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榮,孟慶新
(1.佳木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2.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創新和創業,尤其是對大學生創業高度重視,也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支持政策。這是因為創新創業既是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有效途徑。而“雙創”的提出,更是為大學生創業創造了良好契機。不過,由于部分高校在對大學生的創業人格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大學生創業人格存在缺陷,難以充分利用“雙創”機會進行有效創業。
“雙創”實際上是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標志著我國對創業創新的高度重視。而且在2018年9月,國務院更是發布了《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意味著我國已經將“雙創”作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任務[1]。“雙創”是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民主化的充分體現,是充分、合理利用我國人民群眾知識力量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要理解創業人格,那么就需要先明確什么是人格。那么,什么是人格呢?根據相關的解釋,人格的概念起源于希臘語Persona,原意是指人所戴的面具,后來引申為人格的意思。具體而言,人格是思想、情感、行為的綜合。因此,創業人格,就是人在創業這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創業人格主要涉及到了價值觀、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心理情緒等等多個方面。對于大學生而言,形成健全的創業人格,有助于提升創業活動的成功率[2]。
創業人格實際上就是指在創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與非創業者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健全、良好創業人格的創業者,才能在創業過程中抓準機遇、全面控制、努力奮斗并獲得創業成功。反之,創業人格不健全或缺失的創業者,很容易因為種種因素影響而無法實現創業目標。通常來說,創業人格主要包括大膽冒險的行事風格、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非凡的管理能力三方面。如果要細分的話,那么每一方面都包含有大量各種人格特征,例如大膽冒險的行事風格包括創新精神、拼搏精神、冒險精神、樂觀精神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則包括認真、負責、積極等特質,而非凡的管理能力則包括了管理才能、應急能力、風險把控能力等[3]。
創業人格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對于不同的人而言,其所具備的創業人格是不同的,這種千差萬別的創業人格,體現出來了四個方面的普遍性特征。
獨特性。創業人格人人不同,對于大學生而言,一個班級的學生會擁有不同的創業人格,一個宿舍的學生也會擁有不同的創業人格。也就是說,每個學生的創業人格都具有獨特性,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這種獨特性,也增加了創業人格教育的難度,因為不同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教師想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對應進行創業人格教育,是非常困難的[4]。
綜合性。每個學生的創業人格各不相同,但是從創業人格的構成上來說,又是差不多的,將不同方面的內容綜合起來,形成了創業人格。由于創業人格具有綜合性,因此當各種構成因素相互平衡,那么這個人的創業人格就是穩定健康的,而一旦某些方面的因素打破平衡,那么創業人格就會出現問題。
功能性。創業人格具有明確的功能性,換句話說,不同類型的創業人格,會表現不同的作用,取得不同的成果。比如沉穩性創業人格,在創業中遇事冷靜,謀定而后動。而激進型的創業人格,往往辦事考慮不夠全面,風險較大。
發展性。創業人格是可以發展的,對于大學生而言,創業人格并非與生俱來,很多方面都是后天發展的。而且通過創業人格教育,還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創業人格進一步發展。由于具備可發展性,因此即便大學生目前的創業人格存在問題,那么也可以通過合理的教育手段實現改變。
雖然創業人格是大學生創業應當具備的關鍵人格,但還有部分高校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因此,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中缺乏創業人格培養相關內容的情況極為常見。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因為部分高校沒有對創業人格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其重要性,使其無法進入到創業教育體系中來。毫無疑問,這將嚴重影響高校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5]。
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的問題除了學校的不夠重視外,大學生自身也不夠重視。一方面,部分大學生沒有意識到創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想在畢業后找個工作安穩下來。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錯誤地認為創業應當以創新的觀點和實踐為核心,創業人格可有可無,從而沒有對自身創業人格的培養足夠重視。另外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下,部分大學生的思想在文化大融合過程中受到影響而有所偏差,出現了創業價值觀不端正等問題。
大學生創業人格的培養需要健全、完善、系統、規范的教育體系做基礎與后盾,否則極容易陷入混亂。就目前來看,我國許多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都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在借鑒先進理念與經驗的情況下得以快速發展,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的來說,高校創業教育體系還存在諸多缺陷,包括制度、結構、課程、教學、管理、實踐等,這也是創業人格培養相關內容還沒有被徹底納入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原因。如此一來,高校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在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方面更是不盡人意。
