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龍
嗩吶雙簧木管樂器,公元3世紀,從東歐、西亞,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在幾千年的藝術發展中,嗩吶在我國進行了文化傳播和藝術改革,逐漸演化成我國的傳統民族樂器,在民間深受百姓喜歡。嗩吶獨特的音色,以及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使嗩吶在千年文化歷程中,傳承了下來。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嗩吶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并成為民間民俗活動中重要的樂器。據相關文獻記載,西晉嗩吶已在新疆地區可見;金、元時期,傳到中原地區;明代,民間、軍隊都已經有了嗩吶演奏。直到現在,嗩吶也是群眾最熟悉的民族樂器之一,在民間樂隊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常用于合奏,而且獨奏的時候也具有較強的的藝術表現力。在嗩吶的民族化發展進程中,數代民間藝人為嗩吶藝術發展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不僅將嗩吶作為自身陶冶情操的樂器,也成為了他們賣藝謀生的手段。因而,嗩吶也融入到了老百姓的心田之中,成為婚喪嫁娶,民俗活動中的主角兒,寄托了百姓的喜怒哀樂。在嗩吶的藝術發展中,民間藝人創作而成了很多經典且久為流傳的音樂作品,《百鳥朝鳳》就是其中一首最具影響力的嗩吶作品,代表了極高的藝術造詣。
嗩吶名曲《百鳥朝鳳》,是一首將嗩吶這種民族樂器的技巧和表現力發揮到極致的一首經典民間音樂作品。在這首音樂作品中,較為全面的呈現了嗩吶高超的演奏技巧,展現了生動的音色和意境。嗩吶曲《百鳥朝鳳》是對民間傳統音樂進行了多次加工、改編之后,才被搬上舞臺,錄入音樂史冊的。在民間流傳的嗩吶曲《百鳥朝鳳》,沒有嚴謹的結構,更多的是由藝人即興的發揮,其中,有對自然生活中大量聲音的模仿,如公雞啼鳴、鳥兒啾啾,甚至還有對母雞生蛋、小孩啼哭聲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后來,民間藝人任同祥在專業的音樂工作者的協助下,對原曲進行精剪、擴充、修改,是音樂旋律更加的工整,尤其是精彩的快板尾段的增加,讓樂曲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不僅將嗩吶高超的演奏技巧進行了一覽無余的展現,而且將嗩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也全面的呈現了出來。經過改編后的《百鳥朝鳳》,藝術特色更加鮮明,因而也獲得了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銀獎。后來,在改編基礎上,又對該曲進行了新的完善,使更多演奏技巧融入,樂句的擴充使得整個樂曲更加的流暢和完整,音樂表現力和審美意境也更加的突出。
此外,嗩吶曲《百鳥朝鳳》是一首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樂曲,通過對自然界各種鳥鳴聲生動的模仿,還有對“鳳凰”這種民族文化意象的塑造,既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審美情趣,也以嗩吶樂曲歌頌了群眾對黨的領袖的贊美和頌揚。嗩吶曲《百鳥朝鳳》用樂器的音響為聽眾呈現了一幅美麗和諧的自然畫卷,塑造了唯美的音樂意境,讓人流連忘返其中。其中,通過嗩吶演奏技巧有獨立的畫面,也有熱鬧的混合畫面,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充滿了豐富的藝術創造力和暢想力,既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又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嗩吶曲《百鳥朝鳳》用充滿鄉土氣息的藝術表達方式,為聽眾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審美中對自然美的深刻認知,對美好、和諧生態體系的向往。