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公園巷小學 劉 忍
盡管新課改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但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很多數學老師還是沒能夠很好地理解新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仍然處于非常被動的學習地位。沉悶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僅無法提升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也難以得到保障。所以,數學老師要深刻認識新課程標準,積極開展互動教學,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新課改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一言堂”模式逐步轉變為師生互動與合作學習。阻礙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和老師進行交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嚴肅的教師形象給學生帶來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很多小學生對自己的老師懷有敬畏甚至是恐懼的心理,在面對老師時不敢多說話,害怕自己犯錯誤而受到老師的批評。而許多小學數學老師并沒有認識到這樣緊張的師生關系給教學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所以也很少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難以在課堂學習中真正放松,也很難在課堂上針對問題和老師進行積極地互動交流。基于這樣的教學現狀,小學數學老師需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態度,重視對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建設,以此消除學生在心理上的種種障礙,從而為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空間。
比如,在學習“乘法運算”的時候,數學老師就可以先用溫和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去認識運算規律,然后再引出相應的運算題目,如“5×6=、8×9=”,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題目。在學生自主完成這些題目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給予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行為以充分的肯定,并不斷和學生進行交流,用溫柔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完成計算,得出正確答案。
有時老師為了更快地完成教學進度,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升,就會在教學中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法,而完全忽視了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其思維能力也無法得到進一步的培養。為了改變這一不良的教學現狀,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老師一定要為學生設置更多的自主討論和學習環節,以此實現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促使他們能夠更多地參與到推導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因此,數學老師可以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互動學習空間,以此實現對學生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比如,在學習“正方形面積”的時候,數學老師就可以先把學生分組,然后提出數學問題:“計算邊長為5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思考、互相交流、共同分析教材,最終會找到推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方法,從而得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的結論,由此得出題目的答案:5×5 =25(平方厘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課堂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實現了平等的交流與對話,讓師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這樣就讓數學課堂充滿了智慧和挑戰。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互動性,老師就一定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參與互動學習的積極性,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法則的時候,由于運算學習過于枯燥,學生很難長時間專注于計算學習,這時,數學老師就可以開展游戲教學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老師可以設計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誰在鼓聲停止的時候接到花,誰就需要回答老師的問題。例如,小明在鼓聲停止時拿到了花,老師就可以提出數學問題“12+24=?”小明需要在五秒鐘之內完成計算,回答出正確答案36,如果沒有及時回答或者回答錯誤,那么小明就需要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如此一來,數學課堂氛圍就會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得到顯著提升。當然,在實施這種趣味游戲的過程當中,數學老師一定要做好嚴格的把控,把游戲和教學的具體內容充分融合起來,這樣才能確保游戲活動的有效性,從而起到鍛煉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的競爭意識比成人強烈,并且具有促進思維發展的可能。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是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所以數學老師在教學中不光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教給學生,更要讓數學教學回歸到實際的生活情境當中,通過開展更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應用價值。
比如,在學習“統計”方面的知識時,數學老師就可以設計一個比賽環節,讓學生在參與統計數據比賽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很多學生都會積極選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進行統計,有的學生會用數字來記錄相關的數據,而有的學生則會采用符號記錄、畫圖記錄等方式來完成比賽。比賽結束之后,老師再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對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鼓勵,重塑學生的自信心,也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數學互動學習活動。
數學教學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互動式課堂就是要利用數學教學的特征,把師生間的交流討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課堂中的互動環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精心設置好教學內容,打造及時性的互動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和諧的課堂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保證互動式教學的及時性,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互動教學引發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教學“利率”時,小學生對“利率”這個概念還是陌生的。這不僅是因為“利率”這個概念本身就比較抽象,還因為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此時,教師應該把生活中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實際案例引入課題中。如:李明爸爸在銀行存入10000 元的定期存款,存款期限為1 年,那么這筆存款到期后能取回多少元?(銀行掛牌利率為1.5%)課堂上就如何計算利息進行及時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弄清利率概念的基礎上學會計算利息。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及時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實踐證明,在缺少互動學習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無法有效地調動自身的學習思維,對于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也很難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視互動教學的開展,有效開展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活動,以此實現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