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濱州職業學院,山東 濱州256603)
科技的發展促使測量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且日臻成熟,在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并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而智慧建筑時代的到來,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的建設成為主旋律,智慧建筑時代的測量技術與傳統的測量技術相比,在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建設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它推動了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的發展,加快了智慧建筑時代的腳步。
一是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這是國際測繪領域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它顛覆了以往航測只能通過垂直向下拍攝正射影像局限,通過在同一飛行平臺上搭載多臺傳感器,同時從一個垂直、四個傾斜等五個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通過軟件進行后期處理拼接,形成立體的三維模型。更加真實地反映地物的實際情況,極大地彌補了基于正射影像應用的不足。利用航空攝影大規模成圖的特點,加上從傾斜影像批量提取及貼紋理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降低城市三維建模成本。
二是三維激光實景技術。這是一種快速獲取空間數據的新型技術手段。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實景技術,在獲取物體三維空間信息的同時獲取其影像數據。通過后期數據處理,得到三維點云和具有位置和姿態信息的實景影像。三維激光實景技術具備數據采集高效、數據處理自動化程度高的優勢。高精度、高密度特點,同時數據成果豐富,掃描得到的激光點云數據量大,信息豐富,同步采集的實景影像也具備豐富的紋理信息。可運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城管等多個領域。
三是輕小型低空遙感平臺遙感技術。這是通過在輕便以及小型的低空遙感平臺上安置遙感儀器,使其從一定高度或距離對地面目標進行探測,獲取信息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在建筑行業中被廣泛應用。遙感技術從分類上來看,可分為高空與低空兩種遙感技術。高空的遙感技術,由于其要求較高,因此很難在建筑工程中被應用。而輕小型低空遙感技術由于操作簡單、實用性強、投入成本低而受到建筑行業的歡迎。同時它也可以到達人力無法企及的地方,對于較為復雜的地理環境,可以進行及時的測量與檢查,保證了測量人員的人身安全,在許多領域都可以被廣泛應用。
四是高分遙感技術,即利用衛星獲取信息的技術。這屬于國家級項目。相較于輕小型低空遙感技術,其準確率更高,實效性、分辨率更好。高分遙感技術能夠實現大范圍、高精度、遠程獲取建設區域的地物、地貌信息,在實地勘測之前掌握地區的地物、地貌信息。該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可以為繪圖提供更加清晰和準確的信息,推動建筑行業快速發展。
近幾年我國的測繪新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由于其明顯的技術優勢與特征,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目前主要應用于城市建設、農業生產、氣象觀測、水利工程、搶險救災等方面,并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其在各個領域的表現不俗,因此,國家更加重視對其的開發和利用,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構建多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數據庫,從而使我國的測繪技術水平得到非常明顯的提高。同時,地圖的精確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另外,我國還自主研發了遙感數據處理平臺,并構建了衛星影像處理系統,使我國在空間數據的獲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一是高效的信息提取能力。相比于傳統的測量技術,二維平面的測量很難將地理空間中的信息分布和變化體現出來。而智慧建筑時代的測量新技術,對于信息的提取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把信息可視化,通過將地理空間中的信息進行提取并通過模型進行展現,使信息的表達更加具體和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是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感知信息。智慧建筑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宜居環境。而城市的地理信息,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條件。而新的測量技術,提供了形象化的、準確的、可視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的動態化取代了傳統測量技術的靜態化,可感知的地理信息更能充分發揮出其作用和功能。
三是為建筑工程提供技術支持。科技信息時代,建筑行業要想穩定發展,必然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使信息更具價值。而智慧建筑時代的新測量技術,由于其具備的特點和優勢,取代了傳統的測量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的測量技術提供了更加準確的數據信息,同時,其高效的信息提取特征,也使建筑行業信息處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建筑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建筑工程是否能夠順利開展,首先要對周圍的環境、地形、地質條件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這些基礎的信息為建筑工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據。而新測量技術的地理信息數據和信息的收集和提取,其精準度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證,可以使智慧建筑能夠有效地順利開展。
四是使智慧城市建設的智能化程度得到提高。地理信息的可視化,可以使城市的信息空間的分布及變化直觀地體現,同時也可以根據這些可視化的信息與某些行業進行結合,創建出立體的分析模型。而且分析的結果更加切合城市空間的位置,提高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智能化建設程度。
一是智慧城市建筑布局的規劃。科技信息時代來臨,數字化技術被廣泛應用。而新的測量新技術,可以將虛擬的數字轉化為真實的事物。例如通過攝影與遙感技術,可以構建出小區的三維立體圖像,根據小區周圍的人流量以及道路情況,開展科學合理的規劃工作,使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也可以利用三維立體圖,優化小區內的智能識別系統,使智能識別系統的安全防護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1]。
二是監測河道水位及城市污染情況。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隨意傾倒垃圾,使城市的污染加劇,為城市的污染治理帶來了困難。攝影與遙感技術有效地結合電子技術,可以高效地對違規的排污口以及城市的污染源進行排查,并快速找出污染的源頭,從而使環保部門能夠及時準確地開展工作,方便了環保部門的環境治理工作。同時,新的測量技術可以對河道的水位進行實時監測,雨季中一旦降水量過多,會使河道的水位急速上升,極易引發洪澇災害,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2]。而新的測量技術的實時監控,可以在數據中心隨時掌握河道水位的情況,一旦水位超出警戒線,就可以通過智能設備進行河水的排放,避免發生洪澇災害。
三是實時監控建筑物。城市中的高層建筑物越來越多,高層建筑物很好地緩解了城市住宅需求。但對高層建筑物的質量要求極高,通過攝影及遙感技術,可以對城市的建筑物進行實時的跟蹤和監控,通過傳感器對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并將建筑物的變形數據傳送到應急中心,如果變形超過限制,應急中心會制定相應的措施或進行人員疏散,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是大型工程的測繪。許多建筑工程的規模較大,這為測量工作帶來了困難。在規模較大的建筑工程開展之前,需要對地形等進行測量,而傳統的測量技術很難完成大范圍的測量工作,其測量的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也難以保證。利用現代化的攝影與遙感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得想要得到的地理信息,為大型建筑工程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使大型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升[4]。
五是搶險救災的運用。如果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在搶險救災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無人機的低空遙感技術輔助救災工作的開展。災后的地理環境以及地形都比較復雜,依靠人力進行排查和找尋,會使救災工作開展緩慢。而通過無人機攝影遙感技術,可以獲得災后清晰的實時畫面,從而制定有效的救助計劃,使救災工作可以有序地進行[5]。例如,在玉樹地震之后,測繪人員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對整個災區進行動態的排查和檢測,并建立起了災區的地理服務信息平臺,為災后的救援提供準確的災情信息,從而使救助工作高效順利開展,為災后的救助和重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六是云信息平臺的構建。想要構建云信息平臺,地理結構和地理數據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的測量技術只能獲取一些基本的數據信息,對于地理的結構無法做到準確地采集。而智慧建筑時代的新測量技術,可以準確地勘察地理結構,同時使得基本信息也更加精準,精準的地理結構和翔實的地理數據相結合,組成了數據信息資源庫,再利用互聯網技術,云信息平臺也就自然而然地搭建而成。
智慧建筑時代測量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智能建筑及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推動了智慧城市建筑的建設與發展,測量新技術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特征,在各個領域充分發揮著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我們更應注重測量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更好地為建筑行業、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