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舟曲縣城關學區 王有德
在方程的有關教學中,傳統模式多以熟記方程規則、大量練習為主,這種教學方法會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新課改對方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了解方程及其各種變化的本質。
在教學實踐中,教材的變更是常有的事。新教材在方程性質的描述方面更為準確,如通過一個天平的圖像讓學生明白方程就像天平一樣,在方程的運算過程中,需要最后讓其達到平衡。通過這樣的描述,使得學生直觀形象地明白方程的含義。但在教材內容的順序編排上,新教材明顯弱于舊教材。新教材將方程基礎方面的內容僅僅一掠而過,直接開始了新知識的講解,這就導致學生在基礎不扎實的情況下就開始接觸更為深層次的知識,自然也就讓學生產生了方程不好學習的認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會面臨更大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調整教材內容的講解順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去掌握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教師給學生提供素材;學生根據素材嘗試解決比較淺顯的問題,通過彼此之間合作交流來找尋解決的策略,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師生之間相互配合,完成知識點的學習。以“運用天平保持平衡的規律”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先提出簡單易答的問題:同學們用過天平嗎?如何保持天平的平衡呢?當學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天平的平衡理論來得出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接著教師提出方程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深入,從而充分理解和吸收。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面對復雜難理解的方程課程的時候,教師應當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導入環節或者具體的課堂之中,教師可以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方程之間的轉變。另外,教師也可以從實際出發,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令學生產生熟悉感,從而將自己帶入問題之中,進行相關方面的思考。
例如,教師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時,通過字母表達在方程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數量關系,包括運算定律、計算公式和數量與數量之間的關系等。通過字母表示,學生可以對方程的運算有較為系統的掌握,面對不同的方程知識點時,也可以快速進行歸納,方便記憶和理解。當學生熟悉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師可以增加習題訓練,如先讓學生練習:比a 少5 的數是20,b 的4 倍是32 等,學生可以熟練運用之后,再增加難度,這樣一步步推進,學生在不知不覺間便會接受字母表示數這一概念,從而在后續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運用。
練習既可以讓學生對先前的學習內容進行大概的復習,同時也會使得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熟練運用新學到的解題方法,為后續新知識的學習提供充足的準備。教師在設計和尋找習題的時候,應當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考慮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在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哪些錯誤,從而重點訓練學生薄弱的環節。教師在選擇習題的時候還要考慮到題型的多樣性,通過習題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令學生形成系統性的認知。
例如,教師在選取習題的時候可以采取題組訓練。如:(1)果園里有550 棵蘋果樹,橘子樹比蘋果樹的2 倍多30 棵。橘子樹有多少棵?(2)果園里有550 棵橘子樹,蘋果樹比橘子樹的2 倍多30 棵。蘋果樹有多少棵?這樣兩道題一正一反,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將會受到不小的干擾,對標準量或者所設的未知數不清楚,從而出現不少錯誤。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便可以理解數量關系式。另外,在解關于雞兔同籠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多種解題方式來面對這類題型,如逐一列表法、畫圖法、列方程法,通過一題多解,幫助學生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從而明白方程解題的便捷性。
綜上所述,方程作為小學數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應當加深學生對方程的認知,令學生掌握運用方程的思想。教師要不斷地發展自我,根據學生的情況,從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方程的有關知識,從而推動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