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努爾
(新疆塔城地區師范學校,新疆 塔城 834700)
在我國全面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下,學前教育范圍的拓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就促使中職學校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要對他們的綜合素質進行合理化的訓練。《樂理與視唱練耳》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效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活動能對學生實施積極有效的教育指導,也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因此要結合教學需求和人才培養工作的現實需要,有意識的探索《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措施,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科學化開展助力。
《樂理與視唱練耳》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必修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綜合素質,從節奏教學、視唱練耳教學等角度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育和指導,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加深對節奏、節拍以及音高方面知識內容的理解,能提高他們視唱能力,為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一般而言,積極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活動,有助于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專業能力的提升,為他們未來更好地參與到學前教育事業中提供素質保障。同時,積極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還能踐行素質教育思想,從藝術教育的角度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指導,強化學前教育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為他們未來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輔助,也為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新時期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為了有效促進學前教育方面踐行素質教育思想,十分有必要對《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的合理化實施進行探索,有效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化開展[1]。
中職學校的教育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并且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現階段在部分中職學校中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理論體系,職業教育的特色也不夠鮮明,導致《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活動存在明顯的問題,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具體分析當前中職學校《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存在的問題,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職學校一般推行三年制教育,學生需要在學校中參與兩年專業學習,并在社會組織的支持下參與為期一年的實習或者見習。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兩年時間內完成課程教學活動,但是當前部分中職學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設置時間為三年,這就導致《樂理與視唱練耳》與學生的實習實踐存在沖突的情況,甚至部分學生在沒有完全掌握《樂理與視唱練耳》知識內容的情況下參與到實習活動。這必然會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存在局限性,實踐技能的提高也受到嚴重的制約,不利于課程教學活動的優化開展[2]。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一般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也會組織學生參與音樂藝術類的實踐訓練,希望能提高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活動的適應力。但是,目前中職學校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活動的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均衡發展的問題較為明顯,并且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融合度偏低的問題嚴重,甚至部分學校還出現了樂理教學獨立開展的情況,嚴重限制了學生在對《樂理與視唱練耳》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有機融合,這會降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綜合效果。
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教師在基于《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仍然采用相對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原先的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對先進教學技術、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相對較少,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性嚴重不足,會降低學生主動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進行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樂理與視唱練耳》知識內容的系統探究,也不利于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3]。
在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情況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在實際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計劃的處理,有意識促進教學活動實現優化發展的目標[4]。
《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優化開展需要完善的課程體系作為支撐,只有教師按照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和綜合素質培養的現實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規劃,突出課程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和針對性,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結合中職學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課程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學校要嘗試將《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時間調整為兩年,對不重要的地方進行壓縮,也可以針對重點內容采用單獨授課的方法,突出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指導。與此同時,《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師要注意引入音樂鑒賞方面的課程,選擇一些節奏感較強的曲目組織學生進行聆聽、鑒賞,能結合所學知識的應用對樂器進行分析,從而在《樂理與視唱練耳》基礎教育實踐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進行合理化的訓練,在課程融合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學有效性,切實保障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合理化的訓練。如此就能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樂理與視唱練耳》知識提供重要的輔助,學生的樂感和藝術素養也會有所增強,能為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真正展現《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應用價值[5]。
知識的運用是《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只有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能在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全面分析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目標,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調整,從理論教學和實踐引導均衡化發展的角度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實施針對性的訓練,才能真正展現教育教學活動的價值,為學生的學習成長進行積極有效地引導,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
在實際教育改革活動中,學校可以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在企業的支持下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并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所學知識逐漸應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指導,展現實踐教學的輔助作用[6]。此外在實際開展《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對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能力進行合理化的訓練,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還可以嘗試開展拓展探究類型的教學組織活動,即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知識的理解,選取特定的旋律和曲目等對幼兒舞蹈進行創編,幫助學生對課程知識體系的融合應用,對他們的學前教育專業能力進行高效化的訓練。如此,就能逐步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平衡化發展,學前教育專業實踐中學生的課程教學效果也會明顯提升,能為學生有效參與課程學習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會對學習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體系,按照《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現實需求選擇差異化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實施針對性地教育指導,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知識的學習熱情,切實保障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小組探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學指導,并且在小組探究中積極探索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中引導學生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知識進行細化的分析,從而提高綜合學習效果。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與視唱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基礎性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結合信息化平臺的應用,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智能化視唱評分活動,為了獲得高評分,小組成員之間會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和進步,從而提高綜合學習效果,并且全新的教學模式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合理化的培養[7]。
綜上所述,在全面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變革的過程中,要緊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以及學前教育事業對幼兒教師提出的現實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進行重新的規劃設計,并嘗試從《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入手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改革創新,確保能形成良好的課程教育教學體系,彰顯《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的價值,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幼兒音樂教育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能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切實展現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