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通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剖析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己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闡述了自己在主題意義視域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究,在此過程中,遵循了科學性、層次性、實效性三個原則,循序漸漸地開展了閱讀教學。然后,文章也提出了要以讀促寫,以寫激讀等觀點。
關鍵詞:主題意義;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一、 主題意義的理論闡述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倡導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三維動態語法觀,英語閱讀教學應依托語篇,在主題語境下進行。學生對于主題語境和語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
二、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小學英語學科的閱讀教學還存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問題。
(一)學校課程設置的局限
在小學階段,小學英語課程的設置比較固定。閱讀教學,對低年級一周只有二課時,而對中高年級來說,也只是一周三課時。在學校課程中,英語本身的教學課時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如何更好地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對學校來說,在統籌課程的時候,如果有充足的課時保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就能更好地開展。
(二)教師教學的觀念固化
對教師來說,已經有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觀念,但他們的閱讀教學只是停留在進行一節專題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筆者認為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與課內和課外的素材相結合,設計成多元化的且分層、有步驟地開展英語閱讀教學。譬如:閱讀教學是基于文本的閱讀教學,可以設計成2∶1或者1∶1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這樣的教學不僅是基于教材文本本身的,而且是能有一定的拓展量。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觀念的轉變,閱讀教學不僅僅局限于一節課外閱讀課,而是可以滲透在評價的教學中的。
(三)學生閱讀的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對英語閱讀不夠重視,能扎扎實實學好課本上的內容是大部分學生的現狀。學生一個學期的英語閱讀量是不夠的,有些學生除了書本的英語學習,幾乎沒有課外的英語閱讀。對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本身是缺少一個外在的氛圍,所以更不用說要求學生能自主進行英語閱讀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開展也存在著阻力。學校課程設置和家庭對英語閱讀的不重視,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活動困難重重。而結合主題意義進行英語閱讀,可以促使學生將英語閱讀活動有計劃地開展,并且形成一個自主閱讀體系。
三、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原則
要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面臨著種種困難,但在實踐中還是需要堅持一些原則來保障英語閱讀教學。注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科學性、層次性以及實效性,英語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學性
學生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而英語閱讀教學也應該是遵循這個規律。所以,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生理特點。對學生來說,所要選擇的閱讀素材是基于學生的教學文本,但也應該是符合各個學段的年齡層次的,富有童真童趣的,能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并促進其發展的。
(二)層次性
英語的學習是不斷積累并不斷豐富自我的過程,而有層次的英語閱讀教學是教師應該完成一個閱讀計劃的體系,從各個年齡段學生的已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制定好每一個階段學生需要達成的閱讀目標。應該是一個金字塔形式的閱讀,有廣泛的閱讀,有深度的思考,更有創新的想法。
(三)實效性
對學生來說,小學英語閱讀其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喜歡英語閱讀,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在閱讀中汲取能量,形成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而基于主題意義下的英語閱讀,能更好地聚焦學生完整性閱讀學習。
四、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結合主題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給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按照活動要求完成一定量的英語閱讀,并能夠根據合理的方法,學會英語閱讀后的信息提取、語言應用和能力提升。那么結合教學實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比較有效的英語閱讀策略就應運而生了。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文章認為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圖表梳理,完善認知建構
在最初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材文本的教學中選擇合適的素材,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并通過同一主題、一系列的英語閱讀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內容。低年級的學生結合單詞的學習,側重節奏感強、韻律優美的phonics輔助學生的英語發音、單詞拼寫等。教師可以對英語教學中的一些趣的故事進行整理,并配上合理的適用年段和單元主題相關的信息。通過表格的梳理,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語音訓練、句型表達和故事解讀等。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閱讀現狀后,對學生所需的閱讀教學進行設計和調整。隨著年段的遞增,教師應該推進學生閱讀書目的推薦與導讀,幫助學生在單元或者單元中的各個板塊都能開設適合的英語閱讀教學。譬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推薦“Into the Amazon Rainforest”“Fun in the Sea”,這些人與自然類別的英語讀物可以作為英語閱讀素材的拓展。
譬如在某一篇文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表格式的內容梳理,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目標、閱讀方法、英語閱讀效果方面進行梳理。
(二)圖式引領,促進思維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內容,也可以讓學生深度解讀文本的含義。特別是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根據閱讀的材料來層層深入了解英語閱讀的內容。譬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時,就利用書本上的思維導圖進行王兵的網友Peter的信息梳理。
而對學生來說,在閱讀文本的時候,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理解基本內容。如果能夠抓住關鍵信息,進行合理的圖式歸納,那么對正確梳理文本信息,并成功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有著剝絲抽繭的功效。除了書本上提供的一些思維導圖,平時教學中也運用了一些其他的思維導圖形式,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合理使用。
思維導圖(一)
思維導圖(二)
思維導圖(三)
思維導圖(四)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運用思維導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畫一畫思維導圖。從學生的模仿學習到基本掌握,讓他們用它來輔助小學英語閱讀學習,并提高實效。
(三)注重應用,深化遷移體驗
對學生來說,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模擬真實的情景使用語言,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培養語言的應用能力。特別是在英語學習中,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表達,不同的句式也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在閱讀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閱讀技巧的了解。譬如: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推斷,從未知到已知;學生能夠通過scan, skip, read in details的方式來理解文本。對不同的閱讀目標,教師還應該更多地幫助他們從閱讀走向寫作。以讀促寫的模式可以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而且在英語閱讀訓練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達到有深度的思考。
五、 結語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低年級主要是注重字母的學習,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而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側重phonics方面進行多方位的訓練。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積累,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機結合課內和課外的英語素材,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拓展課外閱讀。當然,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元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不斷提升小學英語閱讀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張中新.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開展主題意義探究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43(9).
[2]曹薇.例析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題對思維品質的考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43(3).
作者簡介:
張學琴,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相城區黃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