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陽 賀明壯 王浩浩 趙選利 黃艷 徐渤海 謝晗進 李方正
(1.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2.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自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視程度持續加深,創新發展步伐持續加快。作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開啟現代化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中多次提及交通強國戰略并賦予了眾多使命與任務。我們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鐵路運輸行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科研技術的攻堅克難,“交通強國”戰略的實施與鐵路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為鐵路科研創新項目的申報與管理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鐵路科研項目監管的難度。
科研誠信是新時代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基本價值觀和重要文化基礎,但就目前國內學術界科研項目管理情況來看,科研工作者盜用他人論文成果、通過科研課題套取項目經費等不端行為時有發生,科研項目管理工作與科研誠信評估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本文對2015—2019年間國家自然基金委關于科研誠信違規違紀情況查處的通報案件進行梳理,從科研項目申報管理的具體流程出發,深度剖析學術不端行為的成因及其內在機理,探究學術不端問題的規避方法與治理措施。并參考已有文獻研究成果,根據案例分析所得的科研不端現象及治理措施出發設計了一套適合于測算鐵路行業科研誠信水平的指標體系,為鐵路行業科研誠信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與鐵路科研誠信體系的健全建言獻策。
科研誠信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科技創新的基本準則[1]。就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來看,科研誠信普遍被國內外學者定義為科研工作者在申報、開展或評審科研項目以及提交研究成果報告的過程中是否恪守科學價值準則、科學精神以及科研活動的行為規范[2][3]。近些年來,我國在科研誠信建設制度規范、科研誠信教育引導以及科研誠信監督懲戒等方面頗有建樹,但從科研項目管理的角度來看仍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問題。諸多學術失范現象的頻出與現行科研項目的管理、審批和監管制度息息相關[1][4]。現行有關科研誠信監管體系的研究多集中在科研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的需求(張樹良,2018)[5];以及政府在科研體系建設中的作用研究等方面(黃軍英,2018;江利紅,2019)[6][7],鮮有學者從科研項目管理的具體流程出發對科研不端行為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對已有文獻回顧發現,致力于討論鐵路運輸行業科研誠信行為的探究更是少之又少,且多半是從鐵路企業的角度出發,探析其知識產權管理(毛靜,2010)[8]以及其財務預算管理(王麗,2005)[9],缺乏從鐵路運輸行業科研誠信監管體系層面對科研誠信行為的系統性評價。
綜上分析,現有鐵路運輸行業科研誠信評價多種多樣,但大多缺乏統一框架與具體流程上的研究,難以對鐵路行業科研失信行為進行詳細的診斷。為此,本文從科研誠信監管具體流程出發項目管理的案例以及科研誠信的處理進行案例進行分析,并從項目申報階段、項目評審階段、項目研究階段以及項目結題階段出發,進一步優化鐵路科研誠信指標體系的設計,力圖科學系統地量化鐵路行業科研誠信水平,為“十四五”時期鐵路運輸行業科研誠信監管制度的建設精準定位政策改革方向,并為建設鐵路運輸行業科研誠信評價管理體系的相關理論研究提供資料及有益參考。
本研究旨在探析科研不端現象的頻發、背后動機及其管控辦法,為新一輪鐵路科研管理方案的制定與鐵路科研誠信評價指標體系的優化提供指導建議,故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法,通過對多個案例的相同要素進行歸納比較,總結出科研項目管理各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進行相關誠信評價指標設計。
根據鐵路行業科研誠信的特點及流程管理方案,現特制定以下幾點作為案例選取標準,篩選相關科研誠信違規違紀情況查處的通報案件作為研究對象。
