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媛 雷軍(中共西安市委黨校)
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出,要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中共陜西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再次提出要加快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西安市也提出要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目標。從國家到地方層面,兩業融合已經成為“十四五”發展的重要關注點。在具備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勢頭的情況下,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是西安追趕超越的內在動力,是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也是西安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不是兩個產業或者是兩個企業間業務的簡單疊加,而是更加深層次的發展互補和促進。為了認識融合發展的必要性,首先要清楚理解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具體內涵。
先進制造業是相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的,目前尚沒有關于“先進制造業”的統一的定義,但是學者們如王迎、李輝[1]、陶卓、徐文哲、白樸[2]、王生、仇群仁[3]、黃抒予,王馨悅[4]等人結合自身研究側重點給出了“先進制造業”的特征。通過分析,“先進制造業”包含的特征有:一是產業分工愈加細化和復雜,企業原來的主要生產環節被分離或者外包給其他的外部公司;二是企業運用前沿科技、新技術等進行創新,并逐漸淘汰或者改造原有的生產環節,實現產品、服務、管理等再創新;三是從收益來看,服務板塊在企業中的收入比重不斷增加,甚至超過生產板塊。綜合徐國祥、常寧[5]、孟瀟[6]、劉根廷[7]等人的觀點,“現代服務業”具備的特征有:一是以新興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高科技為主體的新興服務業態;二是服務對象更加多元化,包含企業生產者和個人消費者;三是更加靠近市場,緊跟發展需求不斷進行企業的改造和升級。
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能夠進一步細化我國社會分工,激發市場的創新能力,增強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中的參與度,確立我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強國地位,對加快我國產業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西安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憑借著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的重大發展契機,2020年西安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成為西北地區首個進入國家“萬億俱樂部”城市。西安既擁有以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為代表的傳統和先進制造業,又擁有以運輸、物流、旅游、醫療、信息服務等為代表的傳統和現代服務業,因此,西安應該抓住發展時機,在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從而有效支撐起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
西安一直將制造業發展作為地區經濟的重要工作。為實現先進制造業強市目標,西安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西安市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1年)》《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文件,指明了西安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方向、發展內容和發展目標,即重點打造六大支柱型產業。為了立足傳統優勢制造業、加大力度培育新產業,針對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制定專門的行動方案“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已啟動建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作為政府的一項持續性的工作任務,從提出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截止到2020年4月,規上先進制造業產值增速達到33.3%。同時,西安注重培育大型產業集群,目前已經形成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龍頭企業、組織等持續發力,如華為公司舉辦陜西長安鯤鵬產業創新大會,汽車、計算產業聯盟相繼創立。
西安市服務業總量不斷攀升,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不斷增加。2019年,西安市第三產業增加值5874.62億元,增長6.8%,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3%,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為59.4%,高于第二產業20.9%①,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是西安市第三產業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379.37億元,增長4.2%②;服務業貢獻率不斷提高,從業人數持續增加,吸納城鄉就業人數能力增強;現代服務業業態逐漸豐富,生產性服務業穩健進步,以跨境電商、商貿會展、健康服務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正在蓬勃發展。以物流業發展為例,西安已經建成引鎮現代物流園、新筑物流園區等大型園區,物流通達度、便捷度不斷提高,覆蓋面積持續擴大,中歐班列“長安號”發班次數持續增長,能夠通達“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全年共開航3720列,航空、鐵路、汽車等運輸能力持續加強,西安已建成2小時航空圈、8小時鐵路圈和1日公路圈,可輻射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
產業園區主動立足自身實際,緊扣優勢產業不斷進行發展新突破。據賽迪顧問機構公布的《2020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顯示,西安有兩個園區入選:西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排在第九,經濟技術開發區位列第四十。2020年6月,科技部批復同意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在西安高新區啟動建設[7]。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揮創新優勢,打造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先進制造業與以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為一體的新興產業格局,實現了兩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示范效果。西安高新區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20年完成生產總值2410.08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市占比24.1%。
