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要:隱性教育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但在如實際實施中其有效性上和我們的預期相差較遠。為此,探尋問題的癥結所在及解決的途徑,無論是對提高教學質量、完成中學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乃至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培養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深遠影響。
關鍵詞:隱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1968年美國教育學家杰克遜在其專著《班級生活》首次提出了“隱性課程”一詞,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認為學生在學校中不僅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心理方面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種發展不是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校園文化生活中獲得的,即隱性教育的功效。而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開始了對隱性教育的探討和研究。賈克水等在《隱性教育概念界定及其本質特征》一文中認為:隱性教育是指“引導學生在學校教育性環境中,直接體驗和潛移默化地獲取有益于個體身心健康和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性經驗的活動方式及過程”。簡言之,隱性教育就是在受教育者未察覺的情況下進行的無意識教育,把教育內容和教育環境結合起來間接影響受教育者,潛移默化的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
隱性教育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形式,把教育目的和教育信息隱藏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周圍環境中,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狀態下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接受教育,并從中受到感染和啟發。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內容,通過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目的。可見隱性教育是一種非封閉的無課堂、跨時空的自我學習過程。受教育者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正式學習,更多的則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受教育完全處于一種自愿、自主選擇和參與的自發狀態。最大限度調動了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隱性教育以“無聲之教”使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將知識信仰等滲透給學生,并引導學在實踐中不斷進行調整和自我完善,以這種無聲的力量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完成思想道德的內化與外化。
然而現實中,種種原因包括教師對隱性教育認識不足,隱性教育載體欠缺及落后,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性等等都嚴重制約著隱性教育功能的實現,對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有效工作,把隱性教育落到實處。切實提高隱性教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發揮隱性教育的育人功能。
首先,提高政治課教師思想上對隱性教育的重視程度及應用能力。作為教學主導的政治課老師,自身只有切切實實認識到隱性教育的功效,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中去落實隱性教育,畢竟,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把這一點做到,一方面需要更高一級的校級、甚至更高級的頂層設計,量化規范;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教師的理解和認可及堅決的執行力。如果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課“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是最高的頂層要求,這無疑是對政治課教師在思想上的重視和實踐中的踐行吹響的沖鋒號。那么接下來的就是一線政治課教師的貫徹執行。在理念的更新和強大執行力方面,執行力顯然對政治課教師的要求會更高,因為它指向的是教師的隱性教育的技能,而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具體來講,這需要學校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以此切實提高教師技能,使其掌握善于發現和有效利用隱性教育資源的能力;當然,教師也必須通過自身努力,在實際工作中主動探索,找尋落實隱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多方合力構建一套真正符合學生情況的隱性教育模式。
其次營造良好的隱性教育學校環境。隱性教育資源各種各樣,打造良好的隱性教育學校環境可以說是首當其沖。因為學生每天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住宿生更是以周乃至月為單位。校園文化環境無疑成為隱性教育環境的首選。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環境概括起來不外乎硬件和軟件兩個大的方面。現如今的校園硬件條件本身就是一個可以充分利用的隱性教育環境因素。很多中小學已經擁有漂亮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現代化教學設施,塑膠跑道的運動場,尤其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校園生態環境。這一切,一定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對校園的感情,無形中養成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主人公意識、集體意識,而這些顯然遠遠大于課堂上的理論教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校園硬件環境建設,是營造良好的隱性教育環境的基礎。
校園隱性教育環境的軟件就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除了傳統的校訓,黑板報等,當今更多的表現為樓道文化、墻壁文化、宿色文化、食堂文化等等。良好的校園文化最終的歸宿是良好的校風,而良好校風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它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風對學生的三觀產生著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的校風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可見其直接關系到思政課立德樹人任務的完成。如果說硬件是良好隱性教育環境的基礎,那軟件就是隱性教育環境的重中之重。
最后要善于充分挖掘隱性教育資源。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數據化網絡化時代,中學生也是眾多網民中的一員。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僅是看到網絡的雙刃劍,更應該抓住網絡積極的一面,使其成為隱性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來源。譬如給學生推薦推送一些高質量正能量的公眾號,發揮大數據優勢引導學生瀏覽、關注快手、抖音等軟件上的一些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視頻,講座等。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課堂知識教育,而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有機統一。在做好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隱性教育,切實提高隱性教育有效性,使學生產生興趣與共鳴,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