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花 程瀟霞
作者簡介:向金花(1991— ),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老年服務。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0799)。
摘 要: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老年服務人才培養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關鍵一環。國外主要是擁有完善的老年服務人才培養體系來培養人才,從系統的、多方面的服務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制定適合本國的培訓方法。國內學者也從人才供需問題和培養現狀方面進行分析,指出目前老年服務人才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規范,專業教師不充足和招生就業形式不樂觀等問題。同時也提出政府要出臺鼓勵行業發展的政策,學校應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市場應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的措施。最后,在綜述的基礎上對以往的研究做出總體性評價,并對新的研究做出展望。
關鍵詞:老年服務;人口老齡化;人才培養
目前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老年服務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服務人才的培養問題成為問題的焦點。國內外學者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時從政府、社會和院校方面進行了積極探討,對老年服務問題尤為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學者開始關注老年服務人才培養問題,從人才培訓體系、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國外研究現狀
其他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比我國早,其老年產業發展相對完善,在老年服務人才培養方面經驗相對豐富,筆者對以往的研究梳理如下。
(一)老年服務人才培訓體系的研究
其他國家的學院設有本科層次的社會福利士專業和專科層次的介護福利士專業,趙雅恒指出日本的老年服務人才培養中既學習常見的老年疾病,也學習老年心理學去幫助老人做心理疏通,從多方面進行人才培養,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養老服務。澳大利亞擁有根據不同層次的人才設計的人才培養體系,其高級養老護理員既要學習基礎護理技能,還要學習急救處理、康復治療、心理疏通等知識。
(二)老年服務人才培訓內容的研究
王莎等指出德國的老年服務核心焦點是人文關懷,它貫穿于培訓全過程,著重關注被培訓人員的責任意識和獨立意識。趙雅恒指出日本根據各校特色設置多樣化的課程成為其老年服務教育的優勢,其中培訓課程包括社會福祉、心理疏通和醫學保健等內容。澳大利亞在培訓過程中重視人文關懷意識的引導,以此來增加受培訓人員的人文關懷素質和技能。
(三)老年服務人才培訓方法的研究
各國主要運用理論和事件相結合的方法來培訓老年服務人才。日本利用老年服務人員數量多的這一優勢,集中培養專業護士,通過增加各層次的人才之間的合作來提高服務質量。趙雅恒發現德國實行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培養模式,學生既要學習理論又要在養老機構進行實踐學習。澳大利亞運用問答的方式來提高受訓人員的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同時又能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梁衛平發現英國學校的受訓人員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照顧患病的“老人”來增加其團隊協作能力和實踐技能。
(四)老年服務人才服務內容的研究
其他國家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其養老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標準化程度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國通過研發老年產品、出臺相關政策,振興老齡產業,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同時,其他國家通過出臺有關老年人福利的法律政策來確保老年人特有的法律地位,使養老政策的具體實施有制度保障。國家對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服務進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長期護理、社會活動等。
二、國內研究現狀
目前,我日益突出養老問題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同時,老年服務行業人才不足也成為國內學者探討的熱點。根據現有的養老問題,各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
(一)老年服務人才供需問題的研究
目前我國正處于深度老齡化階段,老年服務業面臨老年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從業人員嚴重不足,專業人才缺乏,工作環境差的問題。老年服務業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的是充足且優質的人才,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才供需不平衡。2020年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共同發布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4063萬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18.3%。按照國際標準一位養老護理員照顧3位失能老人來看,目前需要1354萬養老服務人才。張曉峰認為我們人才流失嚴重和專業人才缺乏導致人才供需矛盾問題突出。同時孫華也指出政府政策出臺的不全面、扶持力度不大也是導致人才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老年服務人才培養現狀問題的研究
2016年國家出示文件強調學校開設老年服務專業要與市場的需求相匹配,以此來發揮帶動市場的作用。由此一些國家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陸續增設研究老年問題的專業,同時,一些職業院校也相繼開設和老年服務相關的技能型專業。1999年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分別第一次招收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到2020年初,全國有150余所高等職業學校開辦了與養老相關的專業,老年服務人才培養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同時,全國各地也開始加強對一線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如各家政公司開始對老年服務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并頒發職業證書。王莎等認為,目前老年服務的中高端人才較少,主要集中在一線人才的培養,本科院校并未開設專業性強的老年服務專業,只開設了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等相關專業,培養體系需要改善。
(三)我國老年服務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
孫穎心,張開荊認為現有學校對市場分析不夠清晰,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王行賓認為課程設置不規范,專業課程雜亂,是導致人才培養目標不能實現的原因之一。各院校根據本校優勢,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老年服務專業,這也加劇課程設置不規范。于濤,黃加成認為老年服務人員培訓缺乏相關的專業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只能尋找相關材料來當教材使用,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把握學習的重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是實操性強的專業,需要老師擁有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在教學中,為了解決教師技能缺乏這一問題,很多學校安排老師去養老企業實踐學習,同時也請該領域的一些專家來學校講課。雖然這個方法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老師往往受到學校工作的影響不能達到實踐鍛煉的目的。招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目前老年服務人才缺口雖然大,但社會對該專業存在偏見,同時行業工資普遍不高,工作內容復雜,職業發展具有局限性,所以報考該專業的人較少,就算有少數學生報考,畢業后繼續從事該行業的人寥寥可數。
(四)老年服務人才培養對策的研究
針對現階段老年服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一些學者提出了一些建議。王建民認為人才培養體系亟需建立,特別是完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系統;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老年服務人才的培養;教學內容緊跟市場需求。劉記紅認為政府應該出臺相關職業培訓制度,來保證人才的供給。張國海等從老年人需求出發,建議用多樣的培訓方式,采用適應市場需求的老年服務人才培養方式。黃加成認為政府應該出臺政策,增強老年服務業之間的信息互通,創造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
三、結語
綜上可見,各國都重視老年服務人才的培養。國外在該領域研究較早,成果較多,對我國老年服務人才培養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是我國養老問題比較復雜,需要學者們根據國情探索適合本國的對策。經過近來研究,我國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對于老年服務從業人員的現狀和問題的分析較少,缺乏實證調研數據,其對策建議實際操作難,不能從源頭上解決現有問題。老年服務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真正有效的解決現有問題,如政府在人口老齡化問題中應該起主導作用,企業應積極探索產業發展道路,學校應該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莎,何國平,姚菊琴,等.健康服務業與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07):1767-1769.
[2]趙雅恒.“校中企”背景下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傳播力研究,2020,4(15):166-167.
[3]孫穎心,張開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12):1576-1577.
[4]郭麗君,鮑勇,黃春玉,張瑾,王海燕.中國養老人才隊伍培養體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4):3576-3581.
[5]劉芳銘.關于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學園,2019,12(11):117-119.
[6]王天鑫,韓俊江.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稅務與經濟,2018(06):52-57.
其他作者簡介:程瀟霞(2001— ),女,漢族,浙江嘉興人。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