(1)代表性。科研不端行為存在已久,涉及科研誠信問題的案例及其處理結果也多種多樣,我們需從諸多案例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明確反映科研不端現象的基本情況與主要動機。
(2)完整性。本文意在從科研項目管理的具體流程出發對項目管理案例及其最終處理結果進行分析,具有明確處理結果的案例更加完整全面,對本文的研究內容的整體性分析更加有利。
(3)可獲取性。可獲取性是一切案例分析的前提,所以本文研究選取的鐵路科研誠信案例必須以可獲取性作為前提保障。
基于以上案例選取標準,本文從科研項目管理的四個階段出發,對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搜集到的115件實際案例中,科研不端行為發生的原因及其處理結果進行考察分析,總結得出四個階段中科研不端現象存在的亂象及其成因。
(1)項目申報階段,申報書抄襲盜用他人論文與研究成果的現象頻發。項目申報階段是近五年來科研不端行為通報批評的高發階段,項目申請書大量剽竊抄襲他人論文、直接套用盜用他人研究結果以及數據造假等情況十分普遍。從中介公司購買相關申報書、找人代寫申報書、抄襲剽竊他人申報書的現象層出不窮,其中因申報書內容高度相似而被撤銷基金項目并受到通報批評的案例占比高達15%,這表明大部分項目申請書在立項之前并未對申報書進行嚴格的查重檢測,所以才導致申報書內容高度相似的現象如此猖獗。
(2)項目評審階段,評審專家不避嫌、申報者提前運作等問題嚴重。科研項目研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科研項目申報的管控不能僅局限在內容查重方面,查重檢測是對項目申報最基本的要求。近五年的115件科研不端案例中,有30件是因為偽造同行評審已發表論文而被取消兩年到五年不等的項目申請資格,項目評審階段的專家評審與同行評議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經查詢發現,此階段科研不端行為頻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申報者通過項目管理人員直接安排指定專家,甚至有申報者在項目評審之前就摸清評審專家,提前走動和運作,且項目評審階段一直未對參與評審的專家進行明文約束,這也是導致目前科研項目評審不公平、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些項目根本不參加項目評審,直接通過人情贈送課題。
(3)項目研究階段,存在項目未及時推進與經費管理不善等現象。根據對科研項目管理案例的分析,本文歸納得出在項目研究階段問題多出現在項目進度考核與項目經費管理兩個方面,許多科研項目存在“開題風風火火,過程冷冷清清,結題轟轟烈烈”的現象,如若未按照申報書中的原定計劃推進項目進度,在項目結題階段便容易出現想走捷徑的心理,盜用他人研究成果或草草結案導致項目成果質量較差等一系列問題。此外,科研項目管理人未對經費管理方面存在與項目無關的報銷款項等問題進行嚴格規定,許多申報人只是想套取項目經費,甚至直接讓第三方公司介入,他人代寫、成果買賣等行為也是導致科研不誠信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
(4)項目結題階段,結題報告查重管控及成果認定標準需進一步嚴格規范。據所整理的通報批評案例,此階段出現的問題多是研究報告存在抄襲、復制粘貼他人研究成果等現象。研究成果是科研項目研究的結晶,需有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專業性、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判斷,但就目前分析情況來看,許多成果質量及轉化效果不達要求,項目成果未達預期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找熟悉的專家鑒定成果混過項目結題階段及不結題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為優化鐵路行業的科研誠信評估,夯實鐵路行業科研項目管理架構,進一步推動鐵路科研發展,助力“交通強國”戰略目標落地實施,現基于上文對國家自然基金委關于項目管理的案例及科研誠信處理結果的探析,結合國內外學者提出的科研誠信指標體系,從科研項目管理的四個階段設計出一套適于衡量鐵路行業科研誠信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百分制科研誠信評分表
現我們將對表1中的科研誠信評價指標進行詳細解釋。
(1)項目申報階段:對項目申報書進行查重檢測,根據相應的查重率對申報者的科研誠信進行評分,從源頭上杜絕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當查重檢測高于30%時,可直接認定其科研項目不合格,存在違反科研誠信規定的問題;若查重檢測低于30%,則可根據查重檢測等級對其科研誠信度進行評分。
