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明(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迭代更新和日益普及,一個“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1]。高校聚集著擁有豐富知識的教師和了解新技術、新思想的大學生,其宣傳工作具有獨特的規律與特征。在高校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引領作用、精神激勵作用,將對學校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思路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廣泛認識和形成共同愿景具有重要意義。地方民辦高校有自身獨特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理念,同時也有獨特的地域優勢和靈活的辦學體制機制。新的歷史時期,結合民辦地方高校特色,立足校內的宣傳視角,挖掘內涵,創新思路,提升民辦高校校內宣傳工作品質具有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作為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事關高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這個重大問題。地方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認識到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宣傳工作亦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這一重要綱領性文件,結合自身的特色與實際,扎實開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俗話說“好酒也怕巷子深”,學校各項工作如科研、教學、就業、后勤、學工等等,還有各個部門、各二級學院,領導、行政人員、教師、學生等主體都有取得成績、典型經驗、重要工作進展,以上都需要進行宣傳,不僅要對外宣傳,也同樣需要對內宣傳,對內宣傳是凝聚人心、激勵斗志的有效手段。民辦學校更應結合自身學校的辦學特色,積極運用現代宣傳媒體,既要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也要將其作為推動學校各項中心工作和辦學理念落實的助推器,掌握新聞規律,既要做好正面宣傳、挖掘典型,提供正能量,也要妥善應對輿論輿情,維護好學校的良好聲譽,勇于迎接挑戰,敢于發聲,積極搶占輿論制高點,引領學校正確發展方向。
當今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焦點,現代新的媒體平臺讓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展示平臺,高校也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信息迅速共享,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自由的對外發布信息和接收信息。高校作為高知識分子和潮流青年的聚集地,宣傳工作的好壞對師生情感的表達和凝聚具有重要的協調和緩沖作用,尊重每一個主體的發聲,積極回應師生的訴求,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愛校情懷,培育共情意識。如學校的全校師生工作群,積極回應師生訴求,宣傳學校的好做法好經驗,在師生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發揮宣傳作用,成為連接師生和學校的橋梁。
地方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上均與地方需求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同時其管理體制、辦學與民辦企業有著共通性,因此,與公辦高校還是存在一定的差別,不應一味的學習和模仿公辦高校的宣傳模式和宣傳內容。由于信息的發布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尺度,民辦高校的宣傳工作存在一定的自主性,簡單的宣傳取得的一些成績或者辦學中的常規工作業績,難以突出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的優勢,難以吸引師生的注意力。很多宣傳都是常規工作的介紹與留痕,不能突顯工作特色與優勢,內容沒有新意,如何挖掘地方性的特色和民辦高校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是當前民辦高校宣傳工作探索的重要方向。
民辦高校由于宣傳工作的重點集中在招生宣傳等對外的宣傳,對校內的宣傳重視不足,學校對在新平臺上的推廣和對自媒體的引導等工作重視不足,大量的校內宣傳都是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如校園廣播、學校官網、海報、顯示屏、通知、文件等形式,同時主要采用官微、qq、微信群等以通知文件的傳播方式,信息傳播范圍窄和滯后。由于缺乏對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的專業研究和運用,很多校內宣傳平臺活躍度低,學生關注很少或者關注了并未真正觀看信息內容,無法達到宣傳的理想效果。各個行政部門和學院基本上沒有專人負責宣傳工作,很多僅僅利用傳統媒體簡單推送新聞稿,宣傳內容單一,形式千篇一律。
民辦高校更加靈活和機動,宣傳工作也同樣如此,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民辦高校同樣也緊跟時代潮流。然而,由于民辦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屬性與公辦學校存在差別,校內的管理體制、考核評價機制以及校內各項工作的激勵模式都各自為政,各個部門、各個學院都在建立自己的官網、公眾號、各種宣傳隊伍,宣傳主題分散,宣傳不聚焦,缺乏統一的規劃和一致的行動,無法最大效能地發揮宣傳的作用。
地方民辦高校要堅持校內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優化宣傳內容,同時發揚創新精神,突出民辦地方高校特色,運用新的互聯網技術手段和新的運作機制,推動新舊宣傳媒體的融合發展,構建全員參與的宣傳隊伍,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宣傳內容的選取與設計,對宣傳工作取得實效有著直接的影響。高校對內宣傳中最為核心的仍是宣傳思想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堅定師生員工的四個自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前提;吸收師生參與到宣傳內容的設計,通過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宣傳;民辦地方高校同樣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結合民辦地方高校的特點,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內容,融入學校宣傳,增強宣傳的實效。
新時代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突出民辦學校的辦學特色和亮點,圍繞各業務單位的工作重心,關注師生重視和感興趣的話題和熱點,提供可以為師生解決實際問題和滿足師生多元需求的內容,把宣傳內容精細化、時代化、具體化。
(1)新時代,各種新聞媒體平臺,特別是互聯網平臺的出現,宣傳工作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傳統的宣傳方式與新型的宣傳手段各有千秋,新的宣傳形式已日益成為一門具有高超技藝的藝術,不僅僅是文筆,更重要的是設計、構思、創新、潮流等等新的思路與技巧。地方民辦高校應當加強與地方宣傳機構特別是地方人氣宣傳媒體的互動,不斷學習先進的宣傳經驗與技巧,將地方的特色與文化融入學校的對內宣傳之中,達到地方與高校的共贏。
(2)根據新媒體的特點和學校師生的特征,積極吸收師生參與宣傳工作,用老師和學生的視角來對師生開展宣傳,優化宣傳策略,增強宣傳主體與宣傳對象的有效互動,拋棄過去呆板僵化的宣傳形式,盡量少采用口號標語之類的說教育灌輸,增強說服力和科學性,注重及時性和創新性,提升宣傳的品質和效果。
(3)抓住“自媒體”宣傳這一重要平臺,自媒體把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與網絡虛擬環境高度融合,形成一個信息傳播更加迅速的交叉空間[2]。自媒體不是洪水猛獸,如何通過自媒體平臺開展宣傳對高校宣傳工作既是挑戰,同樣也是機遇,學生與老師自己的媒體平臺能夠傳播和認可的信息,能獲得更多的認同和傳播效果,形成學校官方媒體與自媒體的良性互動,積極研究了解自媒體,及時將宣傳內容植入自媒體之中,借助自媒體開展宣傳工作。
宣傳工作不是宣傳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學校宣傳工作要做好,需要全校每一個主體和每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加強宣傳隊伍建設。
(1)強化宣傳隊伍的能力建設,宣傳思想工作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工作,需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科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干等宣傳思想工作的隊伍建設。同時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專門負責人員的培訓與經驗提升,新媒體的宣傳使用,需要掌握先進和前沿的技術,通過實戰培訓,不斷提升宣傳隊伍負責人員的新媒體使用經驗和技巧。
(2)完善宣傳隊伍體系建設。以學校宣傳責任部門為龍頭,二級學院和機關單位為兩翼,構建宣傳模塊體系;以專職宣傳人員為主體,以兼職行政教輔人員和師生為兩翼,構建全員的宣傳隊伍體系;以學校、二級學院、學生團體三級的宣傳平臺分層體系,各體系和模塊分工負責,明確規章制度,嚴把宣傳內容關,鼓勵宣傳方式創新,嚴格考核機制,從而在校內構建積極、活潑、充滿正能量的宣傳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