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聯

德育工作緊緊圍繞著“讓生命閃光,為中華添彩”的學校育人目標,以“立德樹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為抓手,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引領學生成為“責任擔當者”。
首先,通過自主管理正向引導,培養責任感。
在生本理念指導下,學校創設一日生活自主管理平臺,引領全體學生參與日常管理,人人成為管理的主人,通過自主管理增強責任感和自信心。一日生活管理分為班級、年級、校級三個層次,采取學生自薦和老師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學校提出“人人有崗位,人人都盡責”,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由此出現了“小領讀員”“小小飯箱管理員”“眼操管理員”“窗臺保潔員”“節電小隊長”“樓層值周長”“小小放映員”等不同的崗位。一日生活管理活動有三個環節:教育、培訓、評價。教育重在養成、訓練;培訓重在管理、提高;評價重在激勵、肯定。通過“尋找最美”“光譜評價”等方式,樹立榜樣,讓學生從小埋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
其次,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立德樹人,強化責任感。
儀式教育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重情義、守信用、有責任感等,通過儀式教育讓學生感受莊重的氛圍,自覺增強認同感和責任感。在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上,一年級小同學佩戴“我是小學生”胸牌,和高年級哥哥姐姐們手牽手走過入學門,增強“我是小學生”的角色轉換;全校開學典禮上,莊嚴的升旗儀式、校長親切的致辭增強了學生新學期新征程、奮力起航的責任。此外,還有莊嚴的新隊員入隊儀式、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令人激動的頒獎儀式、六年級畢業典禮、憲法晨讀、教師節拜師禮等。這些常規性的儀式教育活動,均以學生為主角,學生通過自我展示,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各自的光彩,不僅增強了自豪感、自信心,也通過參與活動明確了奮斗目標,強化了責任擔當。各式各樣的儀式教育活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厚植家國情懷,培養為國家長本領、增才干的責任意識,從而引領學生自覺成長為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