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摘要】新課改政策不斷深入推進,對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標準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教導學生現階段所必需的音樂知識,還應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在教學環節中時刻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但由于我國長期實施應試教育的模式,以至于部分中職音樂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較為傳統,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影響教學效果的同時,還難以煥發學生的學習活力。為了及時改善這一局面,教師可以立足多元引導的視角,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從而構建中職音樂的高效教學課堂。
【關鍵詞】中職音樂;學生;多元化教學手段
多元化教學是指教師以多元化理念為引導,根據教學任務需要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選定相關的教學手段,這一方式既有助于改善傳統單調、枯燥的音樂課堂學習氛圍,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樂趣的感知,增強學生音樂演唱技巧的同時,發展學生綜合的音樂學習素養。
一、借助信息技術,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課堂教室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首要場所,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教師慣用于演唱跟唱的形式展開教學,這一教學手段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當前的音樂知識、演唱技藝,但其氛圍卻較為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輔助音樂教導,通過發揮多種信息技術的不同優勢來彌補傳統授課當中的不足之處,以此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所產生的實際效果。
信息技術存在多樣性的特點,能夠有效應用于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技術主要表現為多媒體、微課以及網課。多媒體作為時下最常見的信息設備,它能夠以最為直接的形式改變課堂教學環境,生動教學氛圍,教師聯動多媒體投影儀進行授課,則可以一改傳統教學單調的視聽感知,并更進一步集中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注意力。微課作為最具現代化特色的信息技術,它直接打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教師聯動微課視頻進行音樂教學,于課前階段將授課內容錄制到1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當中,引導學生下載進行觀看學習。這一教學方式則可以有效規避以往課堂教學中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并提高音樂教導的質量。網課技術是指教師借助便利的互聯網,將授課的地點轉移至線上網絡平臺,以遠程教學的方式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這一教學手段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并為之帶來全新的學習感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教學的需求,靈活選擇不同的信息技術來輔助音樂授課,并發揮其優勢逐步提升音樂教學的效果。
二、注重能力培養,發展學生專業技能
對中職學生而言,專業技能主要包括演唱能力、演唱技巧、演唱自信等內容。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樣是音樂教師必須要落實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但由于部分教師教學理念相對傳統,工作重心多放在音樂知識教導方面,忽略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塑造,久而久之,則會限制學生音樂造詣的發展。對此,教師不僅要轉變教學重心,還應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進而助力中職學生音樂學習專業技能的發展。
為了落實這一教育任務,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引導的方式進行授課。這一教學手段是指教師將班級學生細分為若干小組,可依據座位劃分,也可依據學習能力強弱劃分。在分組完成后,教師需要先帶領全部學生進行歌唱,使其掌握現階段歌曲的演唱技巧。而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練習,并以合唱的方式進行校驗。這一教學方式既能夠點燃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其合作演唱的專業技能。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授課,如接龍游戲、快速接唱游戲等,在這些游戲中,每個學生只需要負責一到兩句歌詞的演唱即可。這一教學方式則可以凸顯音樂演唱的趣味性,并鍛煉學生對歌詞的記憶與歌唱技巧的掌握。
三、組織鑒賞活動,強化音樂魅力感知
音樂是表達演唱者個人情感的有效途徑,不同的音樂當中往往存在著不同的情感,教師教導學生音樂知識,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其演唱的技巧,更是為了強化學生對音樂情感、音樂魅力的感知,借此培養學生細膩的思想感情。但教材當中所呈現的音樂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僅圍繞教材進行授課,既不利于學生全面基礎的塑造,也不利于學生對音樂魅力的感知。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鑒賞活動,將符合現階段教學要求、適合學生聆聽鑒賞的課外音樂帶入到課堂教學的環節當中,讓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可以感受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角度、不同內容歌曲的各異情感,進而在多首課外音樂品鑒、欣賞的過程中,逐步強化學生對音樂魅力的感知,加速學生個人情感的發育、精神力量的增強。
總而言之,教師基于多元引導視角,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既可以優化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還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音樂學習、演唱興趣培養的同時,推動中職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進程。
參考文獻:
[1]尤瑞君.談如何有效打造中職音樂高效課堂[J].才智,2019(35):189-189.
[2]王衛.新課改下中職音樂教學的現狀及創新趨勢研究[J].祖國,2019(03):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