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濤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董莊小學,河北 唐山 063607)
閱讀是小學生語言文字學習的方式,寫作是應用語言文字的方式,閱讀寫作一體化有助于讓學生學習之后進行實踐。在語文教學相互滲透閱讀和寫作,學生能夠了解到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降低學習難度,促進教學有效性;通過記憶曲線我們可以知道剛學習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時間越久對一個知識的記憶越弱,閱讀寫作一體化讓學生學后應用,及時鞏固知識,增強知識掌握程度;同時寫作能夠及時驗證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生在寫作時應用學習過的閱讀知識,能力較強的說明掌握程度較高,應用能力不足的說明掌握程度有待提高,也能夠明白應該在哪方面提高,提高寫作質量[1]。閱讀寫作一體化能夠幫助學生清晰了解學習內容,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動力,進一步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呈現文本教學為主的情況,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寫作教學,提高小學生語言應用能力。雖然每個階段、每個科目都有新課改提出針對性的要求,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水平并沒有達到理想高度,教學效果受到消極影響[2]。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如果沒有深入去了解,對文字并沒有興趣,會降低閱讀課程學習有效性,沒有一定的閱讀儲備量,寫作能力難以提升,學生缺乏閱讀積累和寫作能力,容易對寫作產生畏懼心理。小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存在一定問題,由于閱讀積累量不足,或者沒有積累到具有深刻內涵的閱讀內容,導致了語言表現力貧乏無力,內容缺少真實情感。另外,教師沒有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沒有強調閱讀積累的重要性,也沒有探索合理效的寫作技巧,閱讀教學通常讓學生摘抄優美的句子,沒有給予講解,學生會以為只有文筆優美才是好文章,導致學生在寫作時更注重修辭手法和語言表現能力,缺乏實際內容和真情實感[3]。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很難實現,學生的語文素質得不到有效培養。
文學作品里有大量優質的素材資源,閱讀他人的作品有助于積累寫作內容題材、寫作技巧、表現方式等,同時通過鑒賞能夠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找到適合自己的提升方法。教師在開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語文興趣,再借助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素材的積累是學好語文這門語言學學科的基礎,充足的素材積累能夠解決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的”的問題,并有助于學生充實文章,讓寫作的主題、思想、內容、表現更加豐富和諧。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在教學初期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積累習慣,并應用續寫、概括、仿寫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降低寫作難度,提高學生寫作信心。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里的《走月亮》這篇課文,學生齊聲朗讀并講解重要內容之后,就可以增加學生自主表達環節,教師先提問學生: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句子比較美,為什么?這時學生就會搜尋課文,找出比較美的句子,這些句子有場景描寫的美的、有情感描寫得美的,還有物體描寫得美的,學生自主找到這些句子有助于提高寫作表現手法的積累。接著教師讓學生將句子的表現手法和意義記在書本上,并倡導學生多看筆記。之后可以開展仿寫活動,比如課文中:“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著頭,稻田像一塊月亮鍍亮的銀毯。”這一句,這句應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讓學生仿寫有助于學生掌握這兩種修辭手法,展開想象力,并提高寫作能力。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教師在交代學生總結,梳理學到的表現手法和抒情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記憶還保留著的情況下加強鞏固。
寫作技巧是良好寫作表達的基礎,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語言技巧是常用的寫作技巧,學生作文寫得生動有感情主要通過這些技巧表現。小學生寫作教學常用的寫作手法包括描寫、敘述、修辭、說明等等,學生要寫好情感豐滿、語言生動的作文,就要靈活合理應用這些技巧。如果教師單靠講解讓學生理解并應用這些技巧,效果是不明顯的,因為小學生處于發展時期,邏輯思維能力沒有發展完善,對于教師理論的講解很難理解掌握,要讓學生有效掌握寫作技巧,教師應該將閱讀和寫作教學融為一體,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寫作技巧的使用方法。首先教師要針對寫作技巧選擇合適的課文重點講解,并引導學生對句子進行分析,促進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并提高閱讀能力。比如《繁星》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多用描寫的技巧,作者后門的夜景是這樣的“下面是一片菜園……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這段描述就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在這里教師引導學學生展開聯想,想想自己家陽臺外面或者自己曾經看到過的夜景,并對其展開描寫,夜景是學生親眼看過的,印象比較深刻,以此展開寫作能夠降低難度。還有“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這句應用的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星星比喻成螢火蟲,體現作者眼里模糊的星星和星星數量的多。教師在講解時先提問這個句子應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學生回答后再問:將什么比作什么,本體和喻體有什么特點,兩者有什么共同點?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對修辭手法有了深刻的了解,為寫作的應用奠定基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發揮積極意義。
小學生之所以害怕寫作文,主要是寫作時經常面臨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這些情況的因素除了和學生寫作能力有關,還受到學生的寫作興趣較低的影響。要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提高閱讀寫作效率,教師應該在開展語文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讓學生對課文里的思想內涵有深入的了解,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優化語文教學質量。語文課堂能夠開展的課堂實踐也比較豐富,比如朗誦、演話劇、根據描述畫畫等等,朗誦能夠激發學生情感、增強感悟效果、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在一些篇幅比較大的課文中,學生就很難保持情感,也感受不到文字的美感,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誦時最好選擇詩歌或者散文詩等文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交代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同時也給學生推薦一些比較好的讀物,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舉行班級朗誦比賽,題材是學生課內外積累的詩歌,比賽設置有筆記本等文具獎品。舉行朗誦比賽,學生在課前會認真準備,深入體悟作品中的情感,讓學生了解作品里的深刻內涵,并激發對文學作品的喜愛。比賽之后,學生對比賽的情境依然歷歷在目,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這個比賽開展寫作實踐,這時學生對比賽前的努力、比賽時的認真、比賽后的喜悅等場景有著很深的印象,借著這份體驗,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比平時發揮得好。
小學生年齡較小,寫作能力比較有限,很難寫出通順優美的作文,需要長期堅持閱讀和練習才能逐漸提高寫作能力。小學生在剛接觸寫作時,由于不適應、沒有寫作基礎等,很難開展寫作教學,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篇幅較小的文章進行閱讀,慢慢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等到小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能力,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薦篇幅較大、內容比較豐富的文章,并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一定的時間對作文進行細化分析,培養學生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同時還需要倡導學生自主創新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不能過度依賴教師的方法。教師在推薦學生閱讀時,應該結合剛學過的課文,推薦與課文內容相近的作品或者書籍。例如在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這個內容之前,教材里的內容都是和景點有關的,教師在前面授課時應該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作品,等到開展《推薦一個好地方》習作教學時,學生能想到的景點就比較多,寫作時也不會太艱難,而且還會根據閱讀內容和表現方式展開寫作。除了和課堂有關的書籍,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尋找比較好的書籍,發現好的書籍還可以并將其推薦給同學。另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刊物也有很多,比如《課堂內外》之類,教師可以為學生訂這個刊物,讓學生有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學生閱讀后能夠擴展寫作思維,在文章里獲取感悟,并借鑒作品里的描述,擴展自己的寫作方式,提高寫作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于發展時期,閱讀寫作能力比較弱,教師通過寫作教學一體化的方式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寫作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轉變教學理念,摒棄陳舊的教學思維,通過各方面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興趣,讓學生勤奮閱讀積累,鍛煉寫作能力;借鑒閱讀內容,積累寫作技巧;積極加入閱讀實踐,激發寫作興趣;拓展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質量。閱讀寫作一體化能夠培養學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要充分發揮兩者相互滲透的強大作用,還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創新,尋找更高效的方法,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