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京芹(山東青島市無棣四路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成為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所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最為基礎的方法,特別是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家長以及語文教師都十分關心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動向,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學高效朗讀策略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讀分兩種:一種是默讀;一種是朗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默讀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理解并掌握所讀對象的內容。而朗讀則是為了提高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查,抑或者是為了讀于他人聽,以便聽者幫其辨別對錯。朗讀不僅可以檢查默讀的過程是否正確,也是開展默讀的前提。所以朗讀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默讀的水準,更是小學語文閱讀的基礎所在。小學語文課的關鍵任務就是引導兒童學習祖國語言文字,培養小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四大能力,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的習慣。而其中讀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培養學生學會高效朗讀,至關重要。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多的是以結果為導向,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有些老師并沒有提前設置適宜的教學目標,朗讀比較隨意,大部分只是在需要的時候帶領學生快速讀一遍,讀完就進入了下一步,學生只是機械性地跟讀,朗讀的情感欠缺不能做到用抑揚頓挫的語氣來朗讀,有的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思考。朗讀環節匆匆忙忙,教師的指導也沒有從根本上進行,如情感表達、發音,以及對詞字的正確掌握等,就進入了下一步教學環節,這種流于朗讀的表面形式,并不能真正的發揮朗讀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學生更不能在朗讀的過程中獲得內在情感共鳴以及閱讀體驗。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更多的是青睞學習成績優異,或者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朗讀比較出色的學生,這就導致教師更多的將精力集中在一小部分優秀生身上,從而忽略了成績稍微落后的學生,此外還由于每個教師的精力有限,每個班的學生數量偏多,這種一對多的方式,也使得教師有心無力。此外,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部分成績落后的學生,往往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不愿意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很容易形成自暴自棄的現象,時間久了,班級里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即學習好的學生朗讀能力越來越好,學習差一點的學生不愿意開口讀。
小學生語文朗讀應該是語文教育中必備的一個教育環節,但是在現實的教育中,并沒有形成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也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方案,有些教師的觀念仍然停留在所謂的朗讀課,就是讓學生看著書本去讀,讀完作罷。沒有獲得情感體驗的朗讀也就失去了朗讀本身存在的價值。如,在教學北師大版教材《珍貴的教科書》一課時,當學生讀到比較激動的語句,學生所呈現出來的朗讀狀態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在學生讀完之后,語文老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朗讀表現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而不是“今天大家朗讀的都非常好,非常有感情”,諸如此類的表揚,學生并不能從其中獲得自己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點,不能進行及時的強化以及改進,長此以往,學生的朗讀能力很難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朗讀教學之前,首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特點設置朗讀教學計劃,比如,教學北師大版教材《珍貴的教科書》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對課文的研究,明確有3項教學目標,首先,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將拼音注釋下的生字讀出來并加深印象;其次,幫助學生獲得朗讀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堅持讀書學習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情,感受張指導員這種舍身護書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體驗,與此同時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最后,引導學生在獲得這種情感體驗之后,有感而發的去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朗讀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做好明確的教育目標以外,應該充分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優劣勢所在以及認知發展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自身情況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比如低年級的學生更多的是采用圖畫結合進行引導式朗讀訓練,此外還可以根據朗讀內容創設情景進行角色扮演,朗讀不是泛泛而讀,而是應該通過反復地閱讀,多加以思考,切實地鉆到課文里面去感受當年的情景,感作者之情,體作者之淚,每個個體對情感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所以教師應該多以激勵表揚為主,正面引導,保護學生敏感獨特的心靈。在《珍貴的教科書》一文中,作者用深情、生動的詞匯描述了當時指導員對教科書的珍愛,對后輩的期許。當指導員竭盡全力說出最后那句: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的時候,單純地靠教師空洞無力的分析是很難表達出那種惋惜、悲痛的感情的,只有引導學生多遍朗讀,有感而發,和學生一起表演,一起還原場景,仿佛又回到那個炮火連天的山村,用真情去感受,不用特意用感情詞匯去渲染,一切水到渠成,才可能感受指導員的期許,理解偉大的人為何有如此舉動,感受表面語言文字所不能帶來的情感。
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在小學朗讀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來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在充分認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將具有不同閱讀認知的學生分成小組,閱讀觀點不同,學生之間的辯論點就是多方向的,這樣就會激發學生不同的閱讀新視角。其次,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多朗讀討論的機會,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選擇有深度,具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活躍學生邏輯思維,獲得更多的知識點,使得朗讀效果更高效,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小的書櫥》一文中,教師在學生朗讀文章之后就可以提出,作者為什么要將小小的書櫥比作浩瀚的海洋呢?書中有無窮的寶藏,寶藏都是什么呢?你又獲得了哪些寶藏呢?引導學習集思廣益,各抒己見。
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明顯的個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在進行朗讀活動之后,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朗讀結果進行評價。由于語文本身就具有一種特殊性,學生的閱讀感受也是各種各樣的,所以,首先教師應該多使用欣賞評價,而不是改糾錯評價,當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應該多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欣賞鼓勵,提高學生朗讀自信心。其次應該對學生進行真實的評價,在欣賞鼓勵的基礎上提出朗讀建議,幫助學生明確朗讀過程中的錯誤。最后在采取團體合作時,可以鼓勵其他組員進行評價或者選出代表發表討論,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鑒賞能力,又提高了朗讀者的自信心。
有效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生字發音、形體、含義,幫助學生掌握整篇課文的結構層次,獲得對詞正確運用的能力,這對小學生語言的形成以及發展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只有在充分了解了當前學生朗讀訓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基礎上,才能針對性地提出有助于小學語文高效朗讀能力的策略,并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朗讀,學會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在不斷地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學會高效朗讀,助力小學生語文閱讀。