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艷艷 沈雅倩 宋冬琳 章佳瑩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在當前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為大勢所趨有其必然性。而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保障,無疑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充電基礎設施,一方面關系著新能源汽車的行駛里程,另一方面還關系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隨著“新基建”的不斷推進,我國正持續大力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各地方政府也在通過對運營商和消費者的引導不斷促進充電樁建設的發展和完善。
新能源充電樁目前的類型主要有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和交直流一體式充電樁。交流充電樁充電時間較長大概為6~8h,充電功率較低,充電速度較慢,主要適用于小型乘用車(純電動汽車或可插電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充電。直流充電樁能夠提供大功率充電,充電效率快,一般適用于大型電動汽車。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持續高速增長中。截至2021年9月,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225.3萬臺,公共類充電樁106.2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43.6萬臺、交流充電樁62.6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06臺。車樁比約為3:1,據理想目標車樁比1:1還有一定差距。公共充電樁基礎建設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安徽、河南、福建等地區。充電樁的基礎建設要能夠跟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腳步,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我國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充電樁基礎建設。
“目前主要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有政府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企業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用戶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政府參與與扶持下企業主導的混合模式,由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多方資源共同參與的眾籌模式。”[2]
無論是哪種運營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顯然政府和企業相互配合能夠減少各自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推動電動汽車充電樁產業的進步與發展。
目前,充電樁的基礎建設落后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就導致了充電樁數量不足以供應新能源汽車的電量補給。在最近的十一小長假期間,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處出現了“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為搶一個充電樁而大打出手”的現象。顯然,這說明了高速上的充電樁數量不足,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在遇到像節假日這樣的集中出行,就很容易出現一樁難求的現象。這也說明我們新能源的基礎設施建設確實沒有跟上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速度。這些充電難、充電慢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那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必然會被桎梏。
如果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那么日常充電就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如果使用公共充電樁進行日常充電,不僅每度電的費用高于家庭自建充電樁的每度費用,有些地方還要收取停車費。在當前居民用電和商業用電存在價差的情況下,家庭充電則是最佳選擇。但是用戶可能會遇到居住地物業以各種理由不配合,小區過于老舊不具備安裝條件或者沒有固定停車位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造成私人充電樁安裝困難,從而勸退一些有購買新能源汽車意愿的人。
新能源充電樁行業的運營模式還處于發展待完善階段。從目前來看,充電樁行業前期投資成本高,收入來源過于單一,資金回本周期過長,運營商也普遍都處于虧損的狀態。前期成本費用主要是建樁支出、修建停車場、日常運營和后期維護。如果是在城市比較核心的區域,成本則會更高。例如,修建停車場需要的土地資源稀缺。而運營商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充電服務費。在一線城市,一個車位一天至少要充電4個小時,服務3臺車以上,才能不虧本。充電樁建設運營不盈利成為其發展的絆腳石。通過簡單的收取電費與服務費,是無法實現企業的盈利。
充電樁現存安全問題按照安裝步驟主要有在安裝時可能會發生的機械傷害,在電力施工時可能會發生的電力工人會發生的觸電事故,充電樁的后期維護和管理問題,在充電過程中充電樁所處環境可能造成充電樁的漏電、觸電問題,充電站周圍消防設施配備是否符合要求的問題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因駕駛員疏忽造成充電樁現場發生的所有問題都缺乏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
充電樁APP就功能性而言,雖然充電樁APP種類多樣且大部分已具有查找充電樁、掃描充電等功能,但依舊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充電樁顯示的信息不夠全面準確,不能適用多種運營商的充電樁,并且在篩選充電樁、付費和預約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導致用戶使用不夠便捷。而就其安全性而言,因為APP普遍帶有充值與消費功能,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個人信息及資金賬戶信息等內容,而這類重要信息一旦出現安全問題,不僅影響用戶的消費信心,也將會制約產業健康發展。
