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才施策 給“英雄”用武之地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近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人才工作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強調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并作出重要部署,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擘畫藍圖。人才難得,輕視不得,耽誤不得,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對待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這“三個不要”為因才施策、用好用活人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勇哥
人才的類型與特點千差萬別,只有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人才,才能根據人才的長處,讓他們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才干。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意味著專業工作需要特定的人才隊伍與之匹配,也意味著具有專業特長的人才應當被發掘出來,不能在庸常的發展軌道上遭到埋沒。
@店小二
對于改革,有專業人才頗為焦慮,沒有了論文、獎項、“帽子”等硬指標,人才評價會不會變成“關系評價”,全由領導說了算。對待各類人才,既要有靈活的標準和必要的特殊政策,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才干,也要避免人才評價的隨意化。
@小蜀黍
當前的人才管理與評價工作,存在兩方面的弊端,一是人才管理中的“官本位”現象,二是人才評價行政化的問題。“官本位”觀念的影響,使得一些單位中的資源配置過度向領導傾斜、集中。這種情況,讓不少年輕人才產生了“一定要做官”的想法,把人才發展的多元軌道變成了單一軌道。
@小伙有擔當
當前的論文評價,表面上看是學術評價,但關注的重點往往是論文發表的數量與期刊檔次,而非論文的學術創見本身,這就把學術研究的導向引向了偏差的方向,以至于造成了論資排輩、“派閥”叢生的問題。
@伊見賢
用人者還需切實破除人才評價中的唯資歷、唯學歷、唯“帽子”論,建立重視人才真實能力、真實貢獻,具有足夠靈活性與包容度的專業評價體系,從而真正把“因才施策”落到實處。
翻轉君
一直以來,有關部門都高度重視在人才管理工作中去除行政化和“官本位”傾向,這對于用好用活人才極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存在由行政部門推進去行政化管理和評價的問題。為此,要切實建立專業共同體,著重發揮專業人才自身作用,從而做到用專業標準評價專業人才的貢獻,讓“金子”在哪里都能發光。
改革評價體系 激發人才創新動能
人才評價是人才發展的指揮棒,評價工作直接影響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9月27日至28日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繼今年5月的兩院院士大會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
@米哆
科學分類是人才評價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不同職業群體的成長規律、能力要求不同,需分類確定人才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
@小青椒
對于基礎研究人才而言,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對其評價要注重創新成果的質量,降低對數量的追求,鼓勵其勇于追求“從0到1”的創新突破;由于基礎研究周期漫長、研究過程難以評估觀測、研究成果難以預期且無法直接產生經濟收益,更適合采用小同行評議方式。
@啦啦愛迷糊
創新價值有高低,能力有顯隱,貢獻有大小,人才層次不同,各評價要素的標準水平不同。當前對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評價標準界定,要站在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時代背景考慮,強調國際可比性、國際競爭性。
@Nan
科技領軍人才不僅要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而且要為培養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貢獻,對其評價要具有國際視野,引入國際標準,邀請國際一流同行專家,讓真正看得懂的人才評價一流人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評價,要考查其在某一領域范圍內是否有較高的能力顯示度,引導其緊跟國際科技發展前沿,鼓勵其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并嶄露頭角。
@starrynight
根據人才評價目的的不同,可以簡要將人才分為四類:一是職業能力水平,二是擇優培養,三是獎勵性或榮譽性人才評價,四是組織內基于崗位績效的人才評價。
@三斤羊肉
當前政府相關部門主導或參與的人才評價常與資源配置掛鉤。為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很多人不得不投身于資源爭奪中。由此,人才評價演變成為人才管理的主要手段,資源分配成為人才評價的最終目的,人才評價的漣漪效應讓科研人才競爭更為激烈、科研氛圍更加浮躁。只有平衡組織內外的人才評價,根據評價目的科學設置各評價要素的占比,才能回歸人才評價的“初心”。
翻轉君
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開啟了新一輪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大幕,也必將推動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邁向“深水區”,不斷攻堅克難,切實落實人才評價的創新價值、能力、貢獻導向,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筑堅實的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