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嶸
摘 要:為了檢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無人工廠”時代的真理性,以智能財務為例,通過對價值量決定的分析,探究其與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深化了對智能財務技術研究開發人員以及智能財務應用管理人員在財務工作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最終檢驗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無人工廠”時代仍然具有真理性。最后從國家、高校、企業和個人角度提出了對財務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啟示。
關鍵詞:勞動價值論;智能財務;就業;復雜勞動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43
0 引言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商品關系的深刻分析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自動化機器使用的深度與廣度大大提高,出現了機器代替工人的“無人工廠”現象,進而也引起了人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質疑。就財務領域來看,智能財務的快速發展及其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給財務工作崗位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新科技、人工智能和財務的深度結合,財務工作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不僅傳統的財務處理方式將會發生徹底變革,也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解釋這些現象并將其指導財務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1 文獻綜述
學術界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這一主題的研究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
在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研究中:部分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內涵。例如,侯彥杰(2019)基于生態學的視角,認為勞動價值論揭示了生態危機發生的預兆,是社會主義與生態文明的內在穩固性和一致性的理論基礎。曹宇鵬(2010)基于系統科學的視角,認為勞動者處在非經濟系統領域內的勞動雖然脫離了市場競爭的限制,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社會的進步,所以也是創造社會價值的勞動。王敏(2018)基于市場經濟視域,認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當今仍然能夠成功解釋市場經濟萬象。部分學者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視角研究其他理論。馮金華(2019)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發現,在貨幣流通速度相對于貨幣數量的彈性大于-1的假定下,政府改變貨幣量將導致利率反方向變化。譚躍湘(2016)研究發現,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應以邊際勞動等于邊際價值為均衡點。鄭治國(2014)提出,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改進SNA,會使得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更加嚴謹完善。這類學者的研究融合了許多學科的特質,但只停留在理論層面。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關注的是人的勞動,是現實社會,因此,純粹對理論進行剖析、解讀和評價,這樣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存在對社會主義社會貢獻力度不足的問題。
在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應用研究中:部分學者通過在宏觀領域的實踐來檢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真理性。例如,李衛華(2019)基于勞動價值論的研究認為金融產品創新的實質是金融產品使用價值的創新,這關鍵需要金融勞動者創新金融勞動。張宇寧(2018)認為按勞分配這一分配制度的設想是基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各種不合理制度的批判,不完全源自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劉玉龍(2017)將最優稅收問題轉變成了在保證擴大再生產順利進行所需要的均衡條件下設置稅率方式的問題。張富國、趙天睿(2016)認為從勞動價值論角度看,新型城鎮化就是將不同的勞動者和勞動模式綜合起來,使得不同的勞動者通過不同的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部分學者通過在中觀領域的實踐來檢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真理性。例如,張寧(2019)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廣州沃土工坊CSA模式,提出涉農企業應提高農產品內在價值。崔振國(2019)提出上市公司要通過提高研發能力來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進而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高暢(2015)認為科研機構勞動力的使用價值體現在勞動者以知識生產的方式實現知識資本的形成和運行。部分學者通過在微觀領域的實踐來檢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真理性。例如,房曉飛(2018)鼓勵即將面向勞動力市場的研究生學習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讓自己的勞動能力經得起新時代的考驗。馬亮(2015)提出要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凈化高校環境,產生對大學生價值觀塑造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張石俊(2014)提出農民要通過社會價值的交換和分配來實現勞動增收。這類學者的研究本來就擁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論基礎,不僅檢驗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真理性,而且研究成果對現實社會都具有較大的貢獻。