市場上的充電樁運營商越來越多,只找一家運營商無法滿足日常充電需求,為此可能要下載多個APP或者辦理多張充值繳費卡,這樣就造成了車主的不便。
由于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現了僵尸樁。隨著新能源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充電樁成為投資風口。在發展初期,在政策和補貼的支持下,相關充電樁企業大肆圈地、擴大規模,部分企業更是為了賺取補貼而沒有考慮布局問題,將分樁建在了位置偏僻的地方,拿完補貼,后期就無人管理了。還有一些企業,因為布局規劃不合理,導致充電樁利用率低,后期專業檢修和維護也不夠及時,導致充電樁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不能夠確保設備的正常使用,最后選擇棄樁,從而出現了很多僵尸樁,造成浪費。這種充電樁“只建不管”的問題在一些偏遠地區顯得尤為突出。
高速服務區高峰時期“充電難”的問題不能被簡單地歸結到充電樁數量不足,而應綜合考慮。造成充電難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充電需求集中爆發;第二,充電樁數量不足;第三,充電速度較慢。充電難充電樁緊缺的問題僅集中在節假日期間,平時基本可以滿足車主所需。如果僅僅為了少數高峰時段而盲目擴建,明顯不是優選。隨著高速充電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不僅要增加高速充電設施的數量還要縮短充電時間,同時應對早期建成的充電樁升級改造。也可以在充電需求高峰期時可以輔之以可移動的充電服務車,提供更加靈活的充電服務。所謂“建樁無小事”,充電樁企業不能盲目建樁,要做好策劃,合理選址布局和選擇設備等準備,否則后期就要投入更多來補救。此外,從充電樁的長遠發展來看,各個地區還要有序增加新能源充電樁的基礎建設,鼓勵更多資本進入充電市場,加大充電設施的建設力度。
在破解居民區安裝私人充電樁難題方面,可以向國網浙江電力學習。“該公司構建了充電樁進入居民區新模式,制訂了老舊小區、已入住小區和新建小區 3 種不同場景差異化實施方案。在布局老舊小區公共充電樁時,國網浙江電力建立屬地協同的業務機制,與物業、街道、開發商等多方合作,共同推進居住區充電樁建設,形成電網牽頭、多方協作的推廣環境,有效緩解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難的情況。”[3]
提高運營商收入,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增加盈利來源。收入來源除了目前的主要盈利方式收取電費和服務費,還可以由政府進行補貼,加快充電樁企業回收成本速度,助力相關企業長久發展。根據《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各省區市要獲得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獎補助資金,需達到一定的推廣規模。或者應用“充電樁+廣告”模式,也就是在樁體進行廣告推送,在充電樁上做平面媒體廣告,在充電樁上安裝液晶屏或廣告燈箱。經營車位、建立新能源汽車庫等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充電樁還能夠緩解車位緊張。也可采用租賃其他小型交通工具、配套餐飲娛樂設施、提供其他設備充能服務和智慧停車收費減少停車場門口的收費崗亭等盈利方式。
一方面,充電樁還在待發展中其安全管理模式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大多數充電樁長時間處在室外,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對此,一方面要簡化充電步驟、由相關部門對消防安全事項做好相關檢查和監督,降低發生消防問題的風險;另一方面加強對充電樁及充電樁所處環境的管理以及維護,加強對充電樁管理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及隨機應變能力的培養。
充電樁APP應該具備實時查看附近充電站的信息的功能,智能獲取近距離的充電站、實時發布充電排隊信息和剩余空位,因為不少車主都遇到過找到了充電樁,卻沒有空位或者樁體故障導致充不上電的窘境。后臺管理也要注重用戶信息的隱私安全問題,管理后臺數據,及時發現維護充電設備,提升用戶體驗。
充電樁線上app對于用戶來說不夠便捷,各相關企業應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數據互聯互通,以提升便捷度。
增建充電樁并非簡單地增加數量,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布局。面對不同的市場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配置不同的車樁比,合理統籌規劃充電樁布局,消除布局盲區,避免“平均主義”,從而避免“一樁難求”和“一樁過剩”的現象,相關部門或企業可借助大數據為解決建樁問題提供數據支持。在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下,充電設施布局會逐漸科學合理化。
面對不斷增長的新能源充電樁,運營商應及時派遣專業檢修和維護人員及時跟進,并安排值守人員確保設備的正常使用。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對充電樁進行實時監督,鼓勵運營商實行標準化和專業化管理,以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本文描述了充電樁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充電樁行業發展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對其發展前景進行預測提出相關建議。隨著充電設施被納入新基建,政策利好和市場需求增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基礎建設滯后、運營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也給充電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影響。除了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建立有效且完善的運營模式,提高充電效率和便利性以及加強產品可靠性還需要政府的補貼與引導,行業的規范,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努力。”[4]只有在各方協同配合,共同努力下才能助力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