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中學階段的教育基本要求以及期望變得越來越高,中學學校中的各個課程都在響應國家對教育改革的號召,針對學科進行新課程改革,體育課程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隨著科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體育教學的改革也獲得很大成果。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教師針對中學體育教學設計更為重視,并且針對中學生的基本特點進行課程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體育教學
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并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開端。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簡單地說,教育就是要形成習慣。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必要的,對學生來說,每周的體育課是學生比較期待的課程,可以在操場上進行各種體育活動,教師也可以不定時展開體育比賽活動,學生樂此不疲。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設計進行以下相關的分析和研究。
一、 核心素顏的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的教學基本觀念就是國家對人才身體素質以及全面素質所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之下所提出的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思路以及新理論。當前,核心素養在每一個階段的教育之中都得到十分廣泛的重視,比如體育教育課程之中也十分廣泛地運用核心素養的教育基本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體育教師進行教學的改革,還可以將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添加到體育教學的設計過程中,進而實現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核心素養主要就是指在學生學習專業化知識的前提之上,還需要做到有效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思維模式和身體機能等多個方面的培養,這屬于在目前體育教育現狀但是有比教學基本目標高出很多的新教育理論以及新教育要求。而這些要求和中國教育部門對中學體育教學相關工作的設計以及改革基本方向和重點都十分符合。所以,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開展中學體育教學創新化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有效推動中學體育教學整體的質量,而且還能夠使中學生具備更為良好的綜合素養。
二、 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設計策略
(一)培養運動的興趣
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單純地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保持身體健康,而是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前提下能夠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好習慣。中學生處于身體以及各個方面都在發展的年齡階段,也是個性化發展的階段,如果教師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那么學生就不會主動地加入體育鍛煉中來。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利用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養成學生積極進行自我鍛煉的好習慣,促進自身健康茁壯地成長。對中學男同學而言,他們正處于身體快速成長的發育階段,教師可以培養他們籃球、足球等相關的球類運動的興趣愛好。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球類運動訓練營”的活動,鼓勵學生都積極參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并利用課余時間多加練習,能夠促進學生對運動的喜愛,同時鍛煉他們運動的積極性;而對中學的女同學而言,球類運動不適合她們,女孩子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所以可以開展一些“健美操訓練營”“瑜伽訓練營”等有關塑形的運動訓練營,鼓勵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并在訓練中教會學生如何使自己擁有美麗的體態,練好形體也能為女同學增加許多的自信。體育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性別差異來確定鍛煉學生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運動來展開更具個性化的體育教學,從而達到學生能夠自我鍛煉的目的,激發出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二)選擇適當的教育內容及教育方式
各個種類的體育教學中都應該包含德育教育。例如:短跑項目中,尤其是針對起跑時的教學,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遵守規則、以誠待人、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導;還有關于培養學生耐力的項目,可以養成學生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學生參與跳遠、跳高、跨欄等項目的比賽,可以有效鍛煉學生果敢、堅強、勇于冒險的精神。比如:足球、籃球、排球等一些集體形式的運動項目,都包含著許多的要求及規則,在這樣的要求和規則的限制下,能夠促進學生勤于規范自己的行為,通過妥善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妥善處理個性與共性之間的差異、自由和規則之間的關系,來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規范,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進一步提升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德服人,體育課程教學也需要“德”來襯托,學生從中受教,自然可以提高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某中學學生足球課堂訓練圖
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良好認知,以及對體育技能的掌握,還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地看待事物、不論得失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例如:在體育課堂上,老師需要學生變換教學隊形和上課場地時,老師可以對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要求學生要做到互相幫助,做到快、靜、齊,嚴格遵守上課的紀律,不計較上課場地和設施的優劣等。老師應該及時指出同學的錯誤,積極引導,同時對完成較好的同學給予相應的鼓勵,這樣做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
(三)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
在中學體育教學之中,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需要進一步轉變自己較為傳統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的培養,創建出和教學內容相契合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氛圍。例如:教師在開展足球運動教學時,通過比較傳統的形式展開教學,一般都是先通過教師演示足球的盤、帶等動作,學生再來模仿教師的動作和技巧進行練習,但是這樣的教學不夠深刻,學生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如經過教師在教學之前進行課程的科學設計,在互聯網上收集一些技術動作,比如足球比賽的視頻,在教學的時候通過網絡向學生展示,學生就像觀看比賽一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技巧和動作,將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實現學生主動參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得體育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改變體育教學手段
部分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由于教育改革并未廣泛推行,并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非常容易出現“填鴨式”“一言堂”等現象,教學方法所營造出的課堂相對枯燥。教師比較注重理論式的知識灌輸,卻不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理論鞏固的重要性,故而在此方面的備課時不足,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體育課程不僅是簡單的運動技能訓練,若教師善于利用可以將其作為培養中學生德育品質的較佳途徑。教師可以借鑒并利用項群理論使體育教育在課堂中體現價值,在不同體育項目中培養學生擁有不同層面的體育精神,放大核心素養教育在體育學科中的功能。例如在進行籃球、羽毛球、足球等比賽時,上述內容中提出的團隊比賽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跑步、競走等項目中可以在鍛煉學生勇于競技的同時,加強其吃苦耐勞的品質。而且教學手段要具有針對性,中學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增加引體向上運動,使其上肢更有力量,科學鍛煉身體。對中學學生,還可以多舉辦乒乓球或是排球等運動,改善因長期作業導致的脊椎、手腕僵硬。教育方法的創新不僅讓德育滲透得更加自然,也讓師生間的距離更近,利于中學體育課程質量的提升。
(五)通過團隊合作提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興趣養成
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室外教學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多樣的體育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不同的活動,比如通過慢跑、拉伸、各種運動操讓學生進行熱身;讓學生通過跑步、踢毽子等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魄;通過打口袋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教師在開始時給學生上理論課,讓學生明白不同運動的作用,對增強自身體魄感興趣,同時要讓學生自由討論,培養學生互助的團隊精神。教師要不斷進行課堂創新,讓學生對體育運動保持興趣,在運動中提升核心素養。
團體運動能讓學生提高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是體育競技的重要部分。體育教師應當注重團隊活動的開展,通過不同團隊活動,提升學生的不同能力。例如:在球類的初步教學中,教師應當考慮低年級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讓學生學習基礎運動,通過分組讓學生相互傳球;在高年的教學中,在活動中增加運球的環節。學生在團體活動中能夠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體會團體協作的樂趣。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身體發育差異,在活動中合理分組,讓每組中不同身高、性別的學生數量保持相對平衡,讓學生明白體育活動的公平性,在活動中思考如何彌補短板,發揮不同學生的長處,同時提升學生的策略分析的能力。
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適當的鼓勵,提升學生的健康安全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推進教學模式的發展。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需要做到科學引導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設計出更為科學化的體育實踐課程。在初中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程之中,那么教師就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創建出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通過科學的方式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進而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1]楊得剛.淺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學體育教學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5):28+30.
[2]秦芳敏,張本利.核心素養視角下體育教學策略實施路徑探析[J].作家天地,2021(12):26-27.
[3]吳建國.核心素養視角下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智力,2021(12):3-4.
[4]柯青紅.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體育游戲的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21(10):85-86.
[5]秦芳敏,張本利.核心素養視角下體育游戲的教學策略[J].參花(下),2021(1):69-70.
[6]李陳輝.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研究[J].智力,2020(26):51-52.
作者簡介:
林昭,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