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 辛力紅 齊方萍
北京市日壇中學深耕學科教學土壤,聚焦教師教學實踐,致力于探尋學科關鍵能力培養的關鍵路徑——情境教學。基于教學實踐,我們提煉出開展情境教學的三種策略,即問題式、探究式和融通式的情境教學策略。
問題式教學策略
問題式教學策略通過抓住教學內容的核心,設置科學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探究,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更可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物理教學中,由于磁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多困于“場”概念的理解。鑒于初中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宜采取問題式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問學生:我們看不到風,怎么知道風的存在?風吹動了樹葉,吹動了窗簾,說明有風的存在。那么,樹葉不動,就是沒有風嗎?通過詢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常見的生活現象,打破學生認為只有親眼看見的東西才是真實存在的認識誤區。
探究式教學策略
探究式教學策略是教師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教學方式。針對學生學習,探究式教學的一般過程如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形成假說—學生制定方案—學生分析論證—交流與合作。
例如,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帶領學生走進春天的校園,讓學生們觀察春季的特征,并通過親身實踐展示“春”的樣子。學生首先提出問題:春天是什么樣子呢?確立多種答案,然后在校園中尋找春的樣子。他們收集花圃中的泥土,觀察新芽的形態,查看春風的“足跡”。通過一系列的描述和展示,學生對春天有了全面的理解。然后,教師帶領學生賞讀朱自清的《春》,細細體悟作者對春天的情感。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升了聽、說、讀、寫的能力。
融通式教學策略
融通式教學策略,是針對不同學段和不同學科的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可能包含問題式教學策略、探究式教學策略,或者是多種教學策略的綜合使用。針對不同學科,教師的教學重在延伸到其他科目中,打破科目間的壁壘,使得知識互相融通。
教師講到與“聲音”有關的知識點時,聯系到音樂學科中的音色,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激發學生興趣。在講到有關“光”的知識時,教師讓學生思考、遷移到美術科目,通過生動形象的畫作打開學生探究的大門。不同科目的融合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能夠讓學生將知識靈活地遷移到其他學科中,實現學科知識的互通,從而達到提升學科關鍵能力的目標。
針對不同學段,我們研究制定了不同階段的進階內容。例如,物理學科教學中,學生對“場”概念的理解是個進階式的思維過程。日壇中學初中和高中物理教研組聯合研究制定學習內容和思維培養的進階內容,從初二年級至高三年級,就“場”概念的問題,分別針對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期培養學生的縱向遷移能力。
問題式、探究式和融通式教學策略并非截然分開,自成一體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基于多元情境的教學策略,北京市日壇中學一直致力于深入觀察教學實踐,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升華教育教學理論。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小初高一體化學科關鍵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實踐研究”(批準號:CDBA19087)成果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