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東
“友善用腦”是學習科學理念在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友善用腦”鼓勵學生勤于表達、主動探究,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而非教師的“拋出”,這就要求教師還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可以嘗試在學科教學中運用“友善用腦”理念,探索適應學生學習特點的策略、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創設學習情境,引發積極情緒
傳統課堂教學強調以教學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課堂教學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內容和順序進行,學生以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教師基本不需或很少創設與教材不同的教學情境。新課程從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情境的內涵,并對情境創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友善用腦”理念認為,學生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才能實現主動而有效的學習。通過課例研究,學科教師在課堂情境創設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各種課堂學習情境,調動各種感官,讓學生的身心充分動起來。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獲得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體育學科以“課堂環境創設”為研究目標,逐步歸納出“設計游戲活動,營造輕松氛圍”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例如,在足球教學中時,設計了“找朋友”“小倉鼠搶大米”“抱球滾動”等游戲,通過這種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和參與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數學學科組歸納出“設計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興趣”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例如,在“籃球場上的數學問題”一課中,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籃球場引入,用真人模擬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場地中間的大圓是如何畫出的。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聯系對比以往所學知識,產生認知沖突,成功調動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也為后面的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
利用形成性評價,提高成功體驗
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活動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在教學研究中,同組教師預先設計、制作課堂評價表,授課前張貼于黑板一側。授課時,通過小組互評、學生自評、教師點評等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以畫星的方式在評價表中針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標記,以示獎勵,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
科學學科組以“課堂評價設計”為研究內容,從傾聽、表達、合作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評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水”一課中,教師就成功地通過評價實現了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操作,教師在實驗開始前,先提出清晰、具體的實驗規則,實驗過程中,教師借助“友善用腦評價表”,從傾聽、表達、合作等方面進行適時評價。當發現第四組的某些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對同伴“不理不睬”時,教師有意提議該小組進行集體匯報,并結合評價表,組織大家對該小組學生的觀察、補充、糾正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這樣,不僅使該組學生找到了合作學習中的不足,也為其他小組提供了參考。這一評價方法使學生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夠更自覺地遵守實驗規則,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設計課堂活動,提供展示舞臺
“友善用腦”理念強調“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力求發揮學生的個體潛能。在課例研究中,學科教師充分領會了這一教育理念,大膽放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表達的機會。
英語學科組以“教學活動設計”為研究內容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教師們認為,講臺不是為了凸顯教師的地位,而是學生展示的舞臺,因此,教師在英語課上引導學生創編和表演劇本,讓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以活動代講授,以展示代問答,這樣的課堂使學生更加主動。
給足實踐空間,達成團隊合作
知識離不開實踐,學習離不開合作。課例研究中,教師充分詮釋了“友善用腦”的理念,為學生打開了合作學習的大門。
例如,語文教研組在配音綜合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確定“配音評價標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有的查找資料,有的請教配音老師,有的征求同學們的意見,這一過程是真正的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接下來的配音環節中,教師鼓勵學生們自主選擇喜歡的影片進行練習,給了學生更大的自由空間,活躍了課堂氣氛。
通過對“友善用腦”理念的學習與實踐,教師結合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確定了研究內容,并通過一系列的課例進行反思、梳理,歸納出具有學科特點和理論價值的教學策略、方法、模式。同時,課堂氛圍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教師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輕松愉悅地進行學習。小組的建立,實踐的增多,氣氛的活躍,這一系列的變化充分體現了“友善用腦”理念——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