上述應用研究當中,還沒有學者通過智能財務的發展檢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無人工廠”時代的真理性,而目前研究智能財務的學者對其發展的解釋還沒有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生,限于哲學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廣度以及哲學純理論研究范式掌握的深度,通過研究智能財務的發展來檢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無人工廠”時代的真理性,對自身而言,首先,因為自己具有財務專業知識儲備,為后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其次,有利于明確本專業的發展趨勢,提高自己對本專業研究的深度以及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的能力,為自己將來面向勞動力市場做準備;對學術界而言,有利于豐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應用研究實例,進一步證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真理性,將智能財務發展的研究上升到哲學層面。
2 智能財務發展對勞動價值論的證明
智能財務的典型應用主要包括智能財務機器人、智能財務助理、智能管理會計應用以及智慧企業大腦等。其中,智能財務機器人又是智能財務發展最基礎最典型的代表,在企業財務工作中的應用相對于后三者來說更為廣泛。因此,從智能財務機器人這一角度切入分析智能財務的發展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證明將會更有說服力。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財務領域應用的結果,智能財務機器人可以看作是勞動工具之一。相比于原始時代斧頭或弓箭等勞動工具,它所具備的優越性在于高端化和智能化的特點,能夠模仿人腦的機能。目前,智能財務機器人的普及率還不高,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利用智能財務機器人。企業利用其完成的工作和任務主要是之前由財務人員來完成的對賬、審查與復核,會計核算、報表及附注生成,信息通知等。財務人員在被智能財務機器人替代之前在這些工作和任務中施展的勞動能力可以看作是勞動力商品,仍然屬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商品的范疇,其價值量由財務人員完成這些工作和任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利用智能財務機器人完成這些工作和任務的企業能夠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使其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這些勞動力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企業將獲得更多收入。
未來,智能財務機器人將在所有企業得到普及,或者說社會上所有企業的技術水平都將達到能夠利用智能財務來完成財務工作的程度。需要明確的是,勞動者仍然是財務人員,而不是智能財務機器人。智能財務技術本身并不能創造價值,但智能財務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可以使勞動對象的范圍更廣、性能更好,從而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最終使得勞動力商品的單位價值量變小。由于商品價值量同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有密切關系,被智能財務機器人替代的勞動逐漸由過去的復雜勞動變成了現在的簡單勞動。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企業財務工作中越來越多的部分將會由智能財務機器人完成,這些被代替完成的工作又終將被證明是簡單勞動,留給財務人員完成的都將是智能財務機器人無法完成的復雜勞動。在相同的勞動時間里,復雜勞動創造的價值大于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因此,從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的財務人員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越來越復雜和高級的勞動,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股東價值最大化。由此可以得出的規律是,勞動者從事的勞動永遠趨于復雜,那些趨于簡單的勞動終將由勞動工具來完成,或者說那些被勞動工具來完成的勞動終將被證明是簡單勞動。
深化對智能財務技術研究開發人員以及智能財務應用管理人員在財務工作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智能財務機器人所替代的直接生產者,與研究和開發智能財務機器人的科技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構成總體工人,在財務工作中共同創造價值。智能財務機器人之所以能運作,是因為它被輸入了大量包含復雜的財務邏輯的程序代碼,因此,研究開發智能財務機器人等科技勞動和管理智能財務機器人等腦力勞動,不僅作為一般勞動在財務工作價值創造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作為更高層次的復雜勞動,創造的價值要大大高于被智能財務機器人替代的之前由財務人員完成的簡單勞動。
綜上所述,通過對價值量決定的分析,并探究其與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深化了對智能財務技術研究開發人員以及智能財務應用管理人員在財務工作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最終檢驗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無人工廠”時代仍然具有真理性。
3 勞動價值論對財務專業就業的啟示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終將面對的現實問題。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在運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了智能財務的發展,檢驗了其在“無人工廠”時代的真理性之后,應該發揮科學的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指導財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就業不僅關乎個人,而且關乎宏觀和中觀各個主體。因此,將基于勞動價值論,從國家、高校、企業和個人這四個層面對財務專業大學生就業提出啟示。根據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則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前三個層面是外因,最后一個層面是內因,也是作為勞動者來說能否在勞動力市場創造價值的根本原因。
