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隨蓮
摘? 要:實用類文本作為新課標中的中學語文的三種主要文本之一,在實際教學中的地位遠不及論述文本和文學文本,在當前研究中,專門針對實用類文本的研究也很少。但是,實用型文本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價值也亟待挖掘,因此,本文以高中實用型文本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期對相關人士有所啟發。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3-0117-02
Teaching of Chinese Practical Text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 Suilian? (Yimin Middle School of Yongjing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three main texts of high school Chinese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practical texts are far less important in actual teaching than discourse texts and literary text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the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xt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ew. However,the position of practical text 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and its value needs to be explored urgently. Therefore,this article takes senior high school practical text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inspire relevant people.
【Keywords】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Practical texts;Reading
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中等教育階段需要學習的現代文主要有三類,即實用型、文學型和論述型。文學作品和論述作品的分類問題歷來備受關注,而實用類文本和論述類文本則在教學中占據較高的地位,實用類文本則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文體,沒有實用類文本,就不能有效地開展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新聞咨詢活動: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文書,大眾演講、時事新聞等,都是實用文本。正如一句名言所言,實用主義文本比文學、議論文更為社會、師生所關注,但在教學實踐中,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實用性文本地位不高,經常面臨著教師不愛說、學生不愛學的尷尬局面。
1.實用文概念界定
自民國以來,在五四運動之后,白話文開始在當時的文化領域發展起來。當時的文化名人梁啟超認為,在新思想的傳播中,所需要的不是文言文和做作之文,也不是綺靡之文,而是能夠讓世人覺醒、讓平民看懂的辯論文章和時論文章。《現代漢語》一書于1985年編撰完成,明確提出了“實用文論”,并將其與其他文體相對應。《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于2003年4月編撰完成,在這一標準中,首次將實用性文本納入語文教學的范圍,在此后一段時期內,如2007年,在部分省份的高中語文高考試卷中,也出現了有關實用性文本之類的題型。這標志著實用性文本真正開始被教育界所接受,并開始了正規的教學與應用。
2.高中實用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1)學生對實用文缺乏了解
在許多高中實用文教學講座中,有人總結說,學生對應用文沒有興趣這是泛化而不正確的,目前的情況應該是:大多數學生根本不懂實用文。而不懂并不是不感興趣的借口,而是因為對其沒有相對應的認知記憶,對其應用內涵缺乏了解導致的,因此才將其劃分到不感興趣的區域,而這正是目前高中實用文本寫作課的教學和學習現狀。關于實用課文,許多學生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包含什么。雖然實用文高考必考,但很多學生還是習慣稱之為傳記題和新聞閱讀題。但其實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即實用類文本閱讀題。
現階段學生對應用文理解不足,嚴重影響了應用文寫作教學。因為他們不明白,他們不認識這種風格的意義。如果班上的老師不談論這種風格,學生們認為這無關緊要。由于他們不理解應用文寫作,因此他們對應用文寫作教學持冷漠態度,即使老師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會保持這種狀態。在高中,學生們學會了小說、詩歌和舊散文,即使不是為了興趣而學習。但是對于應用文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因此他們不感興趣,這也是高中應用文寫作教學缺乏文體意識的一個重要原因。
(2)不重視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近年來,非連續文本開始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在2015年高考中首次出現“題型例句”部分,它以斷續文本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相對于2017年版的教師語言課程,新課程還提出了實用型教材內容,包括連續性和非連續性。
近年來,對實用性文本的研究逐漸從傳記性轉向非連續性文本。隨著時代的發展,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本形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斷續文本形式的特殊性,學生不僅在語文課堂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或其他課堂上,經常會遇到。但這種非連續文本并沒有得到普遍的賞識,其教學也變得支離破碎、機械化。當然,教科書中缺少此類文本的教學內容,使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恰當的話語。然而,高中語文課程教學規范中對于這類課程,并沒有特殊要求和制定標準學習內容,這就增加了教學指導的難度。教師很難評估學生在多大程度上應該掌握這種類型的話語,并系統地、有目的地進行教學。
(3)教學目標混亂
在課堂上,教育目標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一門課程的成功與否是衡量課程質量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能否滿足教師的期望,取決于課堂教學能否達到教學目標。但在當今的學校,教學目標仍然比較分散,這實際上意味著混淆了教師的教學。
就拿“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為例,學習該文的目的是理解文章中關鍵短語的含義,理解文章所反映的情感,這與許多文學文本的教學目標并無不同。對于同一篇文章,一些教師設定了理解文體特征和寫作方法的目標,這表明教師注意到了文章風格。這是中學實踐寫作教學目標混亂的體現。老師們不知道他們教什么,不知道他們該如何教,有些則直接放棄,因為他們實在不能掌握實用作品,也無法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3.高中實用文教學策略
