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娟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0)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面簡稱新思想),是引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偉大思想。用這一重大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全面推動新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下面簡稱“三進”),是當前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頭等重要的大事。思政課教師要做好這項重大工作,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加強理論素養,切實增強理論自信。
理論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對實踐的系統化,作為主體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理論是主體生存和發展的深層結構,是主體自立于文明體系的基礎。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科學理論催生堅定自信。“一個民族如果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個國家要取得長遠發展,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自信”[1]。理論自信,是指:主體對自己所主張、堅持和創造的理論所具有的價值功能與實踐效能的信念、信心和信仰的總和。[2]當代中國的理論自信,指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充分信任與堅定信心,更是指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和精神標志。[2]對新思想的理論自信,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肩負著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歷史重任,對推進新思想“三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理論自信。
觀世界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偉大的思想指引前行,偉大的思想是國家的靈魂和精神脊梁,是國家建設的指路明燈。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斗。思政課教師只有從內心深處認同、信仰這一偉大思想,樹立對馬克思主義、對新思想的理論自信,掌握其精髓和實質,才能把理論講活、講深、講透,思政課堂才能有靈魂的感染力和真理的說服力。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3]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用新思想鑄魂育人的歷史使命。思政課教師只有真正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將新思想讀懂弄通做實,樹立堅定的理論自信,并用自身的理論自信去打動學生、說服學生,才能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對新思想的理解和信心。同樣,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先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才能以自身的政治信仰去影響學生的政治信仰。
思政課教師理論自信是講好思政課的真理支撐,思政課教師理論自信是學生理論自覺的重要前提。思政課教師樹立了對馬克思主義、對新思想的理論自信,才能真正將新思想進思政課教材;思政課教師具備理論自信,才能把握住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總體要求,遵循思政教育和大學生成長的規律,在思政課堂上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增強對新思想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認同;思政課教師具備理論自信,才能積極推動新思想入腦入心,才能貫徹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思政課教師理論自信,是推進新思想“三進”工作的關鍵點。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正迅速壯大。整體來看,思政課教師大多數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強的責任心、使命感。但面對各種思潮的沖擊和時代利益的驅動,部分思政課教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理論自信缺失問題。
當前,面對各種思潮的沖擊和時代利益的驅動:部分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逐漸迷失,馬克思主義信仰正漸漸淡化。有的甚至不再相信共產主義、不再相信社會主義,卻信奉拜金主義、信奉個人實用主義,更談不上教書育人;部分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逐漸旁落,有的思政課教師只將個人理想設計得很好,認為思政課是“副科”,是可有可無的課程,這就直接削弱了當代大學生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一個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政課教師,其內心世界卻同馬克思主義理論日益疏離,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已然弱化,又何來的理論自信?這樣的思政課教師“心猿意馬”,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政治信仰。
思政課教師理論自信,必須具備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成果的基本功。如果教師自己都沒有讀懂、吃透理論,面對學生的困惑和疑難,就無法答復學生。現階段一些教師很少閱讀重大理論成果,即使讀過也是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閱讀理論成果的時代已經過去,當代大學生需要的是網絡“快餐”文化;思政課教師理論自信,還需要教師在讀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同時,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創新。現實的情況是,部分教師拘泥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創新發展做得遠遠不夠,無法運用理論對現實社會的發展作出新的理論闡釋。長此以往,教師一旦面臨需要在理論層面做深入解析的問題時,理論儲備和創新能力便會捉襟見肘,無從解析,無法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理論的魅力,將引起學生對思政課的不重視和不滿意。