在今天工業化社會發展中,這種淳樸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的民族音樂,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嗩吶曲《百鳥朝鳳》全曲共由八個樂段組成,通過不同樂段的塑造,分別描繪了八個妙趣橫生的畫面。第一段:山雀啼曉。這是整個嗩吶曲的開頭引子部分,由一個獨立的樂句形成。散板,節奏自由,由一些排比性質的短小樂句組合而成,其中有對布谷鳥鳴叫的模仿,充分展示了山雀啼鳴的優美意境,也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自然和諧美妙的畫面;第二段:春回大地。該段樂曲的曲調素材來自于山東地區的民間音樂《抬花轎》,由四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這樣的結構安排,也是沿襲了我國民間音樂常用的旋律表達手法,使民俗音樂文化特色濃郁。在這一段樂曲中,注入了豐富多彩的鄉土氣息,形成了北方民族音樂曲調鮮明的風格特征。旋律粗獷而流暢,營造了非常歡快的氛圍,讓聽者情緒激昂,心曠神怡。描寫了勞動人民看到春回大地的和煦景色,心情歡快,對美好未來報以熱切的期望;第三段:鶯歌燕舞。這一樂段樂曲采用嗩吶豐富的技巧,來模仿了各種鳥類的鳴叫聲,在音樂旋律中加入了變化音,用七聲徽調式將黃鶯、春燕在枝頭、在空中歌唱飛舞的畫面生動的描繪了出來;第四段:林間嬉戲。這一樂段以短樂句為主,用活躍的句式,表達了百鳥嬉戲時的歡樂氣氛。調式變化豐富,音樂節奏更加的活潑,如同小鳥在林間自由的飛來飛去;第五段:百鳥朝鳳。該段樂曲通過高聲部演奏,對各種鳥鳴聲進行復雜的模仿,所以演奏難度較大,即興性也更強。因而,對于演奏者的專業水平和演奏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原有音樂旋律上加入了變化音、下滑音等裝飾性色彩的音符,以此來更好地表現和突出“百鳥朝鳳”的熱鬧畫面。第六段:歡樂歌舞。該一段用壓縮樂句的創作手法將兩個短句合為一個長句,低音聲部由徽音作為中心音展開旋律,演奏速度的改變使得情感不斷向前推進,其中采用了嗩吶的舌音演奏模仿了蟬鳴聲,一副悠然自得、歡喜美好的畫面被呈現出來;第七段:鳳凰展翅。這一樂段的樂曲速度進行了改變,速度變快,短句反復推進,呈現了熱鬧的音樂畫面,尤其是中聲部出現了三度疊置是我國民族音樂中較少見的創作方式,但是靈活的表演將情緒推到了極高點;第八段:并翅凌空。這一樂曲繼續了高潮的熱烈情緒,從上一樂段中進行的快板,進行了不同音的轉換,最后結束在了徽調。各種嗩吶演奏技巧的應用將全曲推向了高潮,達到了歡騰、熱烈的演奏效果,將“百鳥”受鳳凰的召喚,凌空展翅,交相和鳴的盛況生動的展現了出來。
嗩吶曲《百鳥朝鳳》整首樂曲的調式以民族風格濃郁的徽調為主,并且將徵調式貫穿于整個作品之中,進行了生動的音樂畫面塑造。例如,在第一部分的音樂旋律中,也就是全曲的引子部分是以散板進入音樂主題的,營造出了鮮活而充滿生機的氣氛。悠揚的旋律開啟了奠定整個音樂的基調,之后便是對各種鳥鳴聲的生動模仿,加入了裝飾音來修飾旋律。短倚音表達了歡快的樂曲氛圍,顫音則使音樂更生動,富有朝氣,將春天來臨的畫面進行了描繪,給人一派嶄新氣象的藝術體驗;再如,在樂曲的第二部分音樂旋律中,深刻的打造了樂曲的主題,音樂結構清晰,層次富有變化,情感的豐富,描繪了一幅愜意的自然景象。但是,嗩吶粗獷、奔放的演奏風格,也充分體現了北方民間音樂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特色。在此段的音樂旋律創作中,還借鑒了山東地區民間器樂《抬花轎》的曲調,并在原有的音樂旋律中,加入了變奏手法,以改變節拍的強弱關系,從而使樂曲的旋律更加輕松、歡快。快板的節奏,描繪了一幅和諧美好的清晨畫面。空氣清新,小鳥在枝頭歡叫,人們邁著輕快的步伐,面帶喜色來到田間,百鳥鳴叫的自然景色與人類的勞作合二為一,一幅欣欣向榮的溫馨畫面展現出來。