(1)國家層面:大力發展經濟和科技,為智能財務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堅實基礎,進而創造更多財務就業崗位,為財務專業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尊重價值規律,發揮其自發刺激智能財務技術發展以及自發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的作用,鼓勵企業將自己研發的智能財務技術在市場上公開推廣,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避免收入兩極分化;推廣智能財務能力相關的資格等級證書,引導大學生提升相關理論水平。
(2)高校層面:從本科開始給財會專業學生灌輸智能財務發展的理念,推進財會專業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的融合,或者在財會專業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畢業生具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基礎知識,以應對智能財務的發展對財務人員工作崗位的沖擊;聘請在智能財務使用深度較高的企業中的相關財務人員擔任學生的就業實習導師,讓智能財務進校園;支持學生進行智能財務領域的科學研究,促進校企合作。
(3)企業層面:在引進和研發智能財務技術的同時明確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提高對財務人員對智能財務技術掌握程度和水平的要求;充分肯定智能財務技術研究開發人員以及智能財務應用管理人員在創造價值中付出的勞動,在收入分配方面使他們的勞動報酬與其勞動貢獻相匹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能消除大學生在財務工作中的倦怠、不思進取的心理,引導大學生在財務工作中從事高端勞動、復雜勞動。
(4)個人層面:了解因智能財務技術發展而已被替代、將被替代、難以替代或者可能產生的工作崗位,明白未來的財務工作不僅要求具備扎實財務知識,還要求熟悉大數據技術或人工智能等知識以及較強的管理能力;從價值量與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中意識到,財務人員將來從事的工作一定越來越高端和復雜;進入工作崗位后還要不斷學習智能財務的新知識,了解財務領域最新發展動態;財會專業證書多,考取難度大,既要通過考證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更要抬頭看路,意識到智能財務時代對企業財務人員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侯彥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生態學意涵[J].學習與探索,2019,(11):33-39.
[2]曹宇鵬.系統科學視角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
[3]王敏.三重視域的勞動價值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03):92-94.
[4]馮金華.基于勞動價值論的利率決定理論和貨幣政策[J].上海經濟研究,2019,(04):5-16.
[5]譚躍湘.勞動價值論視角的閑暇與勞動均衡配置[J].求索,2016,(07):44-48.
[6]鄭志國.基于勞動價值論的國民經濟核算——兼析SNA的指標和方法問題[J].江漢論壇,2014,(01):28-36.
[7]莊三紅.勞動價值論的時代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8]李衛華.發展中大國金融創新及其制度安排——基于勞動價值論的深化認識[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48(03):72-78.
[9]張宇寧.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中國分配制度改革的作用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8.
[10]劉玉龍.最優稅收理論分析框架:基于勞動價值論的視角[J].財貿經濟,2017,38(09):18-30.
[11]張富國,趙天睿.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133-136.
[12]張寧.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視角下生態農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研究[D].廣州:廣東海洋大學,2019.
[13]崔振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9.
[14]高暢.科研機構知識資本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5.
[15]房曉飛.勞動價值論視域下研究生就業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8.
[16]馬亮.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塑造研究[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5.
[17]張石俊.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視閾下我國農民勞動增收問題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14.
[18]張慶龍.智能財務的應用場景分析[J].財會月刊,2021,(05):19-26.
[19]蔡繼明,曹越洋,吳清揚.馬克思相對剩余價值理論再思考——基于廣義價值論的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20,(06):34-49.
[20]曾亞偉.中國勞動收入份額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D].天津:南開大學,2013.
[21]李松齡.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理論深化及其當代意義——基于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20,(01):87-96.
[22]卓武揚.IT產品價格論[D].成都:四川大學,2004.
[23]金阿寧.知識、語言、思維:——高考評價體系下的備考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07):61-63.
[24]財會動態[J].中國工會財會,2016,(12):48-49.
[2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