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霞 牛雪琦 潘玉昊
摘要:當前我國針對學前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第三方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這不僅是對于構建治理體系的關鍵內容,還能夠進一步激發職業院校在辦學期間的活力培養。但是由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第三方評價體系的發展周期并不長,評價體系出現許多問題,本文通過對以上內容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發展
一、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的重要性
(一)現代職教治理體系構建的需要
當前沃國平針對學前教育管理方案進行了總體探討,當前的主要目標和要求是建設現代化的幼兒教育體系,加強幼兒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質量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多黨參與治理模式。保證學前教育質量的發展是學前教育管理的關鍵因素,而質量監控與評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第三方以其相對獨立的評價能力、評價指標和評價程序,評價角度不同于政府、主要工業企業、科研機構、評價機構的主要參與主體,通過綜合利用較高的專科學校外數據和數據提供手段,堅持客觀、專業、教育質量水平和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綜合“考核”,促進了學前教育評估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模式的轉變,大大增加了評估和監測的多樣性,是政府監測學前教育質量的有力補充和重要數據來源。它對促進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現代化,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的需要
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和“監管”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正由整合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高職院校與社會將逐步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人才培養自主權,政府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投資者和主體,具有資金和資源的優勢,高職院校的評估與評價已逐步轉變為通過項目申報與示范創造資源配置的新方式,高職院校重視與學前教育相關的指標和里程碑式的成果,缺乏對自身辦學定位、辦學特色、長遠規劃等方面的認真思考與規劃。第三方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夠承擔部分評價功能。政府行為向市場化轉變,為高職院校和產業提供了詳細的評價內容,第三方與高職院校的關系是一個平等的主體,既尊重高職院校的自我評價,又尊重高職院校的自我評價。
二、當前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的現實問題
(一)價值理念間的矛盾與沖突
一是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的沖突。從宏觀上看,隨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教育第三方評價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在傳統的價值體系下,教育行政部門既是“教練”又是“裁判”,政府管理教育存在越位、缺位和錯位現象,現代價值體系要求社會廣泛參與、科學規范、公開透明、評價應用。第三方教育評價作為現代價值觀的產物,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與傳統價值觀的矛盾和沖突。從教育第三方評價的長遠發展來看,這種沖突將逐漸演變成一種新的常態。教育評價改革是解決教育領域各種問題和矛盾的邏輯起點,第三方教育評價是整個教育評價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二是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沖突,從中觀層面看,教育第三方評價的發展不受人為外在價值的制約,這既是教育發展的自然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主體間的分歧
教育第三方評價涉及政府、教育機構、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等多個主體,其中應當存在平等的合作關系。但是,學科的多樣性也給現實中的合作帶來了許多困難;一方面,學科的多樣性帶來了利益需求的多樣性,使得不同學科之間的利益差異難以協調和達成共識;另一方面,學科的多樣性導致評價結果的模糊性,多學科的責任不明確,多主體之間的博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政府的過度依賴,教育評估機構與政府的關系體現在政府將教育評估項目委托給評估機構,由評估機構完成政府委托的評估項目,并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政府。目前,我國的教育評估機構對政府的依賴程度較高,主要體現在招標、評估和成果應用等方面,受到政府的制約。在與政府的關系中,二者之間的不合作關系更像是一種上下級關系,在這種關系下,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的獨立性難以得到保障。
三、優化我國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的方案
(一)明確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的價值理念
第一,培養參與公民教育和管治的意識和能力。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第三方教育評價的重要動力,公民意識和公民能力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條件和結果,具有公民意識和公民能力的社會成員不再是非理性的狂熱或極端的冷漠,而是理性的約束和規范的熱情。因此,應積極培養公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身份意識、平等意識、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以上內容是公民意識的一部分,它深深地根植于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之中。在現實中,媒體應加強宣傳,利用大眾傳媒作為渠道,幫助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疏通公眾對國家公共權利和公共事務的批評和監督渠道,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公民能力包括政治能力、理性能力和道德能力,公民能力培養的一般途徑是公民教育,學校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陣地。同時,公民教育可以通過非正式媒體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二)協調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的主體關系
一是與政府的信任關系,二是與學校的互助關系,三是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目前,我國政府從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購買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和信息披露相對薄弱,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服務購買的效果。要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必須發揮社會監督對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的作用。同時,社會民主意識日益增強,公眾對政府和其他社會主體的監督意識、監督能力和監督渠道不斷增強。推進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信息公開,拓寬社會監督渠道。
結語
實際上,我國學前教育第三方評價當前仍然處于探索與發展階段,對其實施的重要意義、困境所在及實施的路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諸多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研究的盲區。
參考文獻
[1]張晴,王璟珉.三方契約關系中平臺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優化建議[J].高教學刊,2021,7(26):106-109.
[2]彭陽紅.高等教育第三方評價的時代價值與機制建設[J].領導科學論壇,2021(08):133-138.
[3]彭陽紅,張雅惠.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公信力建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4(04):29-33.
[4]陳聯記.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第三方評價方式分析[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3(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