提升,通過系統的政治理論課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以及肩負的責任;其次課程實施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體[8],職業院校教師要牢記“立德樹人”的初心,以身作則,在課程實施中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的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職業規范和工匠精神;最后,我們還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強化職業道德行為的訓練,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逐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以及道德品質,不斷提升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