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五小學始終抓住本質來思考,尋求載體去踐行,力求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實現優質均衡努力創新,保持了教育和教學質量的高位、穩定與實效。
如何使集團內的學校同步優質、均衡發展?如何真正實現集團化辦學由“機會公平”走向“過程公平”……這一系列問題的破解,是集團化辦學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價值引領,同心同源同發展
“幸福教育”是學校多年來致力打造的優質教育品牌,為發揮出優質品牌的輻射與帶動作用,學校將“同心、同源、同發展”作為集團發展的核心戰略。在求“同”的道路上,我們始終保持辦學目標不變、辦學理念不變、發展路線不變、治校原則不變。這樣,集團六個校區實現了教育理念相同、課程體系共通、環境文化相融、管理協同、教育資源共享。
2.和而不同,異形異趣異特色
求同存異,才能避免“同質化”,形成異形、異趣、異特色的發展格局。
“異”主要體現在校區文化的特色定位和內生發展上。我們不僅挖掘每個校區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原有的文化元素,還充分考慮各校區的師資特點與學生需求。目前,六個校區都形成了鮮明的校區文化——幸福五小、炫彩銀地、樂學鴻業、動力京鐵、悅讀科豐、活力萬柳,并以特色的校本課程及社團活動彰顯出各自的魅力。在促內生發展上,我們在各項工作中引導每個校區找到不同的切入點和抓手。如堅持開展了十年的幸福自主課堂研究,每個校區在共性基礎上都創生出適合自己校區的研究專題,取得了多樣的研究成果。
3.機制創新,求“同”存“異”享幸福
在管理制度上,我們沿用校區校長負責制,在管理人員不增容的前提下,啟用了跨界管理機制,建立了集團發展部、教科研發部、資源保障部、校務協調部,構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矩陣化結構。這樣,使校級領導聚焦學校發展戰略,把握學校發展方向;讓中層干部科學分工,立體協作;讓基層教師堅守一線,落實戰略意圖和辦學理念,整體提升了教師團隊的協作力與執行力。
此外,我們在運行機制上不斷地進行動態調整與創新。“干部教師輪崗體驗機制”讓優質的教師資源流動起來,帶動了管理理念、科研、教師培訓的交流與融合。“多崗位聘任制”讓教師有了多向選擇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待崗機制”消除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多元獎勵機制”確保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數字化保障機制”為優質資源共享提供了隨時共享的渠道,“幸福分享機制”促進了教學管理文化、教師教研文化、學校育人文化的相互交融……
“雙減”背景下,集團化辦學進程中一系列人事管理與評價機制的啟用與創新,保證了優質資源的真優質、真輻射,實現了優質教育的機會公平與過程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