(2)項目評審階段:鐵路部門應成立科研項目管理專家庫,按照鐵路系統的自身特點分別遴選專家入庫。在項目評審階段,鐵路有關部門應從專家庫中挑選專家組織召開科研項目評審會,針對科研立項的項目意義、項目預期成果的社會推廣意義、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等進行論證,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課題評審意見,由專家組成員組織學術委員會召開項目評審會,就所申報課題的立題意義、社會推廣的預期效果、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課題組成員及經費預算等進行論證,提出評審意見,并上報有關部門審批以保證項目評審階段的權威性與專業性。此外,需特別注意的是,在評審階段,專家的選取應根據申報人簡歷的相關關鍵詞進行避嫌,挑選專家庫的專家進行評選以保證項目評選過程的公平公正,并根據專家避嫌程度進行科研誠信評分。
(3)項目研究階段:在此階段,國家和鐵路行業應明確規定的可報銷款項范圍,對與項目無關的報銷款項予以禁止,對項目經費及時審查。并且在中期檢查時要考核項目進展,確保項目整體進程的及時推進。與項目無關的報銷款項,要予以監督和審查,并根據相關監督和審查結果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分。
(4)項目結題階段:應注重對項目研究報告的查重率,嚴格把控項目報告的質量,對盜用、挪用他人科研報告等學術不端行為應予以通報公示,讓眾課題申報者謹以為戒。此外,成果的認定也是我們應著重關注的一項內容,項目成果需由鐵路行業實際部門和企業技術部門專家對項目成果是否達到預期、成果質量以及成果轉化效果進行認定。一般可從鐵路行業實際部門、企業部門技術專家抽取7-11位成果評定專家對申報者的結題成果進行評議,并將相應的科研誠信評分記錄在案。當項目成果未達到預期完成率的60%時,可直接認定該項目成果不合格,不予結題。
本評價指標體系總分為100分,總分將科研誠信水平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與不合格四個等級,科研誠信總分小于60分認為其不合格;科研誠信分數在60到75之間,認定為合格;75到90之間認定為良好;大于90分則判定為優秀。當科研誠信不合格,即總分低于60分時,可認為該申報者存在嚴重的科研不端行為或項目未達到預期以及項目成果沒有達到原創性和創新性的要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家鐵路局有權責令重大修改或直接認為不合格,并對其進行相應處罰。若科研誠信總分在60分至75分之間,可認為該申報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科研不端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可根據科研項目管理條例對其進行相應的教育宣傳。若科研誠信評價總分高于75分,認定該申報人科研誠信水平良好或優秀,可予以一定的獎金鼓勵或事跡宣傳。
為進一步優化鐵路運輸行業科研創新環境,推進鐵路行業科研誠信管理體系建設,本文結合由上文案例分析所得的關于科研不端行為成因及建議,并結合《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中關于“交通強國”建設規劃與科研誠信監管體系等相關要求,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堅持尊重規律,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要完善鐵路運輸行業項目指南編制與發布機制,廣泛吸納各方意見,提高指南的科學性、原創性和交叉學科創新。建立更公平、更公正、更公開、更透明的項目評審工作規則,推行多種多樣的創新型項目評審措施,積極推動鐵路科研項目評審工作全程被監督、可追溯、可查詢、可申訴。完善評審專家選取使用,建立專家信息庫,包括實際部門專家、企業技術部門專家、財務專家等,確保專家選取使用科學、公正。
第二,堅持評價分類,重視科研誠信評分制度。不斷完善鐵路行業科研誠信評價體系,處理好科研誠信與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積極性之間的關系,推進鐵路行業科研誠信評價工作的有序進行。統籌協調基礎科研評價體系的發展,加大對科研誠信評價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切實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誠信意識。重視不同類型科研項目的多樣化需求,堅持鐵路科研項目管理流程多層次化、多樣化,切實提高科研誠信管理的保障力度,為不同類型的課題項目提供更為精準的科研誠信評估制度。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宣傳 。加快科研誠信宣傳教育的普及,增加對科研工作者科研誠信的培養,重視對科研誠信教育的統籌發展。加大對科研不端行為的科研工作者的處罰力度,以及對具有良好科研信譽的科研工作者的鼓勵與支持,構建全面系統的獎懲體制,積極提高全鐵路運輸行業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誠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