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妤喆
(河南城建學院 河南平頂山 467036)
基于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在分析城鄉規劃教育思政課程的基礎上,提出思政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倡導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需把立德樹人當成是思想政治課程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還需探索城鄉規劃原理的理念和思路。
《城鄉規劃原理》課程開設的主干課程是在城鄉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對城鄉規劃專業基礎理論的扎實掌握,從而為未來管理城鄉的建設打下扎實的基礎,為未來專業人才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作用。
剛步入大學時段學習城鄉規劃的學生,其實不過是剛從高中升上來,來到大學階段的過渡段,其心智都處于未成熟階段,思想都處于剛剛進入了解社會的階段非成熟時期,整體的思想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完整的形成。
剛接觸到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對相關專業的知識結構才處于初步了解階段。對于該行業的職業道德、操守等更是處于摸索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十分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換句話說,這一階段的學生能否成為城鄉規劃的專業性人才,思想政治文化課程其實是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時候,理應在課程中結合課程的特點,融入當今時代許多社會主義價值觀理念,這樣才能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1]。
很多學生在學習完《城鄉規劃原理》課程之前,已經學過了不少專業基礎知識。不過即便如此,很多學生對這項課程的認知,依舊還只是一部分。《城鄉規劃原理》所涉及的公共空間、居住區、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概念,基礎知識中并未有提及。很多還需要《城鄉規劃原理》課程的理論來重新引導。
思政教學意識太過淡薄。城鄉規劃專業教育雖然設計了思政道德修養、職業規劃等多種課程,但總體來說卻是缺乏對城鄉規劃專業性的指導和規劃,更難體現教育環節的正確價值觀。整體來講,思政教育意識還太過淡薄。
缺乏有關思政教學的正確評價指標。在城鄉規劃學科中,很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缺乏正確的評判指標。對于城鄉規劃思政教學的過程、質量、效果等各方面都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畢竟,對于城鄉規劃工程來說,是很難得擁有一套不錯的優劣標準。尤其面對的還是城鄉這個較為復雜的系統,規劃師在面對很多問題時,難免疏漏,很難完完全全遵循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城鄉中很多問題、工程問題也都不可避免的冒了出來。
缺乏思政教學課程體系。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城鄉規劃人才的培養內容中,要切實保證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等多方面課程的內容,才算是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不過目前,有少數課程并未形成真正的思政課程,但書中所提倡的規劃倫理學相關知識,依舊不夠完備。
城鄉規劃倫理案例還不夠健全。城鄉規劃倫理案件中的重大規劃工程項目,包括正面和反面的素材內容。將實際過程中的重大規劃項目,配以倫理性規劃分析,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規劃倫理案例。找出一個城鄉的問題和缺點,自然比發現城鄉的優點更加容易。總是忽略關注城鄉的缺點,也就難免會影響未來對該城鄉規劃的決策。
《城鄉規劃原理》是一門綜合性和系統性都十分之強的課程。以往開設這門課程的高校,并沒有認識到傳授知識和價值引領之間的基本關系。很多時候,中國城鄉的很多建筑物壽命很短,其原因也都十分復雜。例如,規劃不如變化等。因此,高校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時候,不僅要激發學生對城鄉建筑物的熱愛,更要懂得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高校教師要強調的學生課程思政改革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個人專業成長和精神進步兩方面,其主要的改革思路分為以下幾點:
組建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團隊。要想組建一個完整的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團隊,應匯集集體力量,組建包括主持教師、輔導教師、骨干教師等在內的無名成員,作為團隊的中堅力量。思政專業教師不用參與到城鄉規劃建設中來,但必須有最基本的人才培養方案,最好包含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科學責任等多方面的內容。當然,教師在運用這些育人元素的時候,可不能生搬硬套的將德育內容直接強塞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懂得如何將育人內容和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并將這些道理潤物無聲的的融入到城鄉規劃教程之中,從而真正為學生的日后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調研專業社會需求。思政課程建設的關鍵在于,如何建立更加優質的課程內容。首先,我們需明確,國家和社會開設城鄉規劃專業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滿足社會哪方面的需求。經過調研之后我們明白,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就業的地方一般都是規劃局、設計院、資源資源局、房地產公司、咨詢機構等。調研結束后,將社會對城鄉規劃學生在價值觀和思想道德層面等多個方面的需求準確無誤的總結出來。《城鄉規劃原理》課程中的環節不僅需要體現人才培養的需求,更需要體現每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其實是由每所高校、專業部門專家、家長和考生主管政府部門、評估專家等多次審核對比,這才出納的重要文件。而城鄉規劃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最主要的是要滿足全國高等高校的培養目標[2]。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的載體。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其實是十分廣泛的,將其課程內容與思政內容結合并發展之后,并從中體現出共同的創新。比如在講解城鄉公共空間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可以用現有的建筑物讓學生產生好奇和興趣。再者,可以通過一些代表民族自信心的建筑物來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讓學生了解我國城鄉中重要的建筑物,提高學生對城鄉規劃專業的興趣。再比如講授學生所在的商業中心區時,最好能夠帶著學生去專業的中心區看看,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城鄉規劃的重要性、慎重性以及責任心。讓學生明白我們所做得是一項偉大的事情,是一件十分崇高的事情。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懂得自己所學專業絕不是無用的專業,而是可以體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專業。
教師可以借用智能教學軟件教學。很多教師覺得手機是教學的敵人,因而每次教學時都不準學生使用手機。其實完全可以轉變一下思維,將手機從娛樂工具轉化為學習工具。讓學生在課堂上將手機當成是反饋學習的有效載體。這些年出現了不少學習軟件,既能夠隨時隨地反饋學生的學習,還能夠更好的讓學生獲得反饋,從而加強跟學生的互動。
完善教學體系評價標準。教學評價標準是教學環節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課程內容中需要反應學生的真實生活和學習情況。目前的教學體系既能夠以學生的學習結果為中心,還能全力考察學生的教學理念,更能對學生起到支持和促進作用。目前,現有教學體系中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等多個內容。這就導致教學體系評價很難做到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評價[3]。今后應在了解城鄉規劃基礎之上重新掌握專業知識,并通過社會擔當和以人為本的德育內容來達到思政教學的主要目的。
《城鄉規劃管理》思政課程的改革是一個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復雜項目,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在考試內容中加入思政內容,才能更進一步的體現職業道德內容等。通過《城鄉規劃原理》的思政課程改革,既能取得一定的成效,還必須在專業課程上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