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
學校深化藝術教育辦學特色,凸顯以文化人主旨思想,遵循美育特點,開展班歌創編實踐活動,強化實踐育人,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1.以班級文化為基礎,營造積極氛圍
班歌創作有利于激發班級活力,凝聚團隊精神,培養樂觀向上、積極有為的好少年。音樂教師與班主任積極配合,動員學生人人參與歌詞創作,激發全體學生的集體感與使命感。如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二(2)班集體創作《朝陽》:“伴著初升的朝陽,走進美麗的校園。二十九條紅領巾,你追我趕同進步,面向太陽,飛向理想……”師生間你一言我一語,營造積極班級氛圍,傳遞正能量。
2.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音樂能力
在創編班歌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歌詞內容與樂段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運用重復與變化重復創作手法,大膽嘗試創編,充分感知旋律平穩跳躍、節奏舒展緊湊、演唱方式連音與斷音、速度快慢的選擇等對表現不同情緒、情感的作用,將音樂知識學習與歌曲創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表現班級風貌與精神追求。課堂上,學生輪流創編演唱,大家對比聽辨,提升音樂欣賞能力和創編能力。教師將各班班歌打成五線譜,編配鋼琴伴奏,制成伴奏音樂,為班級學生自主練唱班歌提供有利條件。
3.搭建展示平臺,提升審美情趣
學校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舉行“紅心向黨 唱響未來”文化節暨紅歌賽藝術課程展演,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通過展演,學生真正認識到集體精神和舞臺藝術的高度組織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和綜合體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美育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全過程,激發愛國愛黨情懷。各班分別創編了《朝陽》《追逐夢想 不言棄》《一“鹿”向前》《詩情詠誼》等班歌。同時,教師充分挖掘和發揮各班學生特長,體現各班藝術特色,如學生敲打架子鼓為班級伴奏、詩朗誦與口風琴伴奏相融合等,充分展現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表現力,提升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
4.建立常態展演機制,實現育人目標
在班歌創編展演活動中,學校根據不同年級特點制定評價標準,設立不同獎項。如一年級設立“歌聲嘹亮獎”“藝術表現獎”“最佳風采獎”,二到六年級將“歌聲嘹亮獎”調整為“班歌原創獎”,鼓勵學生進行班歌創編,培養創新思維,提升藝術素養。為廣泛宣傳和展示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各校區不僅在校園樓道中以視頻方式滾動播放,還利用公眾號宣傳展示,營造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活動過后,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效果,落實課程育人目標,班主任梳理總結班歌創作過程對學生教育引導的成果成效,積累課程經驗,促進自我反思;音樂教師將各班班歌樂譜編輯成冊,形成成果。
學校建立的藝術課程展演機制,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通過參與不同形式的展演活動,獲得審美體驗,促進健康成長。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