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鎮中心小學 曹建鵬
高效的數學實驗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自身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更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使其領悟數學知識的本質。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將數學實踐引入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從多種實驗當中獲取多種體驗和感悟,實現自身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實驗已經逐漸成為學生鞏固數學知識、積累數學經驗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如何能夠使數學實驗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質量呢?筆者認為,教師在運用數學實驗展開教學時,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對數學實驗素材的開發力度,使實驗素材更加豐富多樣,加強素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使數學實驗更加順利。與此同時,作為學生探索數學知識本質和奧秘的主要途徑,數學實驗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操作情境,通過動手操作對于數學本質展開研究,對數學問題展開思考,進而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高效。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這一課時的教學當中,其中有“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這一知識點,借助數學實驗,能夠幫助學生展開對公式的探索。教師需要開發實驗素材,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資料,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展開實驗,并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取更加真實的感悟。通過實驗活動,學生可以很順利地發現圓柱體體積和長方體體積公式之間的聯系,也就實現了對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那么,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方式實現對實驗素材的充分利用,確保學生的實驗活動順利展開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注重圓柱體體積公式推導實驗。其二,創設更加真實的實驗情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實驗活動當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靈活安排教學內容,且營造出更加積極輕松愉悅的數學實驗氛圍,為學生搭建數學實驗平臺,確保學生能夠有充足的實驗時間和空間。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這一課時的教學當中,其中有關于“大樹有多高”這一內容,教師就可以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充分整合,實現實驗時空的拓展,使學生基于實踐活動的探究和思考明白比例的含義,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實現對比例相關知識的充分應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做好如下兩個方面:其一,梳理教學內容,緊扣知識要點,通過對數學實驗活動以及其他教學方式關系的把握,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展開數學實驗。其二,在適宜的教學場景當中展開教學。
通過以上的教學流程可以看出,分析物體長度及其影子長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比例的含義有了更加深刻直觀的理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認識到數學知識廣泛地存在于實際生活當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實驗指導過程對于學生是否能夠理解數學實驗、能否順利開展數學實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真正發揮數學實驗在數學教學當中的作用和價值,讓數學實驗成為學生主要的探索活動,確保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經歷數學化這一過程。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中,有關于“三角形三邊關系”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三角形三條邊的內在規律,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有深刻的理解,為之后三角形相關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實驗材料,使學生順利進行數學實驗。其二,制訂數學實驗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有必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理解情況,將實驗教學更加靈活地引入數學教學中,深入解讀教材內容,探究知識脈絡,使數學實驗更加富有趣味性,從而實現理想化的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