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
摘要: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作業不僅僅是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的手段,更是學習的延伸活動,是師生平等交互的對話,是進行學習實踐的經歷,是提高能力、提升素養的途徑。而能否讓作業發揮應有的功能,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關鍵在于教師,因為教師是學生作業的設計者、布置者和主宰者。
關鍵詞:語文教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一、作業布置的現狀
給學生布置作業是教師每天教學工作中的常事,但親自動手設計作業題的老師很少,教師布置作業的現狀也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①依賴性。目前市場上現成的商業性的作業很多,教師對現成的作業題依賴性很強,“拿來主義”機械照搬的居多,自己動手設計的很少。
②隨意性。教師拿起現成的作業讓學生去做的居多,作業題存在的問題有的甚至是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才發現的,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才發現這些作業在質與量上的問題,而教師事先并未去關注,更談不上發現和研究。
不是說現成的作業題就是不好的,就不能用。現成作業中有不少好習題,既反應了編者的思想,又關注學生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高。但也難免存在一些重復性的、機械性的、缺乏思維價值的無效作業題,而且針對性不強。這些作業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做與不做一個樣,帶給學生的只是被動的和機械的寫,只是浪費時間,只會讓學生對作業和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成為一種負擔,作業成了學生心理沉重壓力的代名詞,成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對策及思考
怎樣看待這些現成的作業題呢?筆者認為,針對學生實際,對現成作業加以分析、精選、組合、取舍和改編,才是上策。那么,我們怎樣設計和選擇我們的作業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目標明確
教師在設計作業前,要明確對設計本作業的目標以及設計的出發點。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為了作業而作業。
(二)內容豐富
語文課集聽、說、讀、寫于一體,因此作業的內容也應豐富多樣,一般作業內容可分以下5種類型:
1、記憶型
這種類型的作業主要以知識記憶、內容理解和運用為主,指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練習為主。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扎扎實實的基礎訓練不能丟,比如字、詞、句的掌握都需要一定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
2、想象型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課標要求教材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我們的作業設計同樣要關注兒童的想象世界。想象型作業主要是讓學生以一定的文本或題材為依據進行合理想象的練習。
3、運用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運用型作業主要以知識和技能的運用為主,旨在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各種游戲中、生活中和解決實際問題中。
4、體驗型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命的個體,它們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生活經歷、經驗積累和家庭氛圍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對事物的感受和體驗也不盡相同。體驗型作業主要指向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的練習活動,旨在讓學生經歷過程,在過程中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有所積累,有所提高。
5、實踐型
實踐型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操作、探究等實踐活動獲得能力和素養的一種練習類型。比如采集編創、現場演說、調查訪問、考察探究和實驗操作等都是實踐型作業。它更關注的是技能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它比較開放,不僅題型開放,而且完成的方式開放,甚至于答案也是開放的。
(三)形式多樣
要提高學生寫作業的興趣,還得從作業形式上下功夫。設計作業時要力戒單一和簡單重復,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訓練目標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
為了增強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課文中的靜態文字變成學生腦中優美的圖畫、活生生的人物、生動的畫面、流淌的音樂……設計作業讓學生依照課文內容做一做,演一演,說一說,寫一寫,練一練,看一看……這樣,學生一定會覺得生動有趣,樂此不彼。
如學完《放風箏》一文,正值“吹面不寒楊柳風”、“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季節,于是讓學生放風箏、寫風箏。學生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再次體驗了書上的語言文字,也寫出了自己別開生面的放風箏故事。在學完《秋天的雨》及《聽聽,秋的聲音》后,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學生對秋天充滿憧憬、向往,尤其希望到山間、田野去放飛自己。于是就布置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搜一搜,做一做,比一比,看誰描繪的秋天最美麗。
(四)注重評價
沒有檢查、評價的作業也是無效的,因為畢竟是孩子,貪玩、偷懶是難免的。當然,評價指標不能只停留在完成與否、對與錯上,教師還要關注自己設計布置的作業目標是否明確、作業是否有效、難易度是否合理等問題上。
總之,作業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抄寫,不是走過場,我們要精心設計有效的作業題,讓作業真正發揮其作用,讓作業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愉快經歷!
參考文獻
[1]肖川.名師作業設計經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吳文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容易忽視的細節[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8.
[3]曹鴻飛.小學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設計[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屠蘭.我的作業我做主——基于差異的語文作業變革[J].小學語文教,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