隨著“雙創”的提出,高校在展開創業人格培養活動時應當將其與“雙創”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養成健全、良好創業人格的同時,進一步理解“雙創”內容與內涵。只有這樣,大學生所形成的創業人格才能充分契合“雙創”背景,幫助大學生在“雙創”時代更好地進行創新創業。然而部分高校只是將“雙創”作為簡單的背景,沒有將其充分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導致教學活動與“雙創”存在一定的脫節,嚴重阻礙了學生在“雙創”背景下的有效創業。
在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過程中,外界環境因素對培養結果的影響非常大,其中的負面影響會阻礙大學生健全、良好創業人格的形成。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包括兩方面,也就是社會方面和家庭方面。從社會的層面來看,雖然當前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在實踐上依舊還存在一定不足,這種國家支持的不到位使部分學生產生了退卻的心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當前我國市場較為混亂,很多企業為了牟取利益完全不顧職業道德和素養,甚至不惜觸犯國家法律。而國家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在這方面的監管存在缺陷。這種現象使得部分學生產生了錯誤的價值觀念,從而導致高校創業人格培養工作難以正常進行。而從家庭的層面來看,家長向學生灌輸錯誤、偏差的價值觀念,或者家長不支持學生創業,都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人格的有效培養[6]。
針對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創業人格問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形成清楚的認識,既要認識到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也要明確這些問題對學生創業人格形成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開展創業人格教育,構建一個良好的教育模式,推動大學生創業人格的不斷發展。
高校創業人格培養活動的有效展開,首先需要高校從意識上對其加以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投入足夠的資源到其中。因此高校應當將創業人格培養納入到創業教育體系之中,同時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甚至專業課程教育之中。唯有如此,創業人格培養工作才能真正立足于高校教育之中,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當然,高校還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形成正確、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將創業人格培養植入到其思想深處。這樣可以確保教師認真、積極、負責地展開創業人格培養相關工作。另外,對創業人格培養的重視應當不僅僅體現在高校及教師身上,更要體現在大學生身上。高校應當通過課程教學、校園文化打造等方面,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念,讓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對自身創業人格進行培養。
創業教育體系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的有效保障。因此,高校應當著重完善其體系構建。首先,高校需要對創業教育課程進行全面優化,其中既包括課程內容的調整,也包括課程設置的調節。在課程內容方面,人格培養應當滲透到教材之中,同時教師也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對此進行重點講解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和理解創業人格。而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創業人格培養課程時長,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來展開相應教學[7]。其次,高校需要極強師資力量建設。實際上,教師隊伍是創業人格培養乃至整個創業教育活動的重要引導者,其綜合素養會在很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針對當前教師在專業知識、頑強意志、樂觀心態、創新精神、創業實踐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高校必須通過培訓、實習、進修等方式對其進行培養,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充分勝任其工作。最后則需要對創業管理體系加以完善,尤其是在創業實踐管理,高校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與社會中的相關機構、企業、力量等進行聯系與合作,盡可能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機會。畢竟創業人格的培養是以實踐為核心的,如果完全通過理論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人格,那么最終成效必然難以令人滿意。
在“雙創”視野下,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不可能獨立于“雙創”而存在,因此各高校需要將“雙創”充分融入到創業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大學生形成符合“雙創”需求的創業人格。“雙創”強調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一種積極的、獨立的、自主的、創新的創業形式。因此在進行創業人格培養時,應當從這幾方面進行重點強化。也就是說,創新教育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的主導模式,而是以熏陶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形成自主的創業觀念。換句話說,高校不能再直接為所有學生指明創業的具體形式,而是要為其提供相應的輔助和參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實踐,從而使其養成符合“雙創”背景的自主、創新、積極、獨立化的創業人格。
