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軍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緊扣時代的主題而且與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 教學內容主要是道德和法治及國家政策國際形式等,對于青少年開闊視野及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對《道德與法治》 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做一些探討。
1 設置問題法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尚未發育成熟, 一方面他們希望獨立,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 另一方面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 有較強的求知欲, 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愛辯論,積極主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置話題, 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利用問題式教學法, 讓學生們帶著疑問去學習。 問題法教學可以由一個學生單獨來回答,也可以小組討論代表來回答;既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述使學生提出問題,并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基礎上,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和生活相關的話題。 如: 我了解我自己嗎? 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了解自己? 生命可以永恒嗎? 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些問題有一定的趣味性, 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的興趣往往相當高, 每個人都踴躍發言。 針對具體問題學生各抒己見, 課堂上充滿了探討聲、 笑聲, 直到下課同學們仍會覺的意猶未盡。 這樣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學, 而是學生自主探究,思維碰撞的課堂,而且學生希望上這樣的課堂。
2 設置情景教學法
情境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并在情境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法治觀、 人生觀。情景再現的途徑主要通過視頻、 圖片、 故事等直觀形象教具和進行小品表演等方式來實現。 教師合理地使用視頻等教學方式能迅速將學生帶人到相應的情境中,使學生能盡快地進入學習氛圍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情感認同,讓學生在情境中明確是非對錯,并能通過有層次的問題設置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有所反思。
通過小品讓學生角色扮演, 是學生比較喜愛的教學形式,中學生喜歡表現自己, 展示自己的特長,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其他同學也喜歡看他們表演。 課堂上恰當的學生表演, 能夠讓學生深刻體味教學內容,在表演中明白深刻的道理,提升自己。 在學習道德與法制八年級上冊第五課《法不可違》 時,以小組為單位, 觀察圖片和提示,讓學生根據情境表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同學們一下子就能夠感受到法律的權威,每個人都不能違法,違法必受懲罰。 小品表演要求在情境中緊扣主題, 演員要結合實際認真表演,學生積極參與, 引人入勝, 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
3 案例教學法
以現生活為背景,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 結合教材內容選取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教學, 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這樣才更真實,更有效并能夠讓學生對案例有所想、 有所悟,從而在生活中遇到類似事件應該知道如何去做。
例如, 在學習七年級道德與法制第二單元《情緒的管理》 這一框時, 在上課之前我播放了一段“路怒癥”的視頻 ,也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過此類事件,一下子就把學生帶人了情境, 使學生明白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遇到情緒失控時, 應該先冷靜下來,想一下失控的情緒帶來的后果, 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最近生活中發生的事制作成圖片視頻的形式, 通過視覺聽覺,社會熱點人物和事件,會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 使他們在情境中明白道理, 并在實踐中去踐行我們明確的道理。
4 故事教學法
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就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在導入環節或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運用一些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理解, 還能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理解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等。
在講到《尊重他人》 這框時, 結合青少年學生平常的表現, 甚至因為一句不尊重他人的話而發生矛盾。 我就講中國古代有個小故事:有位考生進京趕考途中迷了路,見旁邊有位老人,忙問:“喂,到京城還有多遠?”老人見狀回答。“三百丈。”書生不解:“別人談路程都論里,你這里怎么論丈?”老人回答:“你無理,我自然無里,只好論丈。老人“論丈不論里”給你什么啟示?讓學生知道尊重別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對人要講禮貌,在實際生活中做尊重他人的好少年,享受自尊與尊重他人的快樂。” 學生聽了這生動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后, 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反思,在感悟中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
5 體驗教學法
課本中有很多涉及的是基本的道德素養知識點, 我主要采用體驗法來教學, 通過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 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 去體驗不同的角度和立場, 使教學活動更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例如: 講述八年級上冊《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 時,我讓一組的幾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讓二組的同學說出他們的責任是什么來源是什么。 通過了這個活動, 讓學生知道了自己的責任是什么以及責任的來源, 從而知道一個人有不同的角色并承擔不同的責任, 明白了只有對他人負責他人才能對自己負責。 這鐘體驗式 教學, 能達到老師講授所達不到的效果。
《道德與法治》 課教學中用到的方法有很多,雖然教學一定要有理論指導, 但教學要依據學情等具體實際來確定教法, 關鍵在于我們的方法要得當。 在教學實際中我們還要注重重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 讓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交流互動教學相長,真正讓學生理解知識點的同時, 提高學生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