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順利

在美育方面,學校提倡“以美育心”的理念,以“藝術綻放人生”為藝術工作指導思想。學校于2013年9月,成立了燈小京劇團,定名為“育英少兒京劇團”,以“弘揚傳統文化,普及國粹藝術,提高審美素質”為活動宗旨。
1.從一名校內教師到一支專家團隊
得益于學校提倡的“教師‘1+n”多元綜合培養模式,起初由學校的一名作為資深京劇愛好者的體育教師擔任京劇團老師。為保障京劇教學的專業性,提升京劇教學師資水平,學校相繼聘請了北京京劇院老生名家徐尚賓、國家京劇院旦角名家白玉玲、中國戲曲學院優秀畢業生劉瑞婷、非遺京劇舞臺臉譜傳承人盛華、中國戲曲學院花臉名家李英才、中國戲曲學院丑行名家王貴勤、知名少兒京劇啟蒙專家張雪平來校指導教學,形成一支“校內+校外”相結合、專業化的京劇教師團隊。
2.從一個行當分團到四個行當分團
近幾年來,隨著京劇名師的加入,京劇團由最初的老生行當一個分團,逐漸發展為覆蓋“生、旦、凈、丑”四個行當十余個分團,每天在不同年級和校區開展課后京劇學習活動,每學年,京劇團累計活動300余次。隨著行當的豐富,京劇團除了學習各個行當的京劇名段,也開始排演經典劇目選場和折子戲。2018年,京劇團排演的《二進宮》選場,獲得北京市第二十一屆學生藝術節金獎;2021年京劇團排演了第一出學生主演的折子戲《釣金龜》。
3.從幾名社團學生到上百名社團學生
隨著京劇教育在學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京劇團,從一開始的幾名學生,到目前一至六年級各個行當共百余名學生,形成“三低一高”的梯隊培養模式。2021年被授予“東城區星光京劇團”榮譽稱號。近幾年,京劇團學生表演的節目獲得和平杯、國戲杯、市區藝術節獎項共計70余次,進入北京少年京劇團2人,獲得中國戲曲小梅花比賽金獎1人等。
4.從學校搭建平臺到劇場演出展示
為繼承傳統文化搭建舞臺。學校京劇團自2017年至今,已成功舉辦4次學生京劇專場演出,展示舞臺逐步擴大,由校內到老舍茶館,再到隆福劇場。每次演出都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評價,并得到了新華網、人民網、《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媒體的報道。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戲曲采風》欄目,對學校第二屆京劇專場進行了專題報道。
八年來,“京劇進校園”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渠道。學生們學習京劇表演,學唱京劇唱段,激發了對于中華傳統戲曲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實現以美促德、以美育心、以美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