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十四中作為百年老校、北京市示范高中,一直以來堅持“做有溫度教育”的育人理念,“雙減”政策的推出與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作為教育者,我們一貫強調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知識和謀生技能,更要通過學校這一教育場所營造出和諧氛圍,通過學生和師長之間心靈與心靈的相互作用,將情感、價值這些長久支撐人生成長的關鍵要素培育出來。
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我們致力于提升課后服務。我們的課后服務立足學生需求、瞄準學生成長,全盤規劃,精準施策,致力于讓學生有實際獲得。
全盤規劃,精準施策。暑假期間,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盤規劃。開學后,學校又兵分三路,進行情況分析。第一路是針對學生需求。為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學生會、學生干部座談會等形式進行調研,下發調查問卷1100份。第二路是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任課教師和全校81位特級教師及市、區級骨干教師進行調研,內容包括專業興趣、研究優勢、時間規劃等。我們希望讓更多的教師以一己之長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更多的教師在課后托管服務中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第三路是由行政后勤部門對學習場所進行統計梳理,包括教室、圖書館、實驗室、運動場所等。
豐富課程,彰顯特色。開學后,學校向全體家長發放學校關于課后托管工作安排的通知,強調課后服務三個全覆蓋,即覆蓋全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覆蓋周一至周五,每天覆蓋到17:30。主要形式為“綜合素質提升”與“課業輔導”相結合。借助十四中足球、籃球、科技、飛盤、健美操等傳統和特色項目優勢,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包括藝術、體育、科技、拓展四大類共計40余門、60余個授課班級的課程。豐富的課程,使得學生的潛質得到了有價值的引導與挖掘,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有效度評價,促進核心素養提升。從2016年開始,十四中就在探索“管、辦、評”分離的評價模式。課后服務的質量評價更是緊緊圍繞學生的成長來進行。比如,學校會對提供課后服務的教師的教案、學案進行檢查和規范監督;會不定期開展家長和學生座談會,了解課程實施效果;還會通過學生參與市、區級的藝術、體育、科技等各類競賽的表現來進行效度評價。
提升課后服務,其實是做好“雙減”的加減法,“減去”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減去”家長們的焦慮情緒,“增加”校內的教育效能,“增加”學生的獲得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