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大洋港小學 李新群
在小學數學開展的繪本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考慮結合校本課程開展符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確保小學生自主體驗以及探究性學習的良好實現。
為了確保小學數學繪本校本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在繪本的選擇方面加強重視程度,基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與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認知等相符的繪本并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直觀形象又不脫離主題的知識內容,能夠確保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確保學生通過閱讀數學繪本切實地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例如《布魯姆博士搞不懂》系列故事較為適合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夠使學生獲得心靈的愉悅,同時幫助學生追求真理、敢于質疑。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確保通過課程設置,為學生的繪本學習提供機會,教師則可以將相應的繪本附加在每個單元主題內容中,圍繞原有課程設置,加之繪本內容,開展綜合的數學知識教學,確保學生在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能夠多角度、多方面地進行認知和了解,掌握不一樣的知識內容,為提高小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奠定基礎。
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十以內加減法”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奇妙的種子》等繪本故事融入課程教學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選擇繪本中難易程度適中的內容并在課程教學的適當環節進行引用,借此幫助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加減法,此時收獲的教學效果必然十分顯著。教師借助此種方式進行數學知識教學,不僅與小學生的具體特征和學情等相符,同時也是一種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興趣的充分體現,必然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激發自身的學習動力。
只有圍繞小學生實際興趣愛好,才能確保基于繪本閱讀開展的課堂主題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切實有效地發揮繪本閱讀課堂教學實效性。因此,教師在圍繞繪本閱讀開展校本課程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就應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充分全面的關注和了解,圍繞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實際需求,開展能夠滿足整體學生需求的課堂主題游戲活動,通過活動充分實現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例如,教師針對“認識圖形”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圍繞主題內容融入繪本《尋找消失的光頭強》,創設游戲活動,讓小學生通過繪本故事中熊大拿起尋找光頭強的線索圖,從身邊的實際物體出發,圍繞繪本和課程教學內容,根據線索積極進行探究。學生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充分運用了自身的思維盡情地展示了自我,同時,在學生圍繞線索找到相關圖形的過程中,也能確保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對于小學數學繪本校本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首先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學生個性化進行充分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能夠滿足需求的繪本校本課程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確保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注意力,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投入數學知識學習中,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