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林慧(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改革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新時期的學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微博、微信、QQ等即時通信方式已被絕大多數大學生熟練運用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迫切要求提高網絡化水平。“易班”作為正在被教育部大力推廣的網絡平臺,集教育功能、社區功能于一身。在網絡新時代創新班級管理、學生管理、學生服務和學生教育的新方法以及新途徑。班級的管理者可以通過該平臺實現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民主化。從學生工作角度講,該平臺集QQ群、微博、人人網、SNS、網絡相冊、網盤等通訊方式或網絡軟件于一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溝通和交流平臺。幫助學生從校園“小社會”更好地過渡為社會人,是不可或缺的必經途徑。
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新的思維不斷探索教育的內容、方法、形式等,以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要求。充分利用全國高校大學生在線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體現各自特色,培養優秀的班集體,優化教育環境,組織好課內外教育活動,做好學生的教育。
高職大學生思想活躍,對待新事物有熱情。有較強的自尊心,有較強的個人維權意識,但抗壓能力較弱,在遭遇困難后處理不當就易產生心理問題。對大學的學習生活還沒有深入理解,缺少清晰的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比較注意自我形象的建立,但是遇到困難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普遍存在著紀律意識較差的現象。
根據高職院校特點,班級管理制度模式化、班級凝聚力不強、班級信息溝通不暢、考核機制不完善等成為班級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1.班干部主觀能動性不足
班級管理大多依賴于規章制度,多停留在他律階段,學生自律發揮不足。班干部想管又不敢嚴管,不僅削弱學生干部威信也對學生干部個人發展產生影響,久而久之,干部主觀能動性、責任心、服務意識都會削弱。
2.班級信息溝通不暢
由于班級日常事務眾多,缺乏有效統一發布通知的平臺,信息傳達不及時,比如選課、考試通知、助學金申請、推優入黨等。從發出的單位來看,來自學校、各行政部門、系部其他學院等信息來源廣,歸口復雜,而這些事務都與學生的學業或利益密切相關。如何做到有效并且高效率地將這些從不同來源獲得的通知傳達到每位同學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大問題。其次,因各種原因發布信息較多,被群里其他消息覆蓋,同學之間沒有相互告知,出現信息溝通不暢,甚至使同學間產生誤會或矛盾。
3.班級凝聚力不強
在新型網絡媒體、手機等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中“手機黨”“低頭族”越來越多,他們團隊意識差,主人翁意識不足,常以個人喜好來衡量班級事務的輕重緩急。班級內部出現小團體現象,不愿投入集體活動,班級缺少凝聚力。
4.學生干部角色轉換難
班干部作為學生和管理者雙重角色,班級管理缺乏技巧,不能恰當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有的班干部競選前后表現相差大,同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會處處碰壁,工作激情逐漸減退;有的班委缺乏工作的思考,做事不夠全面,遇到困難會有畏難情緒,繼而影響到班級的管理。
傳統方式學校通過辦公系統或紙質的形式通知到各學院,學院再通知到各系部、各班級班主任或輔導員。輔導員收到通知后,組織做好各種通知、宣傳、表格的發放等工作。效率不高,容易遺漏通知對象。QQ、微博等通信網絡工具。發言通知事情,文件和相關的表格上傳到共享。通知、告知相關信息,很容易被刷屏,導致很多學生根本無法看到。其次QQ共享、博客上傳文件有大小和容量的限制,很難將所有需要共享的文件上傳,QQ群人數有上限等情況,制約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1.班級文化建設缺乏有效的平臺
一個優秀的班級能夠有力地推動班級成員個人的發展,但班級的建設又是一個難點。缺乏共同關注、交流的平臺。傳統的微信、QQ群的功能很有限,人人網和騰訊朋友網雖能找到本班、本學校的同學,但缺乏最為核心的班級功能,個人還是個人,各自為戰,仍然不能將本班同學有序集合。騰訊朋友網具有班級功能,但僅包括了相冊、分享、留言板、通訊錄,功能單一,班級成員加入班級后能夠獲得交流的機會不多,且不允許班級成員上傳文件,班級事務管理成員間分享資料受限。
2.班級文化建設網絡化、平臺化
“易班班級”具有論壇研討、線上教學、網盤、班級公告、相冊、通訊錄等功能,從功能的設置上來講,提供內容涵蓋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獨立成長,能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進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內容、基礎課程和專業知識的介紹、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經驗談、班級行政管理的相關通知、心理健康教育、學術報告、各類文件和違紀處罰決定等。實現學生日常管理、職業教育、學業教育、專業教育等的全覆蓋。每個寢室都有自己的相冊,班級活動的照片通過建立相應的文件夾獨立上傳。“易班”的班級排名反映了一個班級的活躍度,即論壇的發帖回帖數、網盤個數、相片個數等。從“易班”目前的推廣情況來看,排名靠前的班級會獲得豐厚的獎勵,因此,班級成員“易班”的熱情非常高,班級成員都積極參與“易班班級”的建設工作,無形中增加了班級成員的團結程度,增強班級凝聚力。
“易班”作為一種實名互動平臺,可根據師生需求,提供有話題、日程表等基于班級的特色應用。作為其中最基礎的班級個體,旨在通過該平臺建立班級網上溝通與交流平臺,并將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學習內容嵌入其中,與學生習慣使用網絡發展相結合,形成符合當代學生上網習慣的班級管理新方式。