(1)加強實用文寫作指導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讀書的習慣,有的人看課本,有的人看書刊,有的人看報紙,有的人閱讀網絡上的各種信息,但很少人有用筆書寫的習慣,主要原因是寫作比簡單閱讀困難,要求更高。然而,如果因為這個放棄寫作,我們不僅會喪失寫作的能力,而且喪失聽、說、讀的能力。我們要高度重視應用文教學和應用文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實用文章。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和掌握實用文的性質,而且能使學生了解各種實用文和實用文教材。當學生對應用文寫作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就可以開始用實用的寫作方法來寫作。然而,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的書面教學往往是膚淺的。他們只給學生簡單的評語,或者讓他們在批改作文后閱讀范文。這種教學方法沒有計劃沒有創新,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很有限。在中學應用文或其他類型文章的寫作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形式,而且要注意內容和類型,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2)重視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以不連續文本的形式考查實用型文本是近幾年高考作文的新趨勢。這種傾向的出現,也與實用型文本的各種文體特征有關,根據全國高考語文統考方案,高考將考查新聞、傳記、報道和科普文章這四類實用型文本,其中,傳記一直是前些年考查的熱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傳記的考查,已呈現模式化的特征。就現階段來說,它的變化趨勢較為緩慢。因此,近些年來,新聞自然而然成為文本研究的熱點和焦點,而對非連續型文本的考查,既可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又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非連續型文本,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這就是實用型文本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
可想而知,在未來的某一時期內,非連續文本是實用主義文本研究的重要形式。結合傳記的考查重點和能力技能側重,可以在教學新聞和科普類文章套用傳記題材的閱讀方法和答題方法,作為參照,來比較設問角度和行文思路差異,讓學生意識到非連續性文本中,線索整理和閱讀習慣的調整方式,區別于文章結構和內容信息量,增強學生對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理解的適應性。除應試原因外,非連續文本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文本,人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此類文本很多,學習非連續文本,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各種文本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閱讀各種形式、各種圖形的能力。就長期而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長期發展,在實用型文本教學中,非連續性文本是不可或缺的。
(3)重視知識儲備,加強課外拓展
知識儲備是實用文閱讀的基礎,無論題材和內容是否有所涉獵,學生都要基于解題思路,從作者用意、社會背景、歷史因素以及文章信息線索整理出一個大的主題,從而能夠明確答題方向,把握文章重點。比如,傳記作品中人物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變化,去分析相關語句描寫的細節,從而能夠對傳記中作者的評論性語句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又比如,新聞類文本的閱讀方法,需要從標題、內容、線索脈絡、中心主旨及表達方式來分析要素側重,從而確定要從何種角度(材料本身、材料的關聯性、新聞用意等)來思考問題。無論是哪種實用類文本,充分的知識儲備是閱讀教學的前提,在閱讀前如果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有簡單的認知或基本的了解,就能夠更快地進入主題,提高閱讀效率。教師要聯系課外拓展活動,組織學生定期結合新聞報紙、微博社會案件、新聞聯播時事以及個人經歷進行一個簡單的實用文創作,讓學生從寫作和課外閱讀的角度抓住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相似點、相關點、對比點等特征上明確文章表達和提問的邏輯性。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將一些日常教學中的課后練習轉變成實用文閱讀理解的形式,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拓展閱讀,既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又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量。
(4)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運用課程教材教出優秀的學生,就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而要提高專業素質,首先要腳踏實地,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有適當的理論基礎支撐。事實上,理論素養的提高也是教師內在充實和提高的過程。在參考實用性文本時,教師必須將其理解為實用性文本的含義和分類,理解實用性文本的文體特征并具有理論支撐。
在實用性文本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實用性文本的特點,并將其區別于其他類型的文本,對實用性文本能夠真正理解。理論素養的提高和實踐教材的掌握是實踐教材有效教學的基礎,符合教學目標的制定。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思路往往是有跡可循的,比如,文本特征,就存在一類題材中存在多種語言特色,科普文可能兼具傳記和新聞的問題特征。又比如,分值的設定,4分5分往往也表明了相應的要點數量,結合文章結構和線索,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斷文章內容。通過對應用文本的深入理解,結合學生的特點,可以為教師提供清晰明了的教學目標,并在課堂上加以實施,最終理論能力教學目標對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追求起著重要的作用,既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
4.結語
實用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學習的一種重要文體。實用文本也有助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研究。當前,我國高中語文實用文本教學面臨著各種尷尬局面和復雜問題,這些情況和問題也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分析總結目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找出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改進策略,以期對中學應用文教學和研究有所貢獻。
參考文獻
[1]任想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策略[J].課外語文(下),2020(7).
[2]冀鑫,吳曉棠.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學探究[J].長江叢刊,2019(17).
[3]羅艷鋒.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15).
[4]李旭霞.淺析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策略[J].名家名作,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