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 林詠豐
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具體課型為例,積極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創意表達等方法的輔導,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實現創意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掌握創意表達的基本方法或策略。
教師在閱讀指導課型中,應明確課型目標及課型實施手段,以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逐步提升創意表達能力。
閱讀指導課型以法布爾《昆蟲記》為例,該作品語言生動優美,對昆蟲的科學描述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師在閱讀指導課中,可設置三個指導環節,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形成內部聯系。此外,教師還可在各個環節中嘗試應用整本書閱讀與寫作訓練的整合策略,用以達成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語言表達等創意表達能力的課型目標。
立足統編語文新教材改革需求,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教師應重點從聯結閱讀策略、提問策略、讀寫結合策略等方面,明晰閱讀指導課型的實施手段。
環節一:運用聯結閱讀策略,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聯結閱讀策略是指以閱讀文本為原點,教師與學生共同探尋閱讀材料,使閱讀層次上升至文本主題思想、作者與學生體驗等方面。在《昆蟲記》一書中,法布爾這位生物學家在學生的心中猶如一位無所不知的“大孩子”,帶領著學生探索昆蟲世界的秘密,了解昆蟲世界里的趣事,感受昆蟲的“喜怒哀樂”。在閱讀整本書后,教師可設計“給作者寫一封信”的環節,創設聯結閱讀情境,指導學生運用聯結閱讀策略與文本及作者進行對話,暢快表達閱讀感受。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創作熱情便可得以激發。
環節二:運用提問策略,引發學生整本書閱讀思考。提問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中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覺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力與思維力的發展。在《昆蟲記》學習中,教師可把握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比較強的心理特征,運用提問策略設計“向作者提問吧”的環節,讓學生列出五個核心問題。學生在這五個問題的指引下,走進整本書中尋找答案,并圍繞問題核心,就人物性格、創作背景及目標、創作內容、作品價值等引發一系列的閱讀思考。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產生一系列與文本內容相貼合的閱讀思考,還能夠帶著問題完整閱讀整本書,為實現創意表達奠定閱讀基礎。
環節三:運用讀寫結合策略,實現學生整本書深度閱讀。法布爾不僅從觀察者的角度來寫故事,還從昆蟲的視角出發,以自傳體的方式講述故事。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運用讀寫結合策略,引導學生在聆聽故事的同時,學習如何從自己生活的角度來詮釋故事,可有效發展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
閱讀指導課型評價應主要針對教師和學生。其中,針對教師的評價維度可包括指導目標、指導內容、指導過程及指導能力,針對學生的評價維度則可包括學習情感、閱讀方式、閱讀能力及閱讀效果。評價方式可以是自評、互評及他評。通過落實有效評價,從中查找閱讀指導課型中的不足,進而調整教學手段,可有效提升閱讀指導課的教學效率。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把握教學目標及學生心理特征,創新推出創意寫作課,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閱讀策略,順利閱讀整本書籍,還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覺提升自我語言表達和非語言表達能力。
中年級段學生大都富于幻想,求知欲和探索欲較強。結合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選取閱讀書籍《笨狼的故事系列叢書》,并創設創意讀寫課程,聚焦學生創意語言表達、創意書面表達能力等的培養。在這一課型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預測及推論等閱讀策略,達成讓學生在故事續編中,逐步提升讀寫能力的課型目標。
《笨狼的故事系列叢書》中有許多獨特且自由的冒險故事,這些經歷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動力及表達欲望,為后續的閱讀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在課型實施中,教師可利用預測和推論閱讀策略,開展以故事續編為要旨的創意寫作課。首先,教師可以芙蓉山主人的名義向笨狼發出邀請:“親愛的小笨狼,我最近遇到一些小麻煩,需要一位熱心又善良的朋友來幫助我,你愿意幫助我這位老人嗎?如果你愿意,請在午后來到森林東邊的青草湖,會有一只灰梟來與你相見。”接著,學生便可展開想象進行預測,積極續寫故事內容,使故事更加充滿懸念與伏筆。最后,教師在學生續編結束后,可組織學生投票選出心目中的“最萌小說”,隨即開展第二輪續編。在第二輪續編中,學生則可以“最萌小說”的主角身份發出邀請,并繼續開展預判,推論并描繪充滿萌趣且奇妙的世界。
創意寫作課型評價應主要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續寫能力進行評價,而不再評價教師的指導能力。評價方式可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及學生互評,將多方評價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最終形成標準化的評價結果。教師應以評價結果為依據,掌握學生對預測與推論等閱讀策略的應用度,同時進一步明確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創意寫作能力的發展程度,以此綜合檢驗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
創意表達課型便為學生創造了反復閱讀、深入理解的契機,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豐富的思維靈感,增強表達的主動性和創作力,體會“創意寫作”到“創意表達”的延伸過程。
中年級學生在閱讀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時,往往會被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超越自然的想象空間所吸引。鑒于此,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共讀《希臘神話》整本書,探索故事中豐富的人物形象,學習文本中優秀的遣詞造句,繼而達成提升學生創意寫作與表達能力的課型目標。
創意表達課型的實施既要把握文本特征,又要關注課堂教學實際。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可嘗試通過微課導讀、繪制地圖、自制英雄卡、小組打擂臺、創編故事冊等手段,幫助學生產生多維度的理解感知,明確多元創意的表達方式。一是微課導入,引導學生走進古希臘神話。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圖文并茂地介紹古希臘神話,促使學生對本書內容產生聯結閱讀;二是繪制地圖,引導學生復述故事。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圖像化閱讀策略,通過繪制地圖、情節連環圖等,提升學生復述故事的能力。三是自制英雄卡,引導學生了解英雄品質。教師利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引導學生自制英雄卡,并評選“最強英雄”,可促使學生了解人物經歷,體會人物性格與品質。四是創設擂臺情境,拓展學生多樣化表達能力。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英雄護衛隊擂臺賽”,要求學生小組通過復述故事情節來舉證,就英雄品質進行辯論,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故事主題思想的理解。五是延伸課外,鼓勵自由創編。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喜愛的英雄護衛隊編寫神話故事,并配上插圖,可在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多元表達能力。
創意表達課型的評價重點在于關注學生的創意表達方式與成效,聚焦學生創意表達方式的多元性以及創意表達成果的具體化。其中,可重點對學生的聯結閱讀能力、故事復述能力、故事創編能力等創意表達方式進行綜合評價,還可對課型實施中所產生的具體創意表達成果進行多元評價通過系統評價,教師可從評價結果中獲知學生創意思維能力、創意表達能力的發展程度,從而有計劃地調整課型實施手段,豐富學生的創意表達形式及策略。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既成為整本書的讀者,又成為具有創意表達能力的作者,這不僅是落實統編新教材相關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步驟。教師在發展學生創意表達能力時,可嘗試從整本書閱讀出發,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創造形式多樣的課型以及實施策略,強力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