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學 徐國英
小學階段面對的主要是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所以該階段的學生不僅急需文化知識的灌溉,也需要優秀思想品質的滋養。基于此,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素養,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喜好、學習情況,同時還要結合數學教學的內容,設計和創新出最為合適的德育滲透形式,使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既能理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又能養成青少年所具備的優秀品格、能力和素養。
意識和思想關系到一個人的成長和行為,就學習而言在正確的思想品質引領下,學生可以正確認知學習,并且更好地投入學習活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不但對學生身心成長、未來發展起到了重要意義,還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德育是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和能力素養的有效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德育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例如,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自然無法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而在德育中,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青少年必須履行的義務,并且讓學生知悉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使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積極上進的精神品質。第二,德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為學生的后期成長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德育會提升學生的自主、自控能力,如此一來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學生都能秉持獨立自主的意識,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質量與教學的方式、教學的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將樹人育人和知識授教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方向、理念,還豐富了教學的方式和形式,繼而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以教學方式為例,德育的有效滲透,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像趣味性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方式、實踐性教學方式等,學生在豐富高效的教學方式下,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幫助學生由被動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性學習,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
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滲透,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確保德育滲透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下文對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途徑展開了詳細的分析,并且總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
實踐活動在各階段性的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并且取得的教學成效較為顯著,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還能夠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自主能力的快速提高。基于實踐活動的眾多優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將德育內容和數學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融入實踐活動中,一來提高教學的質量,二來培養學生的品質素養。首先,實踐活動的內容、過程和形式,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實踐活動的強度和難度,以免影響實踐活動開展的效果。其次,根據數學教學的內容設計實踐活動時,還要重視德育的內容是否與實踐活動相符,以此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學習到既定的數學知識,還能在實踐活動中得到能力的鍛煉和品質素養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開展“條形統計圖”教學活動時,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出適合的教學實踐活動,并且在實踐活動中融入相關德育內容。例如,教師為學生設置實踐課題,像“運用條形圖統計超市中商品的銷售情況”。當學生得知實踐活動的課題后,就需要在課余時間里,到超市中統計商品的出售情況,如記錄購買商品的人數、商品的種類等信息,然后結合統計到的數據,繪制出條形統計圖。接下來,為保證實踐活動用于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踐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如根據學生統計的數據,可以發現購買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的人數,明顯要高于購買玩具、零食的人數,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要養成“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的行為意識,從而使學生對生活充滿憧憬和向往。此外,教師還要著重表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用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和德育教學的載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缺失學習興趣的問題是影響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阻礙學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教師需要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首要任務和目標,以此確保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既能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又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首先,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喜好游戲的特點,并將游戲元素合理地融入數學教學,以此使學生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既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能掌握數學教學的知識。其次,為保證德育的有效性,教師還需要將德育內容滲透在數學游戲中,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知識教學和德育的雙重效果。
知識和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性,這就為生活化教學方式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階段,將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基于此,為了將德育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出最為適合的生活化教學形式。首先,在生活元素選擇方面,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如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歷自然有所欠缺,所以在選擇生活元素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為主,以此確保學生能夠有效理解生活元素蘊藏的知識內容和德育內容。其次,在德育內容、教學內容和生活元素的融合方面,教師應該注重融合的方式,以此提升德育滲透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效性。同時,在融合滲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能與知識教學產生沖突,所以教師要在密切關注下,找尋良好的時機和采用科學的方法。
例如,教師在開展“面積”教學活動時,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一來提高學生對面積的理解能力,二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素養。例如,教師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存在的“面積”,有的學生說“黑板面”,有的學生說“書面”,還有的學生說“教室地面”等。隨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功能一一展示學生說出的各種“面積”,并且讓學生比較各種“面積”的大小。接下來,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其他關于“面積”的信息,如“農田的面積”“馬路的面積”“商場的面積”等,同時詢問學生這些“面積”有何不同,學生結合自己認知,多會回答“這些面積太大了”,隨后教師就可以將德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如“既然同學們都知道農田、道路和商場的面積十分大,那么是不是能夠理解,農民和清潔工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力氣?才能完成田間工作和清潔工作,請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熱愛勞動、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優秀青少年”。通過將生活元素作為德育和數學教學的載體,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培養了學生優秀的品質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使得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精神素養,從而為學生后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上文主要以生活化教學、實踐性教學和游戲化教學為重點,展開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并且總結出了德育滲透的具體形式,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良好的借鑒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