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佳妮 王欣悅 王佳雯 姜楠



作者簡介:蒲佳妮(2000— ),女,漢族,四川成都人。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基金項目:創新創業項目“在線教育助力教育行業優化升級——基于疫情背景下”年度:2020年—2021年(項目編號:202010183X056)
摘 要:受疫情影響,線下正規學校教育被迫改成線上教育模式。原來的線上民營教育只是作為線下正規學校教育的補充,而現在所有課程改到線上。這無疑對線上民營教育和線上正規學校教育形成了對比。本文針對此問題,分析了在線教育對整個教育行業的影響,如何影響以及未來能有多大程度影響的問題。
關鍵詞:在線教育;產業升級;發展趨勢
2020年,不少行業都受大環境的影響,但在線教育行業卻抓住機會飛速發展。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融資額高達千億,約為教育行業總融資額近九成。在線教育不僅被資本市場看好,更是借助疫情外力全面改革升級,O2O、B2B等模式逐漸興起,AI技術廣泛應用,科技滲透每個環節,線上線下雙開花。在線教育正猶如高陽,冉冉上升。
在線教育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800億元,付費用戶規模超2億人。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如圖1),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約4003.8億元,同比增長24.1%,一方面,疫情對需求剛性的K12線上教培產生正向影響,另一方面,職業教育、高等學歷教育受招錄考試推遲、留學受阻等影響,線上培訓市場規模增長受限,總體看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增速可能放緩。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828.6億元,同比增長20.6%。從付費用戶規模看,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用戶付費意愿逐漸提升,疫情進一步加速用戶認知,2021 年在線教育付費用戶規模或達2.28億人,同比增長17.1%。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在線教育效果及優勢越發突出,逐漸收獲學生及家長的青睞。
一、生產要素全面升級
(1)規模:2020年疫情外生沖擊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5.5%至2573億元,整體線上化率為23-25%。
(2)利潤: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呈現高融資額景象,累計融資金額1034億元,但其中80%的資本都流入了頭部的五家公司,馬太效應明顯。在線素質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升溫,二、三線城市也在不斷崛起,更多地區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在增加,這就給在線教育公司創造了突破點。
(3)上市情況:近兩年,在線教育行業進入到證券化階段,各大公司開始密集赴美上市,如跟誰學、網易有道等。而在A股,隨民促法獲通過、A股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出現了首例職業教育公司IPO上市案例,教育資產證券化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4)產業鏈:我國的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先后經歷了數字化教育、互聯網+教育、移動+教育、智能+教育等發展階段。目前在線教育已經建立起技術支持-內容供應-平臺-分發推廣四大環節的產業結構。隨著最近大熱的ToB模式興起,教育產業鏈中游的內容供應商與平臺聯系緊密,兩者互相延伸,最終將相互融合。不管是學校建立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還是各大平臺推出屬于自己的優質內容,亦或頭部培訓機構集中化,產業鏈的簡化升級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現有教育商業模式分析
根據我們對各個模式的研究與分析(如表1),我們能夠得到以下的結論:
(1)相比于純粹的傳統教育與純粹的在線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教育行)業發展的當下是最為盈利的一種模式。
(2)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在未來相比于傳統教育模式,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預計2020年行業規模將會進一步增長。
(3)在線教育行業競爭激烈,模式與產品有著一定程度的同質化。雖然未來在線教育市場廣闊,但企業需要創新盈利模式、產品以及授課方式等,來為自己企業生存爭得一席之地。
三、細分行業發展趨勢
由于受全球當前大環境的影響,掀起一股在線教育熱潮(如表3),這當然引起了教育行業的巨大變動。首當其沖的變化是數萬線下機構的集體線上化,但考慮到不同教育產品的特性,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將教學環節進行100%的線上復制。而對于不同教育領域的不同機構來說,經此一“疫”,加快了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的培訓模式轉型與產業優化自省。
基于對目標客戶學齡的劃分,我們分析了教育市場目前較為熱門的幾個教育領域,探究其在線上教育浪潮對教育產業的沖擊下該如何華麗轉型。
(1)學前教育:目前針對0-3歲兒童的早教行業市場較小,早教產品滲透率、參培率仍有待提升。然而80后、90后家長接受教育程度變高,對于孩子的學前教育越加重視,疫情的影響更使在線早教市場萌發了新的生機,早教類APP、培訓機構紛紛加強線上供給。然而這在AI技術、5G技術的逐漸普及下,對網絡學前教育的運營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別為:①AI+教育模式爆發。AI+技術趨于成熟,大數據對兒童行為及心理預測提供重要技術支持。②O2O模式未來可期。當前早教市場各線城市參培率差距明顯,一二線城市明顯高于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頭部企業應深入下沉市場,充分結合國內三四線城市特點,線上、線下市場兩頭抓,根據自身企業特點靈活引流,吸引顧客。
(2)K12教育:K12教育具有基礎性、全面性的特點。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又要注重學生的品德養成與能力發展。K12教育市場龐大,是眾多教育領域中最占投融資優勢的市場。在疫情影響下,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傳統線下課堂轉變為線上教育。然而目前的在線教育模式只是把面授式的教學搬到了線上,這種在線教學的形態只是短期需求,而不是中小學的長期實際需求,這也給了K12教育企業結構轉型的啟示。轉型方法:①新型課程實施方式。未來,學生們可以在網絡上學習課程知識性的部分,在線下課堂完成解決實際問題的師生互動、探究學習等學習部分。②減少教師機械化工作,注重“育人”教育。利用智能技術,能大量減少教師進行低效率的重復性勞動的時間,從而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經驗傳授和思維引導。③轉變獲取知識的途徑。未來的學習是一種虛實融合的學習形態,學校與老師形象不再單一,學習途徑多元化。學習的場合將不再局限于有形場地、學習形態是多樣化的。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面向的群體的系統化和專業性更強。受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的實施給大學高等教育提供了一條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思路可分為:①大學辦學空間的智能化。未來的教育服務空間將是實體空間和網絡空間融為一體。在實體空間里,有學伴、家長、專家、教師;在網絡空間里,有更好的交互工具、數據處理工具、知識建構工具、權威的學習資源等等。②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型大學。以美國Minerva大學為例,打破大學圍墻,線上教育使學生不受地域限制;同時實現大學社會化,學校圖書館服務、實踐公共服務等外包,打造基于未來5G技術發展的創新型大學。
(4)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實踐性強,以就業為導向,多元化市場化,覆蓋面廣泛。目前行業空間廣闊,玩家眾多,但不夠集中,具有長尾效應。疫情下線上平臺很多人共享教育資源,為在線職業教育的未來提供新的可能。具體方法為:①發展線上教學與線下實訓結合的混合類教育模式。一部分內容采用直播或者微課進行理論教學,另一方面建立仿真的實驗室等職業教育相關的實訓基地,通過訓練與實操來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②搭建“淘寶式”大型互動社區,打破線下求學壁壘,降低某些行業技能的教學資格門檻,實現各職業教學互融互通。
四、結語
綜上所述,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各有其優缺點且互補性較強,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矛盾的沖突融合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未來教育模式線上教育不會缺席,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線上教育的規模會不斷擴大,直到線上與線下兩種模式達到一種平衡。在線教育產業的不斷變化革新也將是持續性的,并且對教育行業的意義與影響十分深遠。
參考文獻:
[1]胡雯.萬億級在線教育市場依然有極大發展潛力[J].中國對外貿易,2020(0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