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朝輝
學校秉承“至真教育”理念,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指導,以培養全面發展的“至真少年”為目標,創新教研方式,開展融合教研和融合課程研究,為教師賦能,促學生成長。學校將教研工作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依托科研課題研究,引領教研活動科學、有效開展。
1.科研引領,智慧成長
為培養學生多角度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6年,學校在實施區級重點課題“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學科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由理化生教研組牽頭,開展融合教研和融合課程研究。
第一階段,由下至上生成研究主題和課程目標。經過激烈討論,確定了“愛護眼睛”的主題,目標聚焦在實驗探究眼睛成像的原理和愛護眼睛的理念與行動。
第二階段,初步試講,接納實踐中的不完美,把握生成性資源。在試講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各學科知識像拼盤一樣組合在一起,而且拼得不夠緊湊、不夠順暢、不夠美觀,但畢竟勇敢邁出了第一步。試講后,老師們馬不停蹄投入到了評課中,討論完善的各種新方法和小細節。不完美的試講喚醒了老師們的集體智慧,大家雖然不明確融合課程如何運作,但是敢于嘗試,各種思想、思維方式在碰撞的過程中生成了引領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平臺、路徑和策略。
第三階段,理論指導、實踐檢驗,借助科研力量優化提升。組長從科研的角度分別指導授課教師,統籌引領教學設計撰寫,進一步明確本次融合課程以學科重點知識為載體,以科學探究為路徑,以實現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和愛護眼睛的理念培養。當老師們心中更加明確了目標、措施、預期效果和評價標準之后,再次試講。經過不斷打磨,研究如何設置挑戰性問題,如何進行語言過渡;研究學生的表現;研究如何完善教具、學案、教學設計等。最終,“愛護眼睛”的融合課程得以形成和完善。
第四階段,發現閃光點,總結、反思、提升,知行合一。研究促進了學生的行為轉變和教師的思想轉變。在評課時,我記得有一位老師提到:“有個孩子剛開始坐姿還很懶散,沒過一會兒,坐得特別直,整節課舉手若干次。”另一位老師接著說:“他是我們班不愛學習的小A。”這就是課堂的魅力,老師的魅力。我還記得,一上完課,任課老師就興奮地來找我,說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設計了一個實驗,結果在光屏上找不到像,正沮喪時,卻發現像呈現在了一位同學的校服上。相信這種特殊的經歷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課堂體驗。更驚喜的是,融合的思想開始在2016年各學科中考試題中體現,學校的課程與當年中考物理可調試眼鏡相似度極高。既考查學生的課堂積累,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體現了學考結合,也體現了學校“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也給了老師們后續不斷深入研究的信心、決心。
2.示范帶動,百花齊放
示范帶動。“愛護眼睛”的融合課程研究讓理化生教研組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學校為此搭建平臺,總結經驗、交流分享,這也促成了老師們后續深入開展融合教研,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區校兩級也不斷為融合課程搭建展示的平臺。比如,2016年10月,“美妙的聲音”區級融合課程展示,從物理和生物的角度探究聲音產生的原理,同時融合音樂歌唱和傳統文化。2017年4月,區級融合課程展示“奇幻水母”,該課程融合理化生和美術學科知識,以及實驗探究方法、環保理念等,將古老而神秘的生物——水母的喂食、飼養,真實呈現在學生面前,獲得好評。
百花齊放。在市、區、校等平臺引領和學校理化生教研組的帶動下,融合教研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例如,史地政教研組推出的綜合實踐活動,幾次調整后,最終以“聚焦南海,維護主權”的題目呈現;語文教研組推出融合性比賽活動“詩詞大賽”;其他教研組的老師們也熱情高漲,爭相推出典型融合課例。其中,“化學論衣”融合歷史、地理、語文、化學學科知識;“化學論食”融合語文、美術、化學學科知識;“數學之美”融合歷史、美術、數學學科知識;“雨意象”融合語文、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
項目式深度融合。從2016至2018年,各教研組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同時,更注重小融、微融,以培養學生多角度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9年5月,學校開展“當創客遇到傳統文化”開放日活動,再次推出區級融合課程“從司南到北斗”,以北斗導航系統的LOGO為入手點,挖掘圖標的內涵,展現當今科技與古代智慧的碰撞。課程以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引領學生體驗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完整的思維能力,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同時滲透STEAM課程理念。課程設計體現了跨學科和體驗性、協作性、設計性以及科學素養要求,廣受好評。
理化生教研組的融合教研和課程研究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成為學校課改路上的里程碑,并直接促成了學校連續多屆科技嘉年華、創客嘉年華等活動的開展。如今,融合課程已發展到“創客+”課程,并且“創客+”課程已經發展成為學校特色課程。
3.持續研究,創新發展
當前,學校在固化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時,還將融合的思想用到教研活動的方方面面,如單元主題教研、深度學習教研、項目式學習教研、學共體傾聽關系建構等。至2021年9月,學校有市、區級課題共12項,其中包括市級課題“基于數據診斷的校本主題教研路徑優化的研究”、區級重點課題“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化學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主題教學策略的研究”。學校會繼續以市、區級課題研究引領學校開展教研工作,深入開展融合教研,在落實“雙減”工作要求的同時,更推動課改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