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研讀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并勇于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發展,才能自信地講授馬克思主義,才有底氣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但是,現實情況是,有些思政課教師在這方面做的就遠遠不夠。除此之外,有些教師職業意識淡薄,對教學不主動不積極,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淺嘗輒止,教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也聽得云里霧里;有些教師只滿足于基本的教學工作,不善于研究教學對象,不能做到根據學情特點開展思政課教學,也無法探索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有效方法;有些教師沒有積極開展思政課教學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無法用科研成果反哺思政課教學,推進教研相長;有些教師在思政課第一課堂之外,沒有延展第二課堂、網絡課堂、實踐課堂,無法深化思政課教育教學成效。這些都導致了教師教學底氣不足,不能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導致思政課教育教學效能不高。
直面上述各種問題,除了黨中央、國家做好頂層設計、學校高度重視并落實好思政課建設外,同樣重要的是,思政課教師自身應在“政治上堅定”“理論上清醒”“教學上自我‘革命’”,才能教育引導學生領悟新思想、貫徹新思想、宣傳新思想、實踐新思想,積極推進新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我是一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但我是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4]這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都必須深思和回答的問題。思政課教師只有思想上合格、政治上可靠,才能擔負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
思政課教師應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政治定力;思政課教師應有教學理想,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除了教師自身努力外,還需以提高政治素養為導向,對思政課教師進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使其在思想、政治、行動各方面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政課教師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方能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明辨是非,使學生在重大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新思想“三進”工作打好信仰的根基。
習近平指出,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育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5]思政課教師隊伍理論上清醒,是完成這一重要任務的保證。
思政課教師要在學懂弄通做實黨的重大理論思想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原原本本、認真研讀重大理論成果,經常參加教研室開展的專題學習與教學研討,透徹分析思政課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真學,達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真理的科學魅力和思政課的思想魅力,真正打動學生;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專題培訓、教材培訓、骨干教師培訓,通過各項培訓擴大理論視野,對國家前沿政治有更深刻的了解。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為新思想“三進”工作打好學理的基礎。
思政課教師在政治堅定和理論清醒的同時,還需加強教學自信,進行教學上的自我“革命”。教學上“革命”,就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通過思政課教學的積極探索、自我否定與教學反思,不斷超越自我,實現教學的完善與革新。思政課教師的教學“革命”,主要是思政課教學上的“革命”。
1.學懂弄通“立”課
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先“進教材”,也就是,思政課教師自己得首先學懂弄通新思想。要把新思想與思政課教材有機地結合,合理利用本校或他校的思政課線上教學資源庫,堅持與時俱進,經常更新教案,修改教學課件,讓思政課更有時代感、吸引力和生命力,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新思想的精神實質。
2.調研培訓“實”課
思政課教師積極主動參加暑期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班,和本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教研部組織的思政課考察調研。通過考察調研,對職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思考,助于打好新思想“三進”的基礎。
3.教改創新“金”課
思政課教師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工作,開展思政課公開課,參與思政課教師的聽課、評課,并善于研究教學對象,根據學情特點開展思政課教學,不斷加強教學反思;積極申報各級思政課教學改革精品項目,探索翻轉課堂、思政課信息化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與教學效益的提升;以新媒體為課堂教學載體,充分利用圖片、視頻、音樂、故事、案例等,綜合運用學習通、課堂派、藍墨云、PPT 課件、微信等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加強課堂互動,增強新思想學習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積極開設新思想選擇性必修課程,進一步推進新思想“三進”。
4.科研聯動“深”課
積極研究新思想,申報關于新思想的研究課題,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深入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依托名師工作室、研究中心等平臺,加強對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研究;通過積極推進教研相長,深入開展新思想“三進”研究,反哺思政課教學。
5.社團實踐“展”課
思政課教師需通過精湛的教學業務能力將書面上的教材理論體系轉化為生動的課堂話語體系,深入推進新思想進學生頭腦;此外,還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組織、帶隊或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去感染當代大學生。通過擔任班主任或導師,或指導讀書社、辯論社等學生社團,持續開展第二課堂、網絡課堂、實踐課堂等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樹立家國情懷,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
6.社會服務“廣”課
積極參加新思想“三進”工作研討會或新思想的宣講,并將新思想“三進”教學經驗或新思想“三進”研究成果作分享,通過分享與交流,進一步深化新思想“三進”教科研研究,增強教學自信,反哺思政課教學,為教學上的自我革命與創新發展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