此外,到了樂曲的第三部分,嗩吶的演奏技巧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并且,充分發揮出了嗩吶的音色、音響等與眾不同的特色,模擬出了各種鳥鳴的獨特聲音,以百鳥齊鳴的音樂效果,描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熱鬧場面。尤其是一大段模仿鳥鳴的樂曲表演之后,便運用了特殊循環的換氣手法,把長音演奏技巧發揮到了極致。口腔內的余氣快速送出,鼻腔快速吸氣為肺部補充氣息支撐,以支持演奏不間斷的進行。音樂在結束時進入到了快板,突然的演奏加速,忽強忽弱的吹奏力度改變,也讓情緒越來越歡快、熱烈。高音區的停留將嗩吶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也將樂曲的氣氛推到了最高潮。
據相關文獻記載,我國在隋唐時期便產生了模仿鳥鳴的民間音樂表演,在唐朝時期所產生的《鳥歌萬歲樂》,以宮中所養的會學人說話的鸚鵡為歌舞創作載體,其中舞者頭戴鸚鳥冠,身穿紅色大袖服裝,配以模仿鳥聲的音樂,此歌舞在宮廷內盛行一時。因為,對皇帝的豐功偉績的贊美,所以借用了鳳凰來儀的如意象征。嗩吶在民間的發展中,民間藝人也充分利用了嗩吶的演奏技巧和豐富音色,模仿鳥鳴聲的特點,創作了一些用以模仿鳥鳴,表達吉祥歡快氣氛的嗩吶音樂作品,《百鳥朝鳳》就是最具盛名的一首。《百鳥朝鳳》與《鳥歌萬歲樂》有相近之處,但是表演的場合、審美需求不同。嗩吶曲《百鳥朝鳳》更要歸功于民間博大精深的藝術底蘊,將我國古代對鳥鳴聲的模仿音樂藝術回歸民間,通過對自然界中的鳥啼蟬鳴聲進行生動的模仿,還有人們生活、生產中聲音的豐富表現,使得嗩吶成為一種在民間各種場合中被廣泛應用的符合民族審美情趣的民族樂器。嗩吶曲《百鳥朝鳳》在民間曾經以多種形式存在,也會根據民間所辦的紅白喜事對演奏風格作出調整,那時的曲名有《高頭贊》《全家福》《百鳥爭鳴》等,但是其中都有對鳥鳴聲的模仿,雖然不同地區有所區別,但是樂曲大多反映了明快、熱情的生活氣氛,這是民族審美風格的傳承。嗩吶曲《百鳥朝鳳》經歷了從宮廷轉向民間,又從民間音樂發展成為樂句工整的正統樂曲的傳承過程,最終成為今天我們所演奏的嗩吶名曲形式。
借景生情,寄情于景是我國民族音樂形式所采用的最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嗩吶曲《百鳥朝鳳》用多變的嗩吶演奏技巧,描繪了百鳥爭鳴、展翅齊飛、鳳凰高歌、鶯歌燕舞的歡快的自然景象,整首樂曲所烘托的氣氛是歡快、熱烈、喜慶的,如同曲子帶給聽眾的感受一般,曲子本身就是要通過起伏較大的音樂旋律,各種節拍的變化和裝飾音的豐富運用,來表現人們看到“春回大地”,鳥兒在“林間嬉戲”時愉快的情緒。尤其是“鳳凰展翅”樂段中,大段風格華麗的嗩吶演奏,將熱烈的情感推至高潮,樂曲借此來表現人們心中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向往。
此外,《百鳥朝鳳》的曲式結構延續了我國民族音樂創作中常見的多段式。嗩吶曲《百鳥朝鳳》的結構分兩為兩段體,分別是旋律段和鳥鳴段。結構上采用了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多段式和回旋曲式,從而構成了多層次的音樂風格和深厚的情感特色。在這首音樂作品中,將嗩吶的吹奏技法進行了匯集,不僅吹奏技巧多樣,舌音技巧豐富。比如,舌頂音、舌根吐、花舌等技巧性演奏。在氣息運用和指法運用技巧方面,也都是非常豐富的,描繪了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也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過程中,自然對人的饋贈、人對自然的熱愛。在雙向的喜悅和贊美中,呈現出了一派盛世繁榮的美好景象。
總而言之,《百鳥朝鳳》作為嗩吶音樂作品中的高級曲目,對演奏者的專業技巧和個人能力要求非常的高。在這首嗩吶作品創作中,積聚了數代民間藝人對嗩吶藝術艱苦卓越的藝術探究,付諸了辛勤汗水和藝術智慧。在無數代嗩吶演奏者的凝練和完善之下,《百鳥朝鳳》將嗩吶演奏技巧進行了全面的突顯,并塑造了生動的音樂情境和豐滿的藝術形象,賦予了嗩吶音樂作品極高的藝術價值。因而,對于嗩吶曲《百鳥朝鳳》創作產生、創作內容、創作特色的全面分析,能夠使我們在演奏實踐中把握《百鳥朝鳳》的民族化特色,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審美情趣,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完成這首音樂作品的藝術詮釋,展現傳統嗩吶音樂精湛的創作水準和雋永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