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真武中心小學 尤秀梅
“錯誤資源”簡單理解就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科聽、說、寫、算、思等方面出現的錯誤。作為個性獨立的小學生,由于思維、能力的限制,出現錯誤是最正常的事情,但是數學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錯誤有效利用,分析錯誤來源、設計優化方法、構建錯題集,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錯誤,從而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對于小學生而言,通過對錯誤的深度反思可以加強對核心知識點的掌握,達到啟發思維、發展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突出錯誤資源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錯誤資源,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錯誤是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伴生產物,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來看待錯誤兼具不同的意義,對于教師而言,借助錯誤資源可以發現小學生沒有掌握、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并進行強化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通過錯誤可以發現自己學習的不到位之處,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實現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對錯誤資源的有效開發,更新數學課堂教學理念,正確認識錯誤,有效促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反思能力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設高效教學氛圍,以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引發小學生的思考,提升小學生的圖形思維和想象能力。比如對于“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這個問題,小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教師可以綜合大家的爭議進行實物演示,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提出假設、發現問題、改正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綜合素養。錯誤作為小學生學習和進步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小學生只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并主動改正,才能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互動教學和合作學習作為典型的教學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學生的自我協調、同伴間的優勢互補,有效提升了小學生的自我調整能力。
小學生改正錯誤的過程實際就是重新構建思維體系和優化理解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互動教學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總結規律,能被3整除的一位數為3、6、9,那么兩位數有什么特征呢?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錯誤中總結規律,以此來深化小學生對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認知。
小學生往往是在犯錯、改正、總結提升的循環過程中提升個人能力的,犯錯從實際上來看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蘊含著智慧潛能,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犯錯,挖掘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性教學資源,拓寬學生思維,深化小學生對個人錯誤的認知,提升思維創新能力。主動學習背景下,小學生必須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善于反思總結,不斷彌補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以此來增強思維的全面性。
發揮錯誤資源的教學價值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增添趣味性的課堂探究性教學內容和創新性思維活動,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教學目標。例如,教學“周長和面積”時,教師要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強化對小學生的訓練,引發小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為什么不同圖形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不同?在實際生活中,面積和周長計算具有哪些實際應用?“在錯誤中學習,在探究中總結”優化了數學課堂教學,有利于實現高效課堂的創設,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總而言之,學生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表現,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錯誤資源,構建高效課堂,學生要能夠在錯誤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教學主體,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