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娜·阿布熱西提
摘要:哈薩克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哈薩克族在偉大的黨的領導下,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開個開放以后哈薩克族的各項事業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哈薩克族舞蹈也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和我國其他少數民族舞蹈一起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哈薩克族舞蹈是哈薩克族民族的文化象征,歷史悠久,與本民族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且有獨特的創編特征。本文從哈薩克民族舞蹈的創編特征入手,對其與本民族的文化聯系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歸納出哈薩克族舞蹈的創編特征,以期為日后此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舞蹈;哈薩克舞蹈創編;民族文化;哈薩克族舞蹈創編特征
一、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具體內容
(一)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素材
任何優美的、有個性的舞蹈創作都不是憑空創作出來的,都是對舞蹈素材進行深加工、再創造的結果。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素材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對現實生活中各種動作的提取和美化,即將這些動作與民族特色相融合,而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獨特感的舞蹈;二是對舞蹈教學中的各種舞蹈動作進行加工和創造,即秉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和理念,對各種舞蹈動作加以提煉和組合,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三是學習和借鑒優秀的國內外舞蹈作品,創作出優美動人的舞蹈。
(二)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主題、結構和構圖
舞蹈創作的主題就是舞蹈所要闡述的問題和表達的思想情感,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主題是舞蹈創作的靈魂,主題的好壞決定著作品的成敗,無論是舞蹈動作的編排,還是舞蹈素材的選取,都必須依據舞蹈主題而定。而舞蹈結構的合理布局不僅能夠突出舞蹈主題,還能夠促進舞蹈情節的相互貫通。為實現舞蹈藝術的完整與統一,需要按照一定的結構對舞蹈創作材料進行有組織、有層次地布局。哈薩克族舞蹈創作中經常使用的結構是:引子、開端、高潮、結局和尾聲,這種結構模式雖然應用廣泛,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舞蹈創作人員完全可以根據舞蹈創作的實際需要和自己的經驗進行創新。哈薩克族舞蹈構圖對于表現舞蹈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故事情節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構圖不僅能夠增強舞蹈表演的藝術效果,還能夠增添舞蹈的藝術感染力,因而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舞蹈主題、舞蹈素材和舞蹈結構的不同來設計不同的構圖。這其中,舞蹈畫面和舞蹈移動線是組成舞蹈構圖的基本元素。舞蹈畫面是指舞蹈表演者根據舞臺位置分布所組成的三角形、圓弧形、菱形等基本圖形,舞蹈移動線是指舞蹈表演者在舞臺上的位置移動路線,舞蹈畫面需要借助于舞蹈移動線來連接。
二、哈薩克舞蹈創作的審美特征
(一)哈薩克舞蹈創作的獨創性
哈薩克舞蹈創作的獨創性體現在表達本民族方式中總能出現不同的形式和題材。哈薩克族舞蹈以“動肩”和跳“馬步”為主,律動感很強,風格較為粗狂彪悍。
哈薩克舞蹈創作中“馬”的題材較多。哈薩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族的兩支翅膀”。馬是哈薩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馬”更是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壯,通體黑亮,走時步伐平穩有力,姿勢優美,蹄聲猶如鏗鏘的鼓點。騎上黑走馬,猶如進入一種藝術境界,人在舞,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間舞蹈和同名樂曲。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獨特之處還體現在舞蹈完全表現生活,舞蹈中的每一個精彩動作都是模擬動物或勞動中的某一情節而來,形成了哈薩克族獨有的舞蹈風格。“熊舞”也是哈薩克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動作有擺臂、聳肩、扭腰、伸縮頸部等。哈薩克語把“熊舞”叫“阿尤吾比依”。狩獵也是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在狩獵過程中,人們常常在熊出沒的地方,長時間仔細地觀察熊的各種習性特征,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經驗。為了歡慶捕獵的勝利,獵手們模仿著熊的各種動作,把狩獵的情景編成了“熊舞”,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二)哈薩克舞蹈創作的抒情性
