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怡

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提出“生生綻放、師師發展、校校精彩”的愿景,東高房校區以“綠色家園? 美好生活”的校區特色辦學主旨,利用環境資源、課程資源,把勞動教育與學科及各項教育活動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學習勞動技能,激發勞動興趣,培養勞動意識。
1.利用校園環境啟發學生探究興趣
設計有生機的校園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校區,看到了高高的楊樹、西紅柿、小辣椒,還看到了葉子上的瓢蟲,感受校園的生機勃勃。進入種植教室,學生們看到一排排的種植架和不同顏色的燈光,眼中充滿了好奇。老師們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如不傷害植物,為班級植物澆水等。
2.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
一是小課題研究體驗勞動樂趣。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老師為全年級學生上了一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無土栽培課程,開啟了種植小課題研究系列活動。
首先,所有學生完成“植物八天成長記”活動。學生們親手栽培種子,每天觀察。用圖畫和簡單的符號、數字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和變化。學生在此過程中,實踐和驗證了課堂學習的知識,同時體會到了農業勞動的辛苦。其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不同種植條件的對比研究,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等。這些課程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勞動技能,提高動手和思考的能力。
二是校園種植季嘗試學科聯動。教師把校園內適合種植植物的地方分成八個區域,各班學生自愿結組設計種植方案。在各學科老師和班主任的帶領下,學生們記錄每塊區域的光照時長,測量每塊地的長、寬及土壤的厚度,查閱資料,了解它們適合怎樣的環境、土質,怎樣進行種植和養護等。在此基礎上,校區通過展示各小組種植方案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們合作交流、互學互鑒的能力。
3.家校合作共勞共育
家長和學生帶著準備好的植物和工具,在各自中標的區域種下了蒲公英、小蘿卜、向日葵種子和月季花苗。學生們將家里的淘米水帶到學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給植物澆水、除蟲除草。當看到蒲公英長出綠葉、月季結出花骨朵、向日葵張開了笑臉,他們體會到了辛苦付出帶來的快樂。
學校積極提高校園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綜合育人功能,探索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方法及策略,努力將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相互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