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因為底層邏輯在面臨變化的時候,能夠應用到新的變化之中,會產生出新的方法論。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表示的話是這樣:底層邏輯+環境變量=方法論。
如果說只掌握各行各業的“干貨”(方法論),那只是“授人以魚”,只要環境出現任何變化,“干貨”就不再適用。但如果掌握的是底層邏輯,那就是“授人以漁”,你可以通過不變的底層邏輯,推演出順應時勢的方法論。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層邏輯,只有探尋到了萬變中的不變,才能動態地、持續地看清事物的本質。
《底層邏輯》一書分享了5種底層邏輯: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每種底層邏輯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型。
能和態度。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它是確定的。學習知識的方法簡單直接:通過記憶。但是,知識是有邊界的,甚至是有保質期的。很多人邁出校門的第二天,估計已經把知識忘了一半。
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為你知道,但如果沒做過,就永遠不會真知道的事情。技能之所以叫技能,就是除了“學”,更要“習”。很多你想要的技能,溝通、談判、寫作、管理等等,都需要練習。
除了知識和技能,還有態度。你覺得世界是友善的,還是充滿惡意的?商業利益是滿足客戶的順帶結果,還是說滿足客戶是獲得商業利益的一種手段?態度就是你選擇用來看待這個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鏡。
最難學的,就是態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門,無論外人如何呼喊、沖撞,這扇門始終只能從里面打開。態度,是自己“心”的選擇。
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我覺得對我今天的幫助,態度大于50%,技能大概30%,知識只有不到20%。

所以,關于個體進化,我希望你記住的底層邏輯是:
1.不要把知識當技能學。很多實戰主義者,拒絕學習知識,忽視前人思考,結果就只能是自己發明輪子。我們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斷進步。
2.不要把技能當知識學。很多理論主義者,渴望知識,卻忽略練習。千萬別忘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3.我們能學習的,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用腦學習知識,用手學習技能,用心學習態度。
底層邏輯來源于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后的不變。底層邏輯并不局限于商業世界。希望你可以在看到千變萬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態平靜、不焦慮,能夠通過“底層邏輯+環境變量”不斷創造新的方法論,看透世界的底牌,始終如魚得水。

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管理者要有勇氣逆流而上,將目前不確定的因素看作成功路上的磨煉,把克服種種困難的經歷作為一種熔爐體驗。

這是一本數據可視化的入門圖書,也是干貨滿滿的實用指南和工具書,書中列舉了2個問題、3項準備工作、4個核心步驟、20多種關鍵圖表類型、300余張實際案例圖表,手把手教你制作清晰明了、簡潔有力的好圖表,讓你成為圖表高手和數據可視化專家,提升你的職業技能和職場競爭力。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相信通過更加有效的管理和道德領導,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與多彩。對于那些有幸跟隨他學習的人來說,他的課堂就是傳奇。對于德魯克來說,教室則是他的布道場。他在那里思考,并分享他激勵人心和具有原創性的思想。

本書作者基于近20年的人才管理實踐,對定義高潛人才以及高潛人才項目的設計、實施和評估進行了系統性論述,并提出了極具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幫助企業高管和人力資源部門深入了解如何運用高潛人才項目培養下一代領導者。

本書整理了亞馬遜自1994年創立至2020年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事件,同時配合貝佐斯給股東的信的內容,加上作者的點評,是目前國內外市場上少見的比較詳實地記錄亞馬遜發展歷程的作品,具有長久的管理參考以及企業研究參考的價值。

隨著時代變遷,公關危機的本質也發生了改變!為什么一封同樣的道歉函,有的企業就被大眾嘲諷,而有的就被大眾稱贊?本書在恰到好處的時間,深度探討了在這個憤怒文化和隨叫隨到的悔悟時代的“道歉”心理學,也揭示了所有人用來逃避、重組和轉移注意力的技巧和策略,并為企業和組織提供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