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金山中心小學 邵 娜
隨著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拓寬學生閱讀面、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成為現在學校交流的熱點。本文以此為話題,依托“小學數學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課題實踐,從課前閱讀、課后閱讀兩個方面談一談小學數學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策略。
數學學科具有符號化、抽象化、邏輯化等特點,學習過程是一個勤思多想、讀寫結合的過程。數學課前閱讀可以有效預習新知識,從而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因此,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前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1)激發學生閱讀數學的興趣。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數學童話、數學繪本、數學人物等讀物,如《天哪!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數學家爺爺講數學童話》《數學繪本?時間的故事》等,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漸漸喜歡數學;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我們可以推薦數學游戲、數學魔術、數學與生活等書籍,如《奇妙的數王國》《數學神探006》《數學魔術:84個神奇的數學小魔術》等,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
(2)讓學生感受數學閱讀的快樂。在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后,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閱讀的快樂,這樣學生才能自覺養成閱讀的習慣。當孩子學習進步了或者有了突出表現,老師就可以送孩子一本數學課外讀物作為獎品。還可以在班級圖書角中設立數學讀書星,每當學生讀完一本數學課外讀物,教師就獎勵他一顆讀書星,一段時間下來,誰積累的讀書星多,誰就是班級的數學讀書小明星。
數學課前閱讀是否有效取決于是否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1)教材中公式、定義、概念的閱讀。數學閱讀必須要細嚼慢咽,特別是教材中的公式、定義、概念等知識,學生閱讀起來需要仔細推敲,在理解的基礎上慢慢咀嚼消化。一是可以采用抓關鍵詞的閱讀方法,如在閱讀理解小數的意義時,從“小數末尾”“大小不變”等重點詞語入手就比較容易了。二是可以采用邊讀邊想的閱讀方法,如在閱讀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材料時,邊閱讀邊聯系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信息提煉、知識整合,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關于“讀一讀”“看一看”“試一試”等材料的閱讀。在數學教材中一般都設計有“讀一讀”“看一看”“試一試”等學習板塊,這些板塊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閱讀,通過讀、看了解板塊中的知識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系,然后引導學生整理出閱讀后的收獲,教師再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整理出閱讀中還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為例題的學習做好鋪墊。
(3)數學例題的閱讀。在閱讀數學例題時,應結合例題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閱讀提綱,用提綱輔助學生進行漸進式的閱讀。有了閱讀提綱,學生可以邊閱讀邊思考,好比給閱讀指明了一個方向,更好地發揮了讀的作用,例題教學會更加順利。
在重視數學課前閱讀的同時也要重視數學課后閱讀,課后閱讀既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完善和補充,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一個自由翱翔的天空。
在數學教材中,許多新授課的后面都附有相關的數學背景知識、數學史料、數學家故事、數學的生活應用等,閱讀這些知識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完善和有益補充。
數學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帶著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去領悟數學文化精髓,去感悟數學的博大精深。拓展性閱讀不僅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思想、技能、方法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的形成。例如,在學習了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布置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閱讀;在教學了一年級“數的產生”這一知識后,可以布置《羅馬數字》相關素材的閱讀。
總之,數學課外閱讀不只是讀數學,更是數學、人文、科學、藝術的綜合閱讀。數學課外閱讀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把數學課外閱讀做實做美,在閱讀中和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