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大部分選擇中職院校的學生都是由于文化課的成績相對較弱,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足,因此,選擇了中職院校,想通過學習一門專業技能,能夠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但是,中職學生都具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因此,當中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的時候,會讓中職學生變得不知所措,這給中職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困惑[1]。因此,中職院校應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中職學生能夠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能夠有直面困難的勇氣,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戰勝困難。
自卑感是大部分的中職學生普遍的心理特征。自卑是指自己輕視自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點,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大部分的中職學生都是由于在中考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知識水平有限或者發揮失常等因素,中考成績相對較低,無法選擇自己心儀的高中,因而被父母責怪,被同學嘲笑,進而,產生了一種自卑的心理[2]。在自卑的心理狀態下,中職學生一直處于消極的情緒里無法自拔,覺得自己學什么都學不好,覺得自己做什么也都做不好,覺得自己無論哪個方面都差,便無法走出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困境中,有時候還會因此變得煩躁和焦慮。因此,在自卑的心理狀態下,中職學生很難有所提高和進步。
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與普通的初中院校的教學方式有著明顯的差別,普通的初中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側重于學生的成績,而中職院校更加側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實踐訓練。因此,對于一些原本有文化課基礎和優勢的學生來說,會有心理失衡的感覺,覺得自己的優勢沒有施展的地方,在專業技能的學習上,有時候還比不過一些文化基礎較弱的同學,需要從頭開始學習新的專業技能,因此,心理會有一種落差感和失衡感。此外,由熟悉的初中院校步入中職院校,中職學生會有一種陌生感,覺得中職院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對于中職院校中自主安排學習任務的模式還不適應,還不具備自主安排的能力,讓中職學生變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安排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大部分的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在這個時期,中職學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過分看重自我利益,并且比較脆弱和敏感,一旦與父母或者與教師發生矛盾,很容易產生逆反的心理,與父母和教師頂撞,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偏激的想法和做法,很容易犯錯[3]。此外,大部分的中職學生在這個時期自信又自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同時,又會放大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會因自己的優點而變得自戀,也會因為自己的缺點變得焦慮和沮喪,常常會多愁善感和喜怒無常,這也給中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大部分的中職學生,文化課的基礎并不好,之所以會選擇中職院校是因為中考的分數無法達到普通高中的要求,或者是無法選擇自己心儀的高中。因此,選擇了中職院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院校的生源。之所以出現文化課成績較低的情況,除了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有關外,更多的是與中職學生學習的態度有關,面對學習,更多的中職學生都是選擇消極對待的態度,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甚至有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玩手機睡覺,這樣的學習態度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厭學的情緒,形成了一種習慣,導致中職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后,依然保持著厭學的情緒和消極學習的態度,對待學習缺乏熱情,出現了每天抱著腦袋混日子的情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終日忙于工作,卻忽視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還有一些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和教育條件,開始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家里的老人照顧,老人對于孩子無限的包容和寵愛,殊不知對于孩子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讓孩子在生活之中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和感恩。在學習上,老人的知識水平有限,思想也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因此,對于孩子的輔導有限,在對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上缺乏一定的方法,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容易出現孩子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我國科技水平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互聯網開始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便利了信息的交流和傳播。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對較弱,面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中職學生的自我抵抗能力較弱,網絡上一些關于色情、暴力的信息以及強烈的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思想,很容易影響到中職學生的價值觀念,導致中職學生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甚至出現一些偏激的行為。此外,社會對于中職學生存在一定的偏見,在人們的固有印象理念,中職學生的學歷含金量較低,中職學生的文化素養較低,抽煙、喝酒以及談戀愛等不合時宜的行為更多都扣在了中職學生的頭上,這也是中職學生自卑的原因之一,覺得自己掌握再好的專業技能,也比不過別人的高職學歷或者本科學歷。因此,社會應正確對待中職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對于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影響。大部分的中職院校往往將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卻忽視了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中職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也就直接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中職院校應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中職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成長中的困難[4]。
例如:中職院校可以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將心理健康課程設置成中職學生的必修科目。為了有效提升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中職學生的積極性,中職院校應建立嚴格的聘用制度,聘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且具備一定專業水準的心理健康教師,從而,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立足于教材內容與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開展教學活動,讓中職學生能夠積極專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此外,院校也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組織中職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更好地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當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也許別人也正在羨慕你。因此,中職教師要對中職學生的自卑心理進行干預,讓中職學生能夠走出自卑的心理,擺脫自卑心理給自身帶來的消極的影響,幫助中職學生重拾自信。這要要求中職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過程中,留心觀察中職學生,善于發現中職學生的閃光點。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給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能夠展現自我的機會,并對中職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要讓中職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不以專業技能成績作為衡量中職學生的唯一標準,要讓中職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只要對閃光點加以利用,每個人都能發光發亮。如:教師發現班級里的某位同學,雖然專業課程的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唱歌卻十分好聽,教師為了給中職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在課程之前讓這位同學上臺給同學們唱首歌,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讓這位同學獲得了成就感,收獲了來自同學羨慕的眼光,收獲了自信。
華生說過:“環境改變的程度越高,則人格改變的程度也越高了”,因此,中職院校應重視環境對于中職學生的影響。考慮到中職學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并且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的心理特征,中職院校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好的文化環境,讓中職學生能夠在文化環境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能夠健康地發展,讓中職學生能夠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例如:中職院校可以在學校的各個角落張貼一些關于優秀人物的先進思想,也可以打造文化長廊,在文化長廊中張貼一些關于古人勤學好學的事跡,以及一些關于刻苦學習的名人名言,給中職學生帶來思想上的熏陶。此外,學校還可以聘請優秀的畢業生回校進行演講活動,讓中職學生意識到,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只要自己肯努力,認真對待學習,刻苦學習專業技能,終有一日也能夠向學長學姐一樣實現自己的理想。
中職學生由之前的普通中學邁入中職院校,會存在一定的迷茫感,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對待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正確的認知,也不清楚自己以后將從事怎樣的工作。因此,中職院校可以加強對中職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避免中職學生出現一些自卑和茫然的心理問題。如:中職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中職學生滲透職業規劃教育,給中職學生指明未來就業的方向,為中職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中職學生能夠明確前進的方向,從而,促進中職學生的學習水平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為國家培養高素質高質量人才的重任。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意識到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