班級管理中可以借助“易班”發布各種日常管理通知、評獎評優公示文件,班級公告、班級話題、網盤、論壇、網盤、班級公告、相冊、通訊錄等功能加強信息網絡化,促進學風建設。
1.公告信息發布
充分利用“易班”平臺中現有的班級公告,標注必讀人群,能夠有效杜絕群通知被刷屏的問題,同時班級輔導員、班主任等管理者可以通過站內私信通知學生,了解學生動態,答疑解惑。
2.班級話題管理
“易班班級”中許多日常工作可以通過班級話題完成。如通知學生報名,管理者通過帖子上傳報名的具體通知或報名表,由負責人匯總后上報;推優入黨也可以通過發起投票的形式完成,通過實名制和一人一票,完成學生投票,保證了投票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3.網盤存貯功能
網盤不僅具有無容量限制的優勢,而且可以實現文件分類管理,不會出現共享文件受到容量限制的情況。站內私信可以實現在網盤中上傳常用的文件,如課程表、實習安排、獎助學金申請表等;其次,各種文件、通知都可以放到班級網盤中進行存檔。學生根據需要自行下載,免去了學生找不到文件下載的情況。學生也可自行上傳復習資料、老師上課的課件等,共享資料、交流學習經驗等。
4.豐富班級文化
通過“易班班級”具有論壇、相冊、通訊錄等功能,為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創造了條件。以論壇帖子為例,可以涵蓋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習慣養成,幫助學生進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等多方面方面,達到日常管理、職業教育、學業教育等的全覆蓋。
根據高職大學生的特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班級建設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易班”管理工作實效性。
1.提升班級事務管理
結合“易班”系統的上述特點,“易班”可以充分發揮“班級管理員”的主導地位,利用時政熱點開展思政教育,牢牢占領思政網絡陣地,利用“易班”豐富的功能開展活動,增加同學交流和班級凝聚力,利用“易班”強大的班級事務管理功能,改善輔導員事務性工作,改善師生關系。
2.建立完善的“易班”班級管理制度
在日常管理班干部選拔上,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內容上,提供學生感興趣的信息,提升“易班”吸引力;在聯系師生方面,輔導員和班主任更多地參與到“易班”網絡班級中,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將學生使用“易班”積分情況納入學生各類評選活動中,使班級管理更加透明化,推動學生成才成長,實現雙贏。
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易班”網絡平臺下班級管理的目標要求,可從制度建立、活動開展、干部引領、師生共建、服務等五個方面提升班級管理時效。
1.根據班級目標,建立健全的“易班”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班主任輔導員班規制定的引導者作用,充分征求班級同學的意見,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作為高校班級管理的重要激勵手段,健全監督、反饋機制,組織相關人員跟蹤隨訪,對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學生,動態公示該學生情況,引導全班學生以他們為榜樣,及時收集整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或建議,真正成為學生行為規范的準則。
2.開展豐富多彩的“易班”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促進“易班”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輔導員要積極指導協調“易班”活動的開展,班干部要積極發揮引領作用,鼓勵學生踴躍組織并參與“易班”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易班”活動的實踐性。借助“易班”平臺,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院開展的集體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同時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大型活動,例如學風建設月活動、校園網貸安全防范等,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幫助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從而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1.做好“易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
“易班”要良性運轉,學生干部是“易班”組織的重要領導力量,選拔能力強、民主意識強、服務意識強、集體榮譽感強的學生,建立一支精干的“易班”干部隊伍,發揮帶頭作用,帶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大活動范圍,營造良好活動效果,對于推動“易班”建設和班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完善“易班”干部培養、監督和考核機制。
2.處理好輔導員和學生關系
傳統班級管理中,輔導員是執行者;在“易班”中, 輔導員轉變為研究者、設計者和指導者。輔導員要積極適應“易班”環境下的大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自身水平。在“易班”中輔導員要與學生平等開展師生交流,有助于開展相互信任的交流,要加強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學生相互之間的相互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推動大學生成長成才。
堅持將“易班”作為高職學生班級管理的有效工具,使其成為班級管理、解決存在問題的有力幫手,進而提出符合班級管理的模式,力求促進高校“易班”管理創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易班”管理是一項長久且煩瑣的工程,需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研究才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