西安進入工業化的時間較早,服務業發展時間較長。但是,從制造業發展情況來看,相比較于其他發達城市,西安產業結構不優問題突出,第二產業占比僅有34%,其中制造業產業僅占17%;西安制造業“大而不強”,百億級工業企業數量較少,千億級產業集群僅有三個,產業鏈培育不足,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小,本地配套率較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創新能力不足,科研創新本地轉化率低,新興產業規模較小。雖然第三產業占比已經超過了60%,但是服務業結構還是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領域,中高端服務產品供給不足。生產性服務業、健康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缺乏與大型制造業相匹配的發展實力,產業層次較低,內部結構混亂。西安現代服務業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技術附加值低、技術能力差、服務意識淡漠等問題制約著西安現代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行業性質不同、行業差別大,容易出現行業阻礙,限制企業間的合作。信息資源不能有效交換與共享是制約兩業融合發展的瓶頸:制造企業無法了解服務企業的服務質量、服務內容、服務品質、服務價格等多方面的情況,而服務企業也無法準確掌握制造企業的需求狀況,雙方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導致需求與供給無法及時得到匹配,進而影響二者間的合作。其原因先進制造企業與現代服務企業沒有利用現代技術建立起兩者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從而無法及時地補充和完善現代制造企業的服務需求、更新現代服務企業的服務內容;同時,服務企業內部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企業間缺乏合作意識,服務同質化嚴重,行業標準和體系滯后,導致企業間相互打擊、擠占市場份額,造成行業內的不良競爭,阻礙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長久以來,一些制造企業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認為服務只是生產制造的附屬,在既定模式下,使其放棄生產制造,實現制造業服務化就變得難上加難。再者,相較于一般的服務企業而言,制造企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企業管理結構,在諸如研發、法務、物流、審計等方面已經擁有了自身成熟的內部團隊,如果馬上撤掉自身的一些部門、引入外部服務企業,就會造成前期資金投入的巨大浪費,還可能會影響企業內部員工的工作情緒。與此同時,當前西安市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企業融合發展的成功經驗較少,缺乏能夠借鑒和推廣宣傳的例子,說服力不足,企業參考價值不大。再者,若先進制造企業與現代服務企業實現融合發展,兩者之間勢必就要進行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企業從自身發展考慮,勢必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劃分不均等矛盾,加之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不信任、不了解等問題都會影響到雙方間的合作,導致最終難以實現共贏。所以,行業間的發展壁壘難以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難以徹底改變。這就要求制造企業在短時間內放棄傳統的生產環節、打破既定的企業生產模式,否則服務外包就難以實現。
制造企業要重視企業發展實力,提升品牌影響實力,自覺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加快產品研發和更新;引進專業人才,同時注重人才培養,加強已有工作人員的培訓,轉變員工的思想觀念;制造企業應該轉變重生產、輕服務的傳統觀念,尤其面對傳統制造企業時,要鼓勵其構建創新平臺,加速傳統企業的技術更新和智能制造的應用,加快由生產型服務業向服務型制造業的轉變,不斷強化服務理念,增加企業服務板塊,創新服務方式、提高企業服務質量,拓寬服務功能。注重制造與服務模塊的有效銜接,制訂依托產品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深化產業鏈上下游間的業務關聯。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理念更新,持續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優化服務企業內部分工,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同時,打破制造業與服務業間的產業障礙,發揮現代服務業優勢,將現代服務業更高效、更專業的服務形式運用于先進制造業中,形成“1+1>2”的發展效果。
溝通是企業間合作的基礎,加強溝通是產業間破除壁壘、減少分歧、提升融合效率的重要手段。第一,搭建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建設起企業間的線上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平臺發布收集信息,及時追蹤企業發展需求,建立起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間的協作聯盟,高效匹配雙方信息,實現服務需求與供給的有效匹配;第二,建立企業監督平臺。使行業協會參與進平臺建設和監督過程中,及時掌握和反饋企業信息,規范企業的參與行為;第三,搭建多方合作平臺。推動建立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間的溝通合作,實現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研究機構的研究資源,幫助推動新產業、新模式的轉化,為技術創新與應用提供更多機會,為企業更新換代提供資源,為產業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平臺。
良好的市場環境是對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保障。一要做好頂層設計,發揮政府職能。完善圍繞稅收、資金、土地等鼓勵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發揮好“衛道士”作用,努力解決兩業融合發展中的困難,設立專門的兩業融合發展資金,降低產業融合發展中的要素交易成本。應加大兩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宣傳和推廣,組織具備條件的制造企業和服務企業學習,激發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企業的興趣,激發企業的融合發展活力。二要完善市場體制,發揮市場作用。要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破除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的壁壘,降低產業融合的要素流動費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進資源的高速有效整合。推動實現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為兩業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注釋
①2020年西安市統計年鑒。
②西安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