哈薩克族舞蹈創作來源于哈薩克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生活,熱情豪爽、能歌善舞的哈薩克族人民又以高超的智慧對它進行發展,如今,哈薩克族舞蹈已經成為哈薩克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所蘊含的哈薩克民族風情更是引人入勝,令人向往。
哈薩克古老的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這與他們長期游牧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種抒情的肢體語言,當我們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就會體會到民間舞深層的內涵,同時會為他們感到自豪。
(三)哈薩克舞蹈創作的技藝性
哈薩克舞蹈創作具有十足的技藝性,通過技藝性來完成實質性的轉變。技藝性是哈薩克舞蹈蛻變的重要因素。哈薩克舞蹈的內容與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相關,舞蹈創作的主題不能只看表面,還需要更深層、更高難度的技藝來表現。還以《鷹舞》為例,舞者反穿羊皮外套,一手放入羊皮外套內,一手在外模仿雄鷹翱翔的姿勢,多圈旋轉、騰空跳躍等高難度動作都是體現《鷹舞》的關鍵技藝。編舞者在創作舞蹈的過程中也需要掌握舞蹈的技藝性,在舞蹈中發揮出關鍵的職能作用,結合場景、服裝、道具、動作的設計,通過對舞蹈結構的掌握,表現出舞蹈的內涵。因此,舞者不能只看表面,做膚淺的表演,要深度挖掘出編舞者賦予舞蹈的個性特征,通過身姿和舞蹈動作來表現其內在的藝術性。
(四)哈薩克舞蹈創作的民族性
哈薩克族舞蹈創作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性,體現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體現出該民族的性格、信仰、心態和意志。哈薩克舞蹈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它并沒有向表演性發展,而是一直保持了民族的自娛性;沒有向個體性舞蹈發展,而是保持了群體性。哈薩克族舞蹈在節慶和婚慶里表演,集娛樂、教育、交流等多活動為一體,表現出大文化和民族性特征。哈薩克族舞蹈的民族性也是其民族文化發展的一種維系。
三、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發展趨勢
(一)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理念隨著舞蹈創作主體意識的覺醒,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理念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為:反映現實哈薩克族人生和強調現代意識;注重以人為本,倡導大俗即雅的創作理念;回歸原生態。傳統哈薩克族舞蹈創作多偏重于集體思想情感的表達,很少關注細膩的個人情感,因此很難深入到觀眾的內心世界,無法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相比較,現代哈薩克族舞蹈創作多反映人們的現實生活,注重個人內心情感與思想意識的表達。
(二)哈薩克族舞蹈創作手法方面
隨著時代的發展,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手法變得日益豐富,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解構、提煉和模仿等成為了新興的藝術創作手法,并被廣泛應用到了現代哈薩克族舞蹈創作之中。
(三)哈薩克族舞蹈舞臺表演模式
藝術是時代精神的濃縮與再現,哈薩克族舞蹈創作與特定的時代背景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當代社會,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都被運用到了舞臺表演之中,從而使舞蹈創作呈現出了大眾化的發展趨勢。今天,色彩斑斕的舞臺表演使哈薩克族舞蹈創作展現出了濃重的時代氣息,使哈薩克族舞蹈創作藝術更加符合了當代人的審美習慣和欣賞心理,并為哈薩克族舞蹈創作開辟了新的道路。
總之,中國哈薩克族舞蹈創作藝術博大精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社會的飛速進步、藝術的不斷發展,哈薩克族舞蹈創作在形式和內容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在哈薩克族舞蹈創作過程中,應當以傳統的哈薩克族舞蹈創作文化精髓為根基,以新時代審美特征為導向,將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的民族特色和風格與現代創作技法相結合,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的優秀舞蹈作品,展現出中國哈薩克族舞蹈創作獨特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何凈.《烏魯木齊市民族餐飲業中歌舞文化現狀調查研究》.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