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媛
【摘要】語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人們用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所以,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語言的學習也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只有學好語言,才能夠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保證。因此,對幼兒開展語言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關于幼兒的語言教學,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拘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學習語言,需要教師用一種新的思路對幼兒進行教學,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基于此,本文章對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語言教育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語言教育;問題;應對策略
引言
幼兒時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教師要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后的教學奠定基礎。幼兒階段是各項能力及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而語言能力的培養對于幼兒以后的語言表達、閱讀、交際等都會有重要的影響,語言也是幼兒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工具。幼兒園在對幼兒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使幼兒在啟蒙階段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語言基礎,為幼兒后續的多元化學習做好鋪墊。
一、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語言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語言教育存在片面性
由于民族地區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是雙語教學模式,一些幼兒園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片面追求本民族語言的標準化,或者只注重漢語教學,而不促進民族語言與漢語的雙語交流和融合,無法平衡兩者,不能根據孩子的成長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導致孩子只掌握一種語言,另一種語言有所欠缺。
(二)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幼兒園在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負責為學生講解知識,這樣的模式會使課堂變得較為單一,而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幼兒積極地學習語言知識,甚至會導致幼兒對語言學習失去興趣,這對幼兒今后的發展來說十分不利。
二、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策略
(一)創設語言互動環境
幼兒對于身邊發生的一切趣事,都有想了解的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效果,幫助幼兒提升語言學習的興趣。第一,教師應該創設良好語言教學環境,讓幼兒可以在舒適、自由的環境下培養閱讀習慣,為語言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教學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營造語言環境的氛圍,將我國的經典名著以插畫、繪本的形式展現給幼兒,讓幼兒對中華文化產生學習的興趣。第二,教師要為幼兒創造可以自主表達和師幼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能夠通過閱讀活動,根據文本內容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般教師要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基礎和綜合能力來考量,避免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難易程度設置有所偏頗,導致幼兒無法有效參與語言課堂教學實踐。具體來看,可以從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對小班的幼兒來說,幼兒由于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在語言表達上常常會出現發音不清晰,無法通過語言促進有效的交流。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主要需要訓練的是幼兒的發音,幫助幼兒糾正發音不規范的地方。一般中班以上的幼兒發音器官基本成熟,差別就是語言基礎和詞匯掌握量的不同,所以教師在中、大班幼兒教學中,只要注意內容難以設置區分即可。教師可以與中班和大班的幼兒進行對話交流,通過實際溝通,讓幼兒能夠熟能生巧,掌握語言表達的邏輯、用語規范等。
(二)設計討論話題鼓勵幼兒自由表達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中,“做”是重點,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核心。將這一理論滲透于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就是讓幼兒自由地表達、大聲地“說”。想讓幼兒自由表達就必須設計一個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話題,讓幼兒圍繞這個話題自由發言,談出自己的想法——諸如,“看到其他小朋友罵人了,該怎么辦?看到小朋友吃飯挑食了,該怎么辦?看到大哥哥幫助小弟弟,該怎么辦?”等等。在活動中,教師要把時間留給幼兒,不要過多地干涉幼兒的談話,他們在豐富想象力的引領下有可能偏離交流的主題,甚至是離題千里,但這就是幼兒的世界,不需要教師以主導者的身份來糾正、挑錯等。幼兒會在這樣的活動中說出很多奇思妙想,其他幼兒也會與之產生很多共同語言,大家的語言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鍛煉。
(三)民族語言與漢語言結合的實用性
語言最基本的用法是人際交往,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語言的使用和漢語的融合,使兒童能夠熟練掌握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的兩種語言,了解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提高兒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處理兩種語言的熟練程度和能力。比如,在幼兒園開展的游戲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木蘭和普通話之間的小翻譯游戲。學前教師會給出手、腳、門、橋等漢語單詞。以便孩子們在學完之后能把它們翻譯成木蘭。我們還可以給木蘭一些詞,如卜、尼、苗、濟等。,以便兒童能夠在不同的背景下被翻譯成中文。使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兩種語言,實現提高兒童雙語綜合水平的教學目標,促進民族語言與漢語的有效融合,培養兒童的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也是關鍵時期,屬于幼兒學習語言的啟蒙階段,教師應抓住幼兒的這一語言學習關鍵階段,做好幼兒的語言啟蒙教學工作。在對幼兒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幼兒采取靈活多樣的語言教學,以此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主體意識。不僅要讓幼兒進行語言學習,更應鼓勵幼兒進行語言表達,只有這種學習與運用的有機融合,才能使幼兒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丁鈺鈞.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施[J].江西教育,2020(24):96.
[2]程婷.淺談新時代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開展[J].家長,2020(23):120+122.
[3]柴源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3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