良好的自我意識,是創業人格形成的基礎,大學生只有能夠充分清楚地認識自己,那么才能在創業中增大成功的幾率。因此,在創業人格培養中,就需要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第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要形成自我意識,進行自我剖析是最為基本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自我剖析就是對自身進行分析,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就要明白自身的優勢長處,也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對自己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認知。第二,要引導學生做自己。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做自己。盲從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并不少見,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一些行為屬于盲從,并不是自己想做,而是看別人在做,自己也跟著一起做,沒有做出自己真正的選擇。因此,創業人格的培養,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引導,讓大學生學會做自己,自己思考,自己決定,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展開活動,不盲從,不跟隨。
創業人格的培養,首先應該從思想上對學生展開教育,通過思想教育來端正大學生的思想理念,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自律性。因此可以將思政教育和創業人格培養結合起來,構建一個創業思想教育的環節,將其作為創業人格培養的其中一環。具體來說,一方面需要在思政教育中滲透創業人格的相關內容,目前高校普遍開設了專門的思政課程,因此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可以達成協助,在思政課堂上融入創業人格相關的一些內容,并以此來設置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內容,也就是要從自律這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另一個方面,需要在創業人格培養中融入思想教育,可以邀請思政教師擔任創業人格培養的思想導師,對大學生進行自律思想方面的教育,逐步改善當前大學生自律性不強的問題,讓大學生形成嚴格的自律意識和素養,推動創業人格形成與發展。
心理情緒穩定性,對于創業人格的形成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進行創業人格培養時,就要對大學生的心理情緒加強教育引導,提高大學生心理情緒的穩定性。比如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就認為:人應該“無驚”。這里的無驚,就是指面對任何變化和情況,情緒都不應該出現太大的反應。王蒙對于老子“無驚”思想的理解,則認為應該從“大驚”到“小驚”,之后再到“無驚”。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就需要貫徹老子“無驚”的思想,依照王蒙從大到小再到無的順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首先,可以通過一些“刺激性”的素材或是場景,來對大學生的心理情緒進行激發,看一看大學生目前的心理情緒水平到底在什么層次。其次,在確定了學生的心理情緒水平層次之后,便可以通過一系列實踐性的策略,來磨練學生的心理情緒,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情緒實現控制。比如,VR虛擬場景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通過VR創設一些能夠產生較大情緒波動的場景,讓學生沉浸到這些場景中進行體驗感受,慢慢磨練心理情緒。長時間下來,學生的心理情緒穩定性自然就可以得到提高了。
為了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業人格,還需要做好壓力容忍性的強化鍛煉。根據大量人格失衡的案例可以發現,大部分人格失衡的案例,都是因為承受不住壓力導致的。所以,在創業人格培養中,就必須要關注壓力容忍性的鍛煉培養。具體而言,首先要教會大學生正確面對壓力。壓力無處不在,形式各異,可以通過一些直接的壓力訓練法適當給大學生施加一些壓力,讓他們學會正確面對壓力,理解壓力。其次,可以通過適當的壓力訓練,設置一些壓力實踐任務,讓大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增強面對壓力和處理壓力的能力。最后,還可以通過適當的社會實踐,讓大學生感受來自社會的壓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壓力容忍性。
良好的創業環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念,進而促進創業人格的有效培養。總的來說,創業環境的改善可以從社會層面及家庭層面展開。從社會層面來講,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和監管作用,對當前的經濟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同時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對各企業及創業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從而營造良好的創業社會環境。而從家庭的角度來看,政府、社會及學校都應當依靠自身影響力對家庭教育進行良性滲透,從而防止糟糕的家庭教育使學生產生錯誤的創業價值觀念。另外,各位家長也應當對創業進行全面了解,在改善自身教育方式的同時,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不能對孩子創業進行無端的、惡劣的干擾和阻撓。
“雙創”的提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暴露出了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創業的正常、高效展開。本文從全面重視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加強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強化創業人格培養與“雙創”的聯系、積極營造良好創業環境等方面,對強化“雙創”視野下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的策略進行了簡單研究,以期促進“